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她只会恨李雪华不如她的意罢了。
  老李头带着人走了出去,族人给他们让开了路。
  从此之后泾渭分明。
  四房李荣见老吴氏他们走了,有些想要追出去,却被赵氏给拉住了。
  赵氏很清楚,李荣跟出去,老族长不介意将他们也给划去名字。
  李荣他们兄弟几个,老族长只会在意李梁,可不会管他们。
  老族长望着族里的老老少少,只轻轻说了句:“以后对咱们自家的女孩子都好一些,现在也不缺那一口粮,犯不着溺女卖儿的。”
  众族人连连点头,有心软些的族人,见李雪华如此不被家里人待见。
  死得也这么惨,纷纷掉了眼泪。
  李雪华藏的私房还有破草席,被李梁带人从老李家拿了出来。
  因为带的人多,老李家的人都不敢上前来寻麻烦。
  除了老吴氏一直破口大骂,倒是很顺利地全部拿了出来。
  族里给李雪华紧急打了一口薄棺,由族里的青壮抬棺,男童前路撒纸钱。
  在被埋进坟里时,老族长带着一些族老给添了土。
  自此李雪华的一生,轻飘飘地完结了。
  夜晚,李耀安却有些辗转难眠。
  他猛地从床上坐起来,然后下床去敲响了李梁和王氏的房门。
  “阿爹,我需要族里的帮助。”
  正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李耀安请求族里派给他一些没什么事情做的人,还带上了族学跟族里的女孩子们。
  分派了地点任务给他们,让他们去统计去了解整个清江府女婴的境况。
  还给他们分了队伍,其中一定要有两个青壮,一个族学男子和两个或者一个族中女孩子一起。
  分下来,一共有十支队伍,每支队伍分了五十两银子,用于打听消息等。
  这一次,可谓是将李耀安的私房银子给掏光了。
  十天之后,数据被统计了回来。
  众人看着数据纷纷感到不寒而栗。
  只见其中,被溺毙和买卖的女婴有将近二十来万人。
  这还仅仅只是清江府!
  据回来的人汇报说,有人家因为一直生女婴,光是那一家人都溺毙了五个女婴!
  这数据啊,还是不完全统计,因为有些人也知道溺毙女婴不道德,所以就秘密处理的。
  甚至他们李家村李氏一族,在早些时候,也有将女婴溺毙卖出的。
  李耀安得了数据,让出去收集数据的人都先回去了。
  他瘫坐在椅子上,感到有些无力。
  关于重男轻女的问题,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也完全无法杜绝。
  毕竟人的心是偏的。
  在现代也有人为了生个儿子就一胎一胎地生,若不是禁止医生说出胎儿性别,想来被堕掉的女婴也不会少。
  更何况在这个古代,他李耀安还没有狂妄到,能干涉那么多人的利益。
  但什么也不做,看着这些悲剧重复上演,李耀安也做不到。
  他站起来,拿了一张白纸,奋笔疾书。
  大意是想要朝廷注意女婴的存活率,先是用数据表达了一番震惊。
  再说女婴存活少的坏处,最后再引用李雪华的事情,李雪华信中的那一个“牲口”二字来表达悲愤。
  一篇文章洋洋洒洒,李耀安就将这份文章抄了两份,一份给周夫子,一份给了永熙府杨知府。
  第二天一大早,更是身着单衣,跪在清江府府衙门口。
  因为李梁带人提前造势,有很多人围观。
  这使得清江知府也不敢耽搁,亲自出了府衙接了李耀安的文章。
  这之后,李耀安除了被清江知府和他们望远县的知县邀请,见了几面,谈了些话,就没什么波澜产生。
  大雪渐渐覆盖了整个村子,李耀安为了这件事情,又去信给云清书院的周夫子还有杨知府那边。
  说了年后再回永熙府。
  气得收到信的杨知府咬牙,他本来还想着让李耀安核对好府衙的账簿,该给府衙的人发俸禄了。
  这件事情本来他都不带着急的,结果这小子要年后来,这俸禄可不能年后发,众人都等着置办年货呢!
  杨知府踱步到书房,只见他的侄子侄女正拿着李耀安的信,看得有些气愤。
  他看到后,也让人去下面统计去了。
  等他这里收到统计的信息,就也写上他们永熙府的情况呈上去。
  等年后,再多加让人去下面训斥,若是有人听了训斥还这么做的,再行处罚。
  云清书院周夫子收到李耀安信的时候,还以为是年前慰问。
  结果看了信,心中也不免有些郁郁。
  他将李耀安的文章,递交给了云清书院的院长。
  院长看了,也仅仅只是叹了一口气,说了句:“难啊......”
  第77章 来自朝廷的赏赐
  李耀安的文章由周夫子提议,张贴在了云清书院的登桥榜上。
  云清书院的登桥榜,一般都是张贴夫子们认为惊才绝艳的文章,或者升班的成绩等。
  就相当于现代的公告栏。
  登桥榜下人群涌动,议论声不断。
  有人震惊于女婴的存活率低下,有人却嗤之以鼻。
  因此众学子分了两个阵营,吵闹了起来。
  当然,李耀安的名字也被众人牢牢记住了。
  更甚至波及了也去统计过数据的李耀光。
  若不是王朝在旁帮李耀光打圆场,依着李耀光的脾气,被套个麻袋估计跑不掉。
  学院的热闹李耀安没去,当然不知道。
  李耀光也没到回来的时候,自然也没有办法回来跟李耀安吐苦水。
  此时,皇宫里,烛火通明。
  杨知府的奏折也赶在朝廷封笔之前,放到了皇帝的面前。
  当今皇帝并没有因为杨奎只是一个知府,就将他的奏折给宰相阁老他们先看。
  当今皇帝提出过,就算是知县上的折子也给他拿过来。
  所以当今的皇帝可算是勤政的。
  皇帝拿起杨知府的奏折,打开一看。
  只见奏折最后一页,黏贴了一张纸。
  皇帝将纸小心地扯下来,展开。
  这种粘纸的方式,当今皇帝还是第一次看见。
  因为地方上来的折子,不允许其他人展开看,有专门的封条,所以还没有人知道杨知府的夹带。
  当今皇帝是第一个看见的。
  皇帝仔细看了,一种悲愤之情渐渐填到他的心间。
  这仅仅是清江府,一府的女婴死亡大概人数。再看看永熙府,居然也大差不差。
  这个问题很大,直接影响整个大昭国的人口基数不说,大昭国的男女比例也会失调,导致有很多男人娶不到妻子。
  这时,皇后轻轻地走了进来。
  见皇帝还在忙于政事,不免为他的身体担忧,劝解一二:“陛下,天色已晚,该歇息了。”
  皇帝抬头看向自己的发妻,招呼她到身前来:“皇后,你来看看这份文章,朕看了,实在睡不下。”
  皇帝将李耀安的文章递给走过来的皇后,重新坐到椅子上,端了浓茶,喝了一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