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李耀光瞪了李耀安一眼,仿佛在说,怎么不早说。
  那边壮汉来到一座大院子里,跪在地上禀告:“回殿下,李耀光出来遭袭,属下解救及时,李耀光未受伤,已回家。”
  背对着壮汉的人,转过身来,赫然就是王朝!
  王朝点了点头,挥了挥手示意壮汉退下了。
  旁边的一个老奴,给王朝端了一杯茶水,递给王朝道:“殿下不用担心,两位李公子一直都是小心谨慎的。”
  王朝笑了笑,接过茶杯,坐下道:“耀安我倒是不担心,李耀光太令人心忧了。”
  “此次大哥他们,都想安插自己的人手,所以此次春闱,就是一个机会。”
  “但凡是个读书人,稍不注意就要丢掉半条命。”
  如今,当今皇上年已七十,身体也偶尔出现不适。
  基本上所有皇子都想自己登上帝位,所以他们私底下的小动作就多了起来。
  王朝本名赵晏,是当今皇上的第十二子。
  长得白胖,惯会讨人喜欢。
  他娘王惠妃,死于中毒,此后他就将自己吃胖,让自己显得愚蠢些。
  甚至讨了恩典,由王惠妃的娘家抚养过一段时间。
  也就是那段时间,他就读于云清书院,认识了李耀安等人。
  李耀安等人入京的时候,他曾经悄悄去看了几眼。
  看到李耀安和李耀光还和以前一样,想要上前同他们一起吃好吃的,再聊聊天。
  可是,若是以赵晏的身份,和他们一起,定然会给他们双方都带来麻烦。
  李耀安虽然名声不够大,但有机会成为会元,所以盯着他的人,可不在少数。
  好在他闭门不出,若是出来了,等待他的就是拉拢威胁利诱之类种种见不得人的手段。
  二十天后,会试出榜了。
  李耀安的名字,大大地写在第一个。
  他成为了会元,若是殿试再被点为状元,那他就是大昭有史以来第一个六元及第之人!
  第129章 殿试
  榜单出来之后,李耀安等人就赶忙回去了。
  李耀光很明显,没有在榜上。
  因为第三场都没去,李耀光也很明白,自己肯定是不可能榜上有名的。
  看了整个榜单,果然没有自己的名字,看到李耀安的名字后,就赶忙催着李耀安回家。
  刚回到家里,报喜的人也来了。
  丹青笑得见牙不见眼,准备好了红封,给了李耀安。
  “我就知道公子能行,果然不出所料。”
  “恭喜公子夺得会元!”
  丹青说话的声音高了些,震得李木头看了他好几眼。
  咚!咚!咚!
  有人敲锣打鼓地过来了,一些看热闹的人也跟上。
  丹青打开门一看,嚯!好多人!
  “恭喜益州清江府望远县举子李耀安,夺得会元!”
  众人一听是会元,都很是好奇。
  等门一打开,就看到中间站着一个芝兰玉树的少年郎。
  李耀安朝来恭喜的人行了个礼,道了谢。
  亲自拿了红封给来报喜的衙差,那衙差一掂量,就觉得这重量应该是二两银子。
  脸上的笑容也更加高兴了,连腰都弯了一些。
  丹青则拿了一些铜板,散给今天来的人,让他们跟着沾沾喜气。
  等衙门报喜的人一走,杨府的管事就拿了礼登门来了。
  “恭喜姑爷,姑爷这次夺得会元,简直太令人惊讶了。”
  “若是再得状元,六元及第,您可就是大昭头一份的,定然前程似锦!”
  杨管事笑眯了眼睛,自从早上他去看了名单,回去告诉家里的几个主子。
  几个主子都给了打赏,还给家里的奴婢仆从都加了个硬菜,赏了一个月的月钱。
  李耀安给丹青使了个眼色,丹青上前接过杨府的贺礼时,塞了一张十两的银票给杨管事。
  杨管事也顺势收了,自家姑爷如此争气,不知京城有多少人会暗自感叹下手太晚。
  送走了杨管事,李耀安让丹青去买些菜和竹签,自己在院子里搭了一个简单的烧烤架。
  今天晚上,他得弄顿烧烤犒劳自己。
  晚上本该把酒言欢,可惜明天还得去参加殿试。
  李耀光和李木头两个比赛谁吃得快,李耀光完败。
  丹青累得心慌,李木头和李耀光都吃撑了。
  “嗝!你一个长辈,怎么好意思和我一个晚辈争?”李耀光摸着肚子打了一个饱嗝。
  李木头也不说话,白了李耀光一眼,就去收拾院子里的残局去了。
  李耀安也吃得很安逸,没人和他抢,就是苦了丹青一个人烤。
  第二天,当李耀安来到宫门站在众人前面。
  众人这才知道,眼前的少年,就是会元李耀安。
  有些人看李耀安的年龄,一个未及弱冠的少年,才读几年书,怎能站在他们前面!
  但宫门之前不敢放肆,那些看不起李耀安的。怕自己被人看到他们对李耀安的轻视,低垂下自己的头,掩盖自己的眼神。
  进入太和殿,李耀安带着众人拜见了高高在上的帝王。
  “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上面淡淡地传下来一句话。
  能感觉到帝王的威严,也能感受到帝王的虚弱。
  李耀安走上前,坐到了第一个位置,等待发卷。
  卷子发下,是一道策问,问的是如何让百姓获得温饱。
  李耀安思考了一会儿,就开始写了起来。
  高位上的皇上,望着下面努力想要进入仕途的人。
  会元李耀安,这人不是他几个儿子的党羽。
  虽然和阿晏接触过,但阿晏没有说过自己的身份。
  年少时的文章,也十分有理有据。
  只要他这次答得好,他不介意给他状元的功名。
  剩下能看的,还有昌远伯府家的小子。
  一家子心眼多的,生了个刚直的,倒是好笑。
  还有一个叫裴行风的,文采不错,就是华而不实,惯爱纸上谈兵。
  时间过得很快,李耀安写完后直接交给了来收卷子的太监弥封。
  这次,只需要等几天就能看到榜单了。
  第130章 殿试结束
  如何让百姓获得温饱,这个问题很难答。
  根本原因是,肥沃的土地掌握在有钱有权的人手里。
  还有就是良种和灾害防治方面。
  倒是,依照现在这种情况来看,是根本不可能让有钱有权的人将肥沃的土地让出来的。
  所以,只能在粮种、鼓励开荒还有灾害防治这个方向来。
  还有,还需要开海禁,允许居住在海边的百姓以打渔为生。
  并且派遣官员去他国寻找优质粮种,还有其他有用的东西。
  李耀安洋洋洒洒写了很多,但也只是提出了这些计划,而没有提出详细的计划。
  若是当今皇上支持,他肯定会宣他询问。
  但,从昨天看到的皇帝来说,他可能会感兴趣,却没有能力支持了。
  若是再早个十年,那就好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