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李耀安点头,这时朱瑜已经在楼上探头,招呼李耀安了。
李耀安和杨西宁两人告别,上楼进了朱瑜定下的包厢。
第132章 杨府告别
和朱瑜的聊天还是很值得的,至少又了解了一些朝廷中存在的势力。
回到家中,第二天就有人送来了派官的圣旨。
获封从六品翰林院俢撰,拿了朝服。
李耀安当天就去吏部询问回乡祭祖至归来,朝廷给多少天假。
朝廷一般是看路途决定回乡的假期的,李耀安家距离朝廷较远,所以有三个月的假期。
等回乡祭祖归来之后,李耀安就要开始打工人的生活了。
回家告诉了李耀光等人,丹青立马就笑着去做回家的准备了。
出来这么久,他也很是想家,想爹娘、哥哥和妹妹。
李耀光却有些垮了脸,出门的时候,他跟他媳妇和爹娘保证能考中进士的。
可现在两手空空地回去,真不知会怎么样。
但对于回去,李耀光还是很期待的,不一会儿,就调整好了心态,问什么时候出发。
李耀安:“明天一早出发,今天丹青置办东西,我下午去一趟杨府。”
李耀光点点头,中午吃了饭就又出门去了,不知道要干什么。
李耀光收拾好自己,下午自己一个人带着在街上买的簪子去了杨府。
接待李耀安的,还是杨西定。
两人在练武场射了一会儿箭,杨西定才被人喊走。
杨西宁带着丫鬟来到了练武场,她一身劲装,依稀还能看见以前的模样。
“不错嘛,以前的小书生,现在射箭这么厉害了?”
“听闻你外出游历了两年,难道箭术就是在那时候练好的?”
杨西宁莞尔一笑,明艳的脸上满满的打趣意味。
李耀安放下弓箭,将自己买的簪子递给她,并说:“游历的两年,偶尔要靠打猎充饥,自然是箭术好,才有得吃。”
李耀安接着换了个话题:“等我祭祖回京,我爹娘大哥他们应该也会跟着上来。”
“到时候,我们的婚期就要由他们来和岳父岳母他们定下了。”
杨西宁听了此话,也忍不住红脸。
她虽然一向像个男子,但也想过婚嫁之事。
但她生性要强,愣是强压住女儿家的那种羞怯,回李耀安:“定下日子就定下呗,嫁给你后,我还能自由些呢。”
崔氏要求的礼仪太严格,总是盯着杨西宁的行走坐卧。
根据杨西宁自己的情报猜测,李耀安的爹娘忙活完她和李耀安的婚事就会回乡。
毕竟李耀安他爹是李氏一族的族长,得坐镇后方。
等李耀安爹娘回乡后,就再也没人揪着她的礼仪规矩不放。
李耀安想起上次来见着她的模样,确实打扮上完全不是杨西宁的风格。
李耀安不由地笑了笑。
晚饭是在杨府用的,餐桌上只有李耀安和杨西宁还有杨西定,其他女眷仍然没有出现。
菜上齐了,杨西宁赶紧叫旁边伺候的人出去。
李耀安还有些疑惑,为什么要让伺候的人出去,他记得大户人家吃饭的时候,是一直有人伺候的。
等人都走了,他看向已经手撕鸡腿的杨西定才明白,这是被逼的。
杨西定拿着鸡腿就啃了起来,一边啃还一边说:“耀安,你是不知道。”
“我娘管我们,管得太严了!”
“每天都要慢慢吃饭,慢慢嚼个几下才能咽下去。”
“还规定了用饭的量,就怕我们长得太胖。”
“好久都没有畅畅快快地吃个饱饭了。”
李耀安深表同情,拍了拍他的肩膀。
杨西宁拿着筷子,也是快准狠。
不过,这次他们两个没有再像以前在永熙府时那样了。
这次至少,还给他夹了菜,让他也能吃饱。
看来,这成为一家人了,待遇还是提升了的。
吃了饭,李耀安就告辞了。
杨西定和杨西宁将李耀安送到门口,转身的时候,就看见了自家老娘阴沉的脸。
“你们两个,有胆子啊,我一没看见,你们就长你们爹一样。”
“吃没吃相,这要是传出去,你要我崔家的脸面往哪搁?”
“别人肯定会笑话你们,莽夫的儿女就是莽夫!”
这话一度是崔氏的噩梦,她带着自己的儿女出席一些宴会的时候,就因为杨西定吃饭的样子,被嘲笑。
后来,她就强烈要求儿女的礼仪规矩了。
如今出门,别人总算不再提及莽夫二字。
可今天一看,这兄妹两个真不愧是他爹的儿女!
这件事情,其实崔氏和杨西定、杨西宁都没错。
只是崔氏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更好,杨西定和杨西宁则希望能自由一些。
第133章 路遇截杀
对于杨府后面崔氏逮住杨西宁兄妹的事,李耀安一点都不清楚。
回到自家,就看见像个望夫石一样的李耀光。
这时,李耀安才想起来,他没有说过,今晚不回来吃饭。
“对不起,是我忘了提前说。”李耀安连忙道歉。
李耀光控诉道:“你这个王八蛋,不回来吃饭早说啊!”
“我看你这么久都没回来,和丹青说你肯定在杨府吃了再回来。”
“刚上桌就被他赶下来了,你还是好好管管他吧。”
“丹青太过分了,我都饿得前胸贴后背了,都不让我先吃饭!”
听到声音的丹青出来,无视李耀光,就笑着问李耀安:“公子可用饭了没?”
李耀安朝他点头,丹青奉上茶水后,才和李耀光还有李木头一起去用饭。
若是换个人如此对待李耀光,李耀光肯定是不答应的。
但丹青不一样,丹青不光是李耀安的贴身仆从,还和他们一起去游历了两年。
当然,丹青也是拿捏住了李耀光的性格,才敢如此。
所以对此,李耀安从不会去质问丹青。
好好休息了一晚,李耀安四人锁上门,驾了马车出发了。
在京城城门口,杨西定和朱瑜等在那里。
他们两个都是来送李耀安的,杨西定给了李耀安一个荷包。
应该是杨西宁给的,绣活很好,绣的是修竹和顽石。
朱瑜则和李耀安寒暄了几句,送了一些糕饼和布料。
李耀安也没有推脱,接了过去,道了谢。
和来送行的两人行了个礼,李耀安这才上了马车。
马车渐行渐远,暗处的赵晏眼睛一直跟随着马车。
旁边的老奴道:“昨日李耀光公子,又出来四处打听您了,想来很是想见您一面。”
赵晏白胖的脸上露出些许笑意道:“耀光就是那个样子的,耀安可比他聪明。”
“丹青悄悄打听了一些姓王的人家后,突然就不查了,我总觉得耀安知道了什么。”
“李公子身为大昭第一个六元及第的人,自是聪明的。”老奴知道,他这样说赵晏会高兴。
果不其然,赵晏笑着点头,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