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隔天一早,李耀安跟着李梁在祠堂上了香,族里人将要出发的人送至村口。
  爆竹点燃,一行人带着货物向京城而去!
  第140章 李梁、王氏见崔氏
  去往京城的一路上,虽然有几个匪徒看上他们带的货物,拦路抢劫。
  但李木头父子带着男人们,不一会儿就给解决了。
  李耀安坐在马车里安抚着王氏和李槿华,都没有出去看看。
  李耀光此次没有跟着一起来,他被他娘按在了家里,要孙子。
  旅途中,没有他吵吵闹闹的,李耀安还有些不习惯。
  到京城的时候,虽然旅途上十分劳累,但都撩开马车帘兴致勃勃地看京城的繁华。
  进了李耀安买的新宅,李耀安引着李梁和王氏去了主屋。
  王氏将李槿华拉上,说是让她跟着住主屋其他的房间。
  李耀安指着西屋说:“西屋是女孩子居住的地方,让槿华去住那边吧。”
  王氏想了想,同意了。
  西屋最大的房间是李耀安给李莲华准备的,李槿华的屋子,他就给选了第二好的。
  其他跟来的女子,也到西屋选房间。
  男子则跟着丹青去了东屋选房间。
  之后丹青跟于伯还有于婶子,折腾着买菜做饭烧洗漱用水。
  李耀安去接了寄养在别家的小狗。
  小狗看到李耀安的时候,愣了两秒,直到李耀安喊它崽崽,它才甩着尾巴跑过来。
  抱起小家伙,付了二两银子给照顾崽崽的人家,回去的路上看到卖酒的还买了两瓶酒回去。
  李槿华在看到胖乎乎的崽崽时,眼睛都亮了。
  快速跑过来,蹲在崽崽的身边,就想摸。
  可惜崽崽这条狗是很凶的,牙还没长齐就冲李槿华汪汪着咬了过去。
  李槿华也不疼,但被狗子的态度伤着了。
  李耀安把崽崽抱起来,不让它汪汪叫着咬人。“晚上吃饭的时候,你给它喂些肉,它以后就不会咬你了。”
  李槿华嗯了一声,不顾崽崽的戒备,再摸了摸它,就跑了。
  她的家里从来不让养狗或者猫,按赵氏的话来说,就是浪费粮食。
  她很喜欢毛绒绒的狗狗和猫咪,可惜别人家的摸不到,自己家不让养。
  一行人洗漱收拾好,就在饭厅开饭。
  一共坐了三桌,还都抢着喂崽崽。
  这只小狗升级成了团宠,吃得肚子溜圆。
  隔天一早,丹青收拾出一些礼品,王氏和李梁也换了身好料子做的衣服。
  李耀安带着他们去了杨府,初到杨府,王氏和李梁控制住自己不要乱看。
  带着得体的笑,还严格按照大儿媳妇教的礼仪规矩来。
  这次杨西宁她娘,崔氏也出来了。
  这次因为王氏也在,也就不用等杨江回来了。
  杨西宁和杨西定朝王氏和李梁打招呼,一点都不扭捏。
  要说崔念念是兰花一般的人,那杨西宁就是火红的山茶花。
  容貌明艳大气,笑容爽朗,观其举止,也很是端庄。
  听李耀安说,杨家虽是武将之家,但因为崔氏管教甚严,所以礼仪规矩上也不会出错。
  自家小儿子从小话不多,看起来像是个没脾气的。
  有这杨家的姑娘在身边,也就不会一点动静儿都没有,成日里安静得像没人在家一样。
  对此,王氏很满意杨西宁,和崔氏还有杨西宁聊天也是越放越开。
  她们大多是聊崔家的事,还有两家定亲之事的安排。
  李耀安见她们聊得实在欢快,就提议杨西定带他和李梁去杨府的练武场。
  杨西定正愁无聊呢,一听就想跑。
  李耀安拉着他,跟崔氏和王氏说了一声,行了礼才告退了。
  “我家这个小子,真是没规矩,还请亲家母不要介怀。”等人都出去了,崔氏才皱着眉说了这么一句。
  王氏笑着回:“我家的小子在自家也不会讲究规矩,若是以后成了自家人,耀安没规矩了,还请亲家母不要介怀才是。”
  王氏这些年跟着李梁处理族务,在外做生意,早就不是以前的王氏了。
  说话行事上,她也经常和崔念念学习。
  中午照例在杨府吃的午饭,下午李耀安一家才离开杨府。
  走之前,王氏照例给了杨西宁一个水头极好的玉镯子,代表了她认可这个儿媳妇。
  等李家人一走,崔氏和自己的心腹嬷嬷就聊起了李家。
  “这李家人虽然是农家出身,但礼仪规矩都很好。”
  “李耀安他娘王氏,也是个好相处的。”
  “今天相处下来,我的心算是放了下。”
  嬷嬷给崔氏按着头上的穴位,帮助她放松精神,笑着回道:“能教育出状元的人家,能和一般农家一样?”
  “听说李家三个孩子,李耀明就不说了,辽远大师的弟子,经常四处行医。”
  “姑爷李耀安更是六元及第的人物。”
  “就连家里的姑娘,李莲华也是个厉害的。”
  “经商的才能,比之一些男子都要厉害。”
  “更甚之,咱表小姐还嫁到了李家。”
  “以后妯娌关系,也就不用发愁了。”
  “怎么想,都是一门好亲事呢。”
  听着这些话,崔氏不住点头。
  对于一些京城宴席上的嘲讽,也就丢开了。
  第141章 入翰林院
  拜访完杨家,王氏和李梁就要开始去请官媒正式上门了。
  好在来京城的路上,李耀安抓了两只大雁,丹青一只精心伺候着,不用再另外准备大雁。
  李耀安这边,也得去吏部销假后正式上班了。
  一身绿色的官服,穿在李耀安身上,丝毫不显得难看,反倒因为他身姿挺拔,衬得他像根修竹。
  王氏和李梁看着官服,想上手又不太敢。
  还是李耀安把官服的衣袖塞到他们的手上,他们才摸到了官服。
  看时间差不多了,丹青连忙催促。
  李耀安匆忙上了马车,一点都不敢耽搁,这要是迟到了,是要挨打的。
  第一天到翰林院,李耀安正了正自己的衣冠,望向翰林院的匾额,踏了进去。
  翰林院的官员主要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
  翰林地位清贵,是成为阁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员的踏脚石。
  李耀安一进去,就被人给拉住了。
  这人应该是他的上级,看衣服是正五品的翰林侍读。
  “今天我还得去给皇子们讲课,你负责将这本古书给翻译修复出来。”
  他顺便把他丢到了他工作的房间,给了他一本书就急匆匆走了。
  “你是李耀安吧,快坐,这是你的位置。”有人站起身来拉着他入座。
  “多谢,这位兄台。”李耀安行礼道谢。
  这人的品阶和他一样,只好称他兄台。
  那人笑着说:“我是葛宽,和你一样是翰林院的俢撰。”
  “另外的两个人,经常在藏书楼修书。”
  意思是,暂时可以不用管。
  李耀安环顾了一下这个房间,这个房间放了四张书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