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要不是夷王卫辛的人在那里掺和,她们早就杀了刑部大牢里的那些段家人,娄晓枫的官职能不能保住都另说了。
中年女人闻言脸色一暗。
紧接着,她开口问了句:“暴露了吗?”
暗卫立刻答着:“没有,夷王的的暗卫每每追到刑部外面便不追了,属下们想调离他都没用。”
说起来都憋屈!
娘的!一群大女人被个男儿家家的暗卫给拦住了!
“有人暗中调查你们吗?”中年女人继续问着,伸出手接住一缕阳光,看着暖烘烘的夕阳从她指缝间洒落。
那暗卫如实答着:“娄晓枫的人查过,但属下们甩开了,未曾暴露。”
中年女人的脸色稍微好看了点。
“卫辛,朝上新贵……呵!算了,暂且卖她个面子,把刑部那边的人撤回来吧。”
众多皇女争大位,年长的两个皇女却在那儿相亲相爱姐友妹恭。演这种戏码,又有谁信呢?
一丘之貉,互相利用罢了。
争吧,斗吧,只要最后上位的不是卫阙就行。
夷王卫辛,可千万别让她失望啊。
暗卫开口应着:“是!”
中年女人看了看指尖的阳光,再看了看院子里生机盎然的景色,没由来的的叹了一句:“夏季真好,暖和。”
若是她和阿绫的孩子能够平安降生,应该也是生在这样暖和的时候吧。
这个时候没有雪,没有刺骨的寒风。
多暖和啊。
暗卫低着头不敢接话。
草地上传来若有若无的血腥味,但她像是已经习惯了,纵然心中再怎么发凉,如今也能维持住表面的镇静。
沉吟片刻后,中年女人收回手,继续开口吩咐着:“下去准备准备吧,肖成儒那个老东西也活得够久了,这次不要再让我失望。”
那暗卫打了个寒颤,立刻应着:“是!”
暗卫退下之后,中年女人踩着草地上零星的血渍,走到槐树边,摸着院里槐树粗壮的枝干,声音变得有些温柔,像是情人间的缱绻呢喃——
“阿绫,你和孩子还好吗?”
第178章 第二份见面礼(2)
孟秋七月,夏季的燥热慢慢褪去。
七月初七乞巧节将至,京师也热闹了许多,百姓慢慢从两大贪污案的阴霾中走出来一点。
昭文馆去往各地的官员也陆续返回京师,向卫霖禀报情况。即使有些词汇稍加修饰,说得好听了些,但也并不能降低卫霖的怒火。
民间百姓的过节氛围很欢跃,但皇宫太和殿内却是一片死水。
“卫裳!看看你干的好事!”
卫霖把手边的奏折全部朝着卫裳甩了下去。
卫裳跪在地上,捡起地上的奏折看了看,看完之后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一片。
她万万没想到,今天卫霖解了她的禁足竟然是因为此事!
她还以为是段澈那边说动了卫霖,才把她放出来了。
抬起头对上卫霖的眼神,卫裳的心都凉了半截,连忙喊着:“母皇!儿臣冤枉、儿臣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啊!”
关键时候,卫裳能说出的也无非这两句了——
儿臣冤枉。
儿臣不知道。
满朝大臣陪她跪着,听她不断重复这两句。别说卫辛听厌了,就连上面的卫霖都听厌了。
卫霖挥了挥手,有些疲倦的给出处置结果——
“打入宗人府。”
卫裳怎么说也是卫霖曾经宠爱的皇女之一,爱护了这些年,哪怕是养只狗儿也该有点感情了。
对于卫裳的处置,卫霖心里多少是有些不忍的。
但她得给这天下一个交代。
……
下朝之后,因为知道卫霖这时候圣心不悦,满朝文武也不敢说笑邀约,沉默着出了宫。
卫辛脸上的沉重表情持续了一路,直到出宫之后上了马车——
“小鱼儿这腰真细。”
卫辛一把将辛肆搂进怀里,脸上哪还有半点刚才在宫道上的沉重与悲痛,那嘴角就差没弯到四十度。
“这腿也直。”卫辛继续摸鱼。
“这腿中间——唔?”
卫辛成功被鱼捂住了嘴。
“不许说!”辛肆简直要被她的脸皮臊到了。
他得想个办法把阿姐弄走!
再不让卫辛啃两口鱼,以卫辛这个脸皮,指不定要在外面干出什么事来!
卫辛眉眼弯弯的瞧着他,也不恼,就那么用眼神往他身上粘。
“不许说就放开你。”辛肆很严肃。
卫辛老老实实的点了点头。
辛肆一点点松开她的嘴,见她真的不说了,他才松了一口气。
“卫裳进宗人府了。”卫辛再次开口说话。
辛肆眼底亮了起来,问着:“事情办完了,那就不用再经常去刑部忙了吧?”
卫辛点了点头,笑道:“七夕可以陪着我的鱼儿出门玩耍。”
“所以卫裳进了宗人府之后还有机会出来吗?”辛肆问着,然后又咕哝一句:“皇家子女真是好,犯了这么大的错也就关进宗人府而已。”
宗人府,换言之也就是皇家子女的庇护所。
三司无权处置皇家子女,于是有了宗人府。
宗人府由皇族年长者担任府令,如今的府令就是恭王卫鸾。
皇族监管,专门关押皇族,可想而知这宗人府的日子并不会多苦。
犯了重罪的皇家子女被关进去,依旧有人伺候衣食住行,只是日子过得清贫些,不像从前一样锦衣玉食而已。
衣食无忧,有人伺候,这样的日子对于皇家子女而言是刑罚,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却是奢求。
“谁都不可以影响小鱼儿和我共度七夕的好心情。”
卫辛在他眉尾亲了一口,然后凑到他耳边,低声说着:“鱼儿放心,她活不到七夕。”
军饷贪污案的一千二百万两饷银已经追回,她卫辛也就领着卫霖给的三十万两赏银功成身退了。
至于剩下的银子,刑部那边自己追去吧,她就不管了。
毕竟她还需要那些银子钓一个人上钩。
——
紫云大街上,沿路有众多官员府邸。
寻常的小贩根本不敢往这边走,能开在这里的铺子也都是些皇商的铺子。
下朝时间,各府官员陆续回府。
今日陛下心情不好,也没人敢有饭局应酬,下朝之后都老实回府了。
在沿街众多的官员马车中,其中一辆马车上走下来一名中年文官,身形矮小削瘦,掸了掸宽大的朝服袖口,抬脚走进了府邸。
她刚一进门,管家便来报:“大人,余大人府上有东西送来。”
那文官问着:“哪个余大人?”
管家道:“就是之前屡次向大人您送礼示好的那个余大人,她今儿又派人送了东西来,说是大人您一定用得上。”
那文官有些不屑,说着:“六品小官罢了,能送出什么好东西来?罢了,去瞧瞧吧。”
那个小官想走她这条路很久了,但她也不过户部一名从三品的官,上面还有方涵那个老不死的管着,哪来的权力提拔人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