第132章

  “你这屋子也太素净了,看着就死气沉沉的,这可是我家铺子新进的锦缎,在京城风行着呢,予你几匹装点装点屋子吧。”
  她的语气里带着些得意。
  林清眸光中闪过一丝无奈,自从上次聊过后也不知这位的脑回路拐到了哪里,总做些奇奇怪怪之举。
  “也好。家中的杏蕊院要重新修葺,你这批料子倒是可以用在客房中。”
  “客房?你这穷乡僻壤除了我还有谁来?”程妤云捡了块糕点塞进嘴里,桂花糯米糕清甜的幽香溢满唇齿,让她忍不住又吃了一块。
  还有一旬就是中秋,林瑢已于前几日动身回府城了,王君然欲观赏中秋灯会也一齐跟去了,杏蕊院也因此空了下来。
  “堂姆来信说青州的赵子君赵修士在渔阳郡游历,偶见我先前写的《通文篇》,欲往村中小住。”
  “赵修士?那位出身青州赵家却醉心修道的女君?”程妤云满脸吃惊,觉得嘴里的糕点瞬间不香了。
  怎么回事,本应生活得水深火热的小伙伴居然翻身来了个十级跳!
  亏自己还天天幸灾乐祸的跑来看人笑话!
  小丑竟是我自己?!
  “对,所以在远客到来之前得把院子重新修葺一番。”看着面前人别扭的神色林清继续道:“我打算从后山移栽一些青竹在院子里,将其改名为竹坞。”
  竹身形挺直,宁折不弯;是曰正直。 竹虽有竹节,却不止步;是曰奋进。 竹外直中空,襟怀若谷;是曰虚怀。 竹有花不开,素面朝天;是曰质朴。 竹超然独立,顶天立地;是曰卓尔。 竹虽曰卓尔,却不似松;是曰善群。 竹载文传世,任劳任怨;是曰担当。(注1)
  想必这会很贴合修士之意。
  程妤云张了张嘴欲言又止,目光复杂的看着眼前卓尔挺立之人,这人果然非平俗之辈,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再思及自己数次过不了童子试的遭遇,更是悲从中来,恶狠狠地又塞了几口桂花糕后,她才在小侍担忧的目光中憋出了句:“苟富贵,勿相忘。”
  林清哂笑:“怎么,程兄不想见见赵修士么,本还指望着你带修士在附近游赏乡景呢。”
  这自己拿手呀,要说县城里有什稀奇风趣之地,她可是门清儿,程妤云满口答应了下来。
  这下她突然觉悟到有位名士为友的益处来了,别的不说,就这往来之客溢散出的书香都把自己腌渍入味了。
  再说,她心中暗想,这下自己再也不用为日后给女儿寻名师苦恼了,要不自己也在林府附近买块地盖几间房,一有名士来访好友她就带着家中子女搬过来小住。
  至于她什么时候成为林清的好友了,程妤云挂起一抹笑,暗暗表示,就在刚刚。
  竹坞修建的速度很快,原本与府中连接的位置被一道青石围墙围了起来,只余两扇大门的空隙。
  之前所开的侧门则被改造成了大门,与外界直接相连,这样竹坞虽在林府之内却又独立于林府之外。
  坞内墙外种植了一株株碧玉似的翠竹,远看绿云如盖,竹浪翻滚,近听竹涛阵阵,清风细语,还未进得屋内便先觉禅意空明,清幽雅致。
  这翠竹原是生长在山间陡坡之处,杨氏姊妹(之前的山民)打猎时偶然发现的,这丛青竹山南与山北之间的一处斜坡上盎然生长,精神极了。
  想到先前在林府所见的那丛矮竹,杨林连土挖掘了几根带回家中,待往林府送山货时一并赠予了管事。
  这竹果然被林清相中了。
  林主夫接到府君的书信后与女儿进行了一次长谈,父女二人在深入交谈后,觉得按信上所言并无不可,女儿的身体注定她此生只能蜗居山村,也算被迫当隐士了。
  自那时起,林清便暗自琢磨如何突出自己身上的咸鱼……啊不,君子之气。
  然后她就发现了程妤云这个绝佳的参照物,有此对比,瞬间感觉格调都高了起来。
  两人也算各取所需了。
  赵子君一进石远村便发觉此地文风颇盛,连门前捡拾豆粒的三岁小童都哼背着《通文篇》,这着实让她惊奇。
  在打听完林府所在后,侍从驾着马车疾驰而去,一路尘土飞扬。
  林府之行让赵子君受益匪浅,所居之地非凡尘,所交之友非凡俗,每日晨起赏朝霞暖雾,闻鸟啭虫鸣,再在东方升起的第一抹紫光中练晨功,全身发汗后早膳也已备好。
  膳后她再寻起身的好友坐而论道,俩人就人存在之意义,读书之意义,行走之意义进行深刻辩论。
  赵子君出生世族,却一直想摒弃家族的束缚,深觉读书练武绝非卖与帝王文武艺,这些年她一路行走一路思考,一直在找寻自身存在的意义。
  当然,世族里的叛逆者绝非她一人,只是每个人反叛的方式不同,有人特立独行,奇装异服,有人犬马声色,流连勾栏,也有人假意同流,痛苦自省,却也可能泯灭自我。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超然醒悟者必然清醒而痛苦。
  (注1:“竹有七德”出自《诗经》)
  第150 章 女尊世界的病弱反派 21
  中秋当日林府上上下下都挂上了喜庆的彩灯,大小厨房里的厨子更是从一大早就忙忙碌碌,为今夜的晚宴做准备。
  村子里也是一片欢腾的景象,林主夫早早就派人将预备下的节礼送到了陈家,而林清也趁着天凉坐上马车带着夫郎和好友一起去县城赶集。
  作为高门贵女,赵子君出入向来跟着一群仆从,哪怕是后来拒绝婚事去道门修行,她也是拜在了青门山最负盛名的玄清道人门下,身边尚有俩个道童随侍。
  像这样熙攘喧闹的场面还是比较少见的。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才是高门士族的追求。
  今日中秋,县城里不设宵禁,附近村里的农户们个个揣着夏收攒下来的钱财,肩上扛着幼儿,身后带着夫郎,一起汇集在这小城之中,被酷日晒黑的脸庞上满是笑意。
  一时间,孩子的笑闹声、摊贩的吆喝声、还有大人们气急败坏的呼喊声充斥在整个街道。
  “今日可真热闹!”几人坐在茶楼上感叹道。
  这间茶楼是林家开的,三年前原主在县学求学时时常过来休憩。
  “先歇歇脚,一会我们再去前街逛逛吧。”林清抿了一口热茶,窗外热闹的街景勾起了她几分兴致。
  "不想这小城倒别有一番风情。”
  正说话间,雅间的门被敲响了,一打开门,几位头戴方巾、衣着蓝衫的女娘在门外拱手行礼,口称要拜访赵修士。
  从赵子君踏入清池县起,这座平静的小城下暗潮涌动,青州赵家连续三年出帝师,是这座城普通士人一辈子都接触不到的存在,如若能得到这位女君的赏识,她们日后便会平步升云。
  赵子君皱了皱眉,她就是知道这一点所以平日外出要么住在有姻亲的世族,要么便择一道观旅居。
  这样想着她冷着脸淡淡的点了点头,神情间露出些许倨傲。
  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入她的眼的。
  见得不到回应,几人也没有尴尬,其中一位身材高挑的女子笑眯眯的看向林清:“多年不见,林君安好?君前些日子所作之文在下亦拜读了,实乃开蒙之佳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