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开门,我是大顺皇帝!
  幽州城将士:……
  皇帝被抓的消息,九边将士是知道情况的,但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被抓的皇帝,带着敌人,亲自来敲门来了。
  兵卒认不出皇帝,幽州城刺守还能认不出来吗?
  刺守大人表示,我现在眼睛瞎了还来不来得及?
  他好难,难道真要给皇帝开门?
  那门一开,皇帝身后的草原骑兵不就进城了吗?
  不开门,那可是皇帝啊,他九族还要不要了?
  刺守决定当个鸵鸟,采取拖字诀。
  永丰帝叫城,城门却迟迟不开,他破口大骂:“朕回去就下令诛你们九族!”
  刺守大人一个激灵,他瞎了,他老眼昏花,什么皇帝?
  认不出来,不认识!
  永丰帝快气死了,乱臣贼子,乱臣贼子啊!
  那别人不开城门,咋整?
  永丰帝掏出他心爱的金牌,让草原人想办法,快马加鞭送到京城。
  并叮嘱对方,不要把金牌交给长公主,那个贱婢,竟然妄想牝鸡司晨倒反天罡,染指一国神器!
  要交给丞相。
  虽然丞相因为反对他叫草原汗王爸爸,并以幽云六州为聘,见他死活不听劝,还冲他愤怒扔出朝笏,被他抓到牢里折磨,但他知道,丞相是忠君爱国之人,丞相一定会救他的。
  金牌一道一道接一道发往京城,秘密送到丞相府中。
  夜深,丞相府点着烛火,望着金牌发来的密函,良久,丞相重重地叹了口气。
  无他,皇帝的密函表示,朕带着草原骑兵来京城了,丞相快下令让沿途城池放行,并做好招待的准备。
  第一封密函如此表示。
  第二封密函则是让丞相准备金银百万,绫罗绸缎和珠宝无算,他要用来赏赐护送他回京的草原儿郎们。
  第三封密函,是让丞相抓紧拟旨,他回京后,马上就要迎娶他的心上人,他的挚爱,迎对方为后。
  他要给她最尊贵的身份。
  第三封密函,幽州刺守乃乱臣贼子,朕前来叫城,他竟敢不开城门迎接朕,朕要诛幽州刺守九族!
  第四封密函,岳父说有个不长眼的小将老是骚扰草原,甚至都领兵打到草原去了,怎么个事?朕不是说过,不许对草原动兵吗?丞相快把人拿下,把人头送到汗王面前请罪去。
  第五封,第六封,第七封还在路上。
  但丞相已经当场老了十岁不止,瞧着宛如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
  他独坐到天明,期间蜡烛燃尽,光明散去,眼前一片黑暗。
  临近天光破晓时,丞相老泪纵横,悲呼:“天要亡我大顺子民,葬我大顺江山吗?”
  天:????
  你们不要什么锅都给我背行不行?
  地上不是有个活的老祖宗吗?锅给他背啊,他能背。
  江野表示,对,没错,锅给我,我能背。
  好吧,现在不是背锅的问题,现在是关乎江山社稷存亡的问题。
  长公主再看到丞相时,大惊失色,“来人,快传御医。”
  无他,丞相看起来好像命不久矣的样子。
  为啥呢?难道丞相就认死了一个永丰帝?
  当然不是,永丰帝一被抓,丞相一边看着群臣讨论如何营救皇帝,一边则是抓紧开始扒拉,宗室之中谁能拎出来临危受命,拯救大顺江山。
  这一扒拉,一个都没有。
  太孙当年,把宗室子弟找借口杀了一遍,杀得藩王揭竿而起,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要打到京城来。
  最后凭借太宗留下的精兵强将,藩王清君侧失败,宗室子弟又被血洗一遍。
  第25章 爱美人不爱江山的不孝子孙篇11
  后来到暴君,暴君的大逃杀游戏,怎么能少得了亲爱的宗室子弟们呢?
  到现在,宗室子弟全变成了猪。
  享乐他们有一手,干活他们两眼一抹黑。
  当皇帝?
  下一个昏君预备役信不信?
  问题是,现在是临危受命,需要一个能够力挽狂澜的主,而不是加速大顺江山灭亡的再一个昏君。
  谁让永丰帝没有子嗣也没有兄弟呢?
  他就只有一个妹妹……嗯?
  形如枯槁的丞相吓了长公主一大跳,以为这位值得人尊敬的老人油尽灯枯,时日无多。
  丞相却因为长公主的到来眼前一亮。
  不再伪装的长公主,变得锋芒毕露,即便身为女子,仍旧难掩其周身贵气与器宇轩昂。
  看到她,丞相恍惚以为看到了先帝。
  她仍旧身着长公主冕服,却比身着皇帝龙袍,还要来得璀璨耀眼且夺目。
  牝鸡司晨?
  倒反天罡?
  不,是能拯救大厦将倾的江山社稷的真龙天女!
  丞相宛如回光返照,猛地扑过去,跪下:“殿下,国不可一日无君,殿下,老臣奏请您择日登基,荣登大宝,以安天下。”
  是了,永丰帝带走大半朝臣,只留下大猫小猫两三只,但朝堂仍旧顽强地运转了起来。
  永丰帝懒政,批阅奏折之事,尽数交给了九千岁。
  所以,九千岁坑害忠良,朝臣不给九千岁送礼,轻则丢官,重则被网罗罪名锒铛入狱。
  朝臣想上达天听,难。
  成功上达天听,皇帝轻拿轻放,那是朕的大伴,朕的先生,你们都给朕放尊敬点。
  上奏的朝臣反而被皇帝训斥。
  长公主不同,她对于国事,初时还有些滞涩,但很快便熟练起来,处理远比永丰帝强得太多。
  在长公主手下做事,丞相有着自己重返青春,还能再为大顺发光发热一百年的激情感。
  就是这样,事情一点点如同抽丝剥茧一样,被处理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除开长公主,还有之前令朝臣隐约不齿的户部侍郎,对方失去九千岁这个认的爹后,也是突然洗心革面,拿出了自己的真才实学。
  丞相都忍不住侧目,你小子有真才实学还去认九千岁当爹?
  户部侍郎面不改色,开玩笑,当时那个朝堂环境,不认爹他怎么可能能在京城做官?
  有真才实学有屁用,九千岁看你不爽,你就等着丢官下狱吧。
  而后便是丞相一向看好,视若子侄后辈的兵部侍郎了。
  兵部侍郎同样是个ssr卡,同户部侍郎一样,不同的是,他不如户部侍郎圆滑,不像户部侍郎一样,节操上下滑动,底线十分灵活。
  相反,他有些刚直得过分了。
  他有能力,所以在地方上上任,能一点点把当地盘根错节的势力理得清清楚楚,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可在京城当官,他这份刚直,得看遇到的帝王是什么心性。
  得遇明君自然是君臣相得,得遇永丰帝,丢官弃爵发配边疆。
  就凭这两辅佐长公主的事,永丰帝归来后,就必然容不下两人。
  不单单是两人,还包括此时留京的所有大臣们。
  因为长公主没有被草原人要挟,没把有功的将领拿下,把人头送过去,以期能迎回皇帝,而是态度强硬,威胁草原,发号施令,让他们乖乖把皇帝和大臣完好无损地送回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