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要是卫辛写的军规不行,那岂不是要连带罚死她们?
  然而九层高台上,端坐皇椅的卫霖拿起册子慢慢查看,越看越认真,甚至隐隐露出几分惊诧的神色来。
  这些军规,打消了她的一切忧虑。
  甚至里面提出的部分建议,不仅将她原先的忧虑打消,还给她打通了一些思绪。
  “不错,考虑得很周到。”卫霖合上册子,抬了抬手,朝满朝文武说着:“你们也都瞧瞧。”
  古嬷嬷立刻拿了那些册子发下去,从卫华容开始往下传阅。
  卫辛面不改色的站在殿中,心中已经开始思考之后的事。
  对于卫霖这样疑心病重的人来说,她主动交代绝对比后面被查出来要好。
  夷州军的管理方式变了不少,有心之人略微一查就能查出些什么来,这件事情瞒不住卫霖多久,倒不如她现在就老实交代了。
  只要不把军事训练的核心内容交代出去,管理方式交代出去也没什么。
  卫霖或许会暂时因此对她生出一两分顾忌来,但顾忌总比猜忌要好。她这么大的动作要是不交代,等之后卫霖自己发现了,那可就要猜忌她的用心了。
  太和殿内鸦雀无声,只有纸张翻页的窸窣声响。
  卫华容初看这些东西,显然是震撼的。她看完之后才压下心中所有惊疑忌惮,笑道——
  “幸好母皇圣明,让二皇姐去夷州平乱。若是换了皇妹去,是万万做不到如此周全的。”
  卫辛扬起官方微笑,笑得很端庄,道:“皇妹自谦了,都是母皇圣明,派了兵部尚书和二位将军协助,不然皇姐是万万做不到如此的。”
  卫华容朝她笑了笑,端着一派身为妹妹的恭敬。
  卫辛也朝她笑了笑,端着一派身为姐姐的友爱。
  这,就是帝王家的姐妹。
  卫阙看之前早有准备,能让卫霖开口夸赞,必然不简单。所以她看完也不觉得太震撼,只觉得对这位突然杀进朝堂的皇妹更忌惮了几分。
  扪心自问,她在卫辛这个年纪时有这般谋划吗?
  她没有,甚至她现在都没有。
  萧惊燕从卫阙手上接过那些东西,粗略翻看几页之后,翻页的速度越来越慢。
  她抬头看了眼卫辛,继续看完手上的每页纸,向后传阅。
  金雾衣每次说到卫辛时,她和卫子玉都是不屑的。
  现在看来,金雾衣的眼光还是比她们要毒辣得多。
  “老二,你平息夷州兵变有功,你自己说说,想要些什么赏赐?”东西还没传阅完,卫霖先开口询问。
  卫辛答着:“母皇已经给了儿臣许多,为母皇分忧是儿臣分内之事,万不敢找母皇索要赏赐。”
  卫霖摆了摆手,说着:“你此次建了这么大的功,朕总要赏你些什么,否则岂不是赏罚不明?”
  听卫霖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卫辛想了想,答着:“儿臣一时半会儿实在想不出缺什么,母皇不如赏儿臣些金银,儿臣最近就喜欢这些俗气的。”
  她想要兵权想要政权,她能开口要吗?
  恐怕那些实权她要到之后,过不了多久也要被收回去。与其平白被猜忌上,还不如要些银钱实在。
  卫霖稍愣片刻,随即笑道:“你倒是从来不走寻常路,那好,夷王平乱有功,赏黄金万两,白银十万两!”
  卫辛心里默默摸出算盘。
  万两黄金可以折算成十万两白银。
  再加十万两白银,所以这一赏就是二十万两银子。
  卫辛掀袍跪地,语气万分诚挚——
  “儿臣谢母皇赏赐!”
  可能她的母皇还不知道,李珺被她讹一笔都能有七十万两。
  由此也可见李珺和段熙媛到底是贪了多少,恐怕她们贪得都要超出卫霖这个女皇对贪官二字的认知范围了。
  “你起来吧。”卫霖朝卫辛抬了抬手。
  “谢母皇!”卫辛起身回她的位置上站好。
  ……
  因为卫霖今天心情不错,早朝也结束的很顺利。
  听卫辛述完职,再顺道赏了赏李珺程雁任镇北三人,问了些关于夷州兵民的事情,今日早朝就此结束。
  下朝时,卫辛扫了眼时间。
  【07:42】
  就在众臣散去之后,卫辛跟着卫霖去了养心殿。
  这还是卫辛第一次下朝之后没有直接离宫,卫霖看了看她,抬手道:“坐吧,还有何事要与朕说?”
  卫辛在旁边坐下,笑容透出几分无奈,说着:
  “儿臣回京师时带了两名夷州厨娘回来,夷州生乱的兵民自觉愧对朝廷和母皇,因此心中惶恐万分,特地嘱托她们二人要代夷州万民向母皇表明民意。
  儿臣见她二人对母皇一片崇敬,又是替万民表意,不敢擅自阻拦。考虑到母皇日理万机国事繁忙,儿臣只好让她们做了份夷州地道的糕点,简单些,表明心意即可。”
  说完这些,卫辛看了眼卫霖,请示着:“有一名夷州厨娘此刻正在宫外候着,不知母皇可有闲暇一见?若是母皇国事繁忙,儿臣便只让她将糕点送来就是。”
  卫霖猜忌心重,夷州之乱可以平息,但夷州百姓应该拥戴的不是夷王,而是这位女皇陛下。
  刚才禀报了那么多事,卫霖多多少少要对她顾忌几分了。
  她总得抢救一下,至少要消掉卫霖的一部分顾忌。
  “民心民意乃是重中之重,既是此事,刚才在太和殿上怎么不见你提起?”
  卫霖端起茶杯,用杯盖刮着茶香闻了闻,轻呷一口。
  这时宫奴也给卫辛上了茶,卫辛端起茶杯没动,先答着:“儿臣想着太和殿上朝臣都在议国家大事,一份糕点,儿臣不敢拿到太和殿上说。再者,厨娘上了太和殿难免紧张。若能得母皇应允,私下把心意送到便是了。”
  主要是太和殿上送糕点,难免显得刻意了些。
  私下送,卫霖这种人不会反感。
  而且夷州厨娘端着夷州地方的糕点要呈送女皇,一路已经有不少人看见了。这种民心所向的正面舆论会传得很快,即使不在太和殿上送也能传得沸沸扬扬,而且更显真实。
  “古萍,去宫外将人接进来。”卫霖亲口吩咐古萍去办,足以想见她的重视。
  卫霖看重皇家颜面,看重朝廷威严,也看重民心民意。
  没有一个重权的皇帝,能拒绝百姓们那种热烈又崇拜的呼声。
  第101章 倒是朕小瞧她了(5)
  在古嬷嬷去接人的时间里,卫霖又听卫辛讲了些平乱过程中发生的事。
  卫辛并没有掩饰她对夷州军将士的赞扬,也没有掩饰她对新任刺史的满意。
  在夸赞了一番夷州将士的血性、又夸赞了一番傅缙云刺史办事严谨平和亲民之后,卫辛不动声色的讲起了夷州民间的事,还有民间那些关于京师朝廷与女皇的传说。
  在这个时代,百姓对皇帝有着深入骨髓的崇敬。
  民间传说里的皇帝都是正面形象,金口玉言威严万分,严惩贪官污吏,洗清民间冤案。
  卫辛侃侃而谈,卫霖不知什么时候也放下了手里的茶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