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李莲华虽然才五岁,人还没有灶台高,但踩着凳子也能做饭了。
她干活麻利,李梁他们前脚出去,她后脚就将李槿华塞给李栓子,去了厨房。
她先是将灶火给烧起来,就淘米煮稀饭。
稀饭煮好了,就放到一边拿竹编的盖子给盖上,这样等王氏他们回来,就能直接喝稀饭。
李栓子透过窗户,看见李莲华在院子里东奔西走。
晒草药、喂鸡鸭、扫院子、洗衣服、晾衣服。
时不时还抽些时间,进屋看看李栓子和李槿华。
见李栓子有乖乖照顾李槿华,还给了一个赞赏的表情就又出去忙活了。
等太阳开始下山,李莲华就去鸡圈和鸭圈那里看看。李栓子看她用衣服兜着进了厨房,就知道收获颇丰。
没一会儿,厨房就传来了香葱煎蛋的味道。
李栓子看了看吞口水的李槿华,他很想去厨房给他弄点来。可惜不敢让李槿华离开他的视线,自己又抱不动李槿华,只能干巴巴看着他。
等了一小会儿,李莲华拿了一个勺子,和一碗蒸蛋进来。
她先是不由分说给自家弟弟喂了一口,然后就把碗塞给李栓子道:“栓子你把这鸡蛋羹喂给槿华吃,四伯他们对我们家不错,咱们也让槿华吃点好的。我再去弄个菜,爹娘他们也快回来了。”
李栓子“嗯”了一声。
李槿华见有吃的,立马爬了过来。
李栓子舀了一点,吹两下再喂给李槿华。
说实话,他刚刚被李莲华喂的鸡蛋羹给烫了一下。
这种给小孩子喂吃的,李栓子在还是王席的时候,经常做。
在孤儿院的时候,王院长会给大孩子分配一些小孩子,让他们照顾。
对于照顾小孩,他很是拿手。
王氏他们在太阳还有余晖的时候回来的,看了看天色应该不会下雨,就将收回来的稻谷晒到院子里。
李梁看见煮好的饭菜,对李莲华不吝夸奖。
听得李莲华小胸脯都抬高了好多。
王氏笑着说:“莲华你是不是将槿华丢给栓子了?你个鬼灵精的,知道咱栓子懂事。你换你李二奶奶家的金宝,你试试敢不敢丢手?”
众人一听,想着李金宝,今天早上还因为爬树被他奶奶追着从村东头跑到村西头就笑了起来。
赵氏推了院门进来,就看见这样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自家女儿在王氏怀里也高兴地拍手。
心里那种难过就止不住地往外冒,勉强笑着道:“二嫂家正吃饭呢?我来接槿华了。”
王氏起身,将怀里的李槿华递给赵氏道:“今天下午的时候,莲华和栓子就给槿华喂了饭了,你回去喂饭的时候,注意些啊。”
赵氏听了,接过李槿华,低了头说:“谢谢二嫂了。”
然后又强打精神,笑着对李莲华和李栓子道了谢。
李栓子觉得赵氏的笑容,要多苦涩有多苦涩。
王氏将赵氏送出了院门,将院门关了,王氏轻轻叹了一口气。
赵氏抱着李槿华回到老李家,小吴氏正在打水,看见赵氏回来就道:“哟,这槿华在二房过得怎么样啊?有没有喝上一口肉汤啊?”
赵氏没有理小吴氏,只是闷不做声地将李槿华抱去了四房的屋子。
这天,中秋
稻谷已经晒好,脱了皮装袋了。
一大早王氏和李梁就忙着收拾给老李头和老吴氏的孝敬。
王氏将井里吊着的肉拿出来一坨,大概有两斤左右。
又拿了一个竹篮子,装了二十几个鸡蛋。
李梁将粮食放到板车上,就带着妻小去老李家了。
第18章 老李家的团圆饭
乡村小道上,人来人往,每个人都带着东西。脸上带着些笑容,今天是个团圆的日子,是个令人期盼的日子。
才到老李家院门口,便听到里面老吴氏中气十足的声音:“老四家的,你是个蠢货吗?煮这么多白米饭做什么?咱家家徒四壁的,怎么会有你这么一个败家媳妇!”
“老四!你个偷懒的!柴火快没有了,赶快去给我劈一些!”
“哎哟,不知道老二家的今天来不来?这地里的粮食都收了,咱家老太爷和老太太的孝敬也该送过来了!”高氏的声音也很大,里面透着一股子坏水味儿。
“他敢不拿来!他不拿,我直接去衙门告他不孝!”老吴氏直接回了高氏这么一句,斩钉截铁的,不像是等孝敬,像是讨债的。
李梁和王氏对视一眼,王氏摇了摇头。
李耀明上前将老李家的院门全部打开,方便李梁将板车推进去。
厨房里的人,听到动静,除了赵氏都出来了。
小吴氏立马迎过来,翻看板车上的东西。:“这是带什么过来了,我可要好好看看,你们有没有将粗粮混到细粮里面!”
高氏也过来,笑着接了王氏手里的篮子:“哟,二弟妹这是拿了多少个蛋几斤肉回来啊?提着还挺沉的。看来二弟妹这分出去了,过得很是舒坦嘛!二房发达了,可不要忘了我们大房,等以后咱耀祖当了举人大官,一定不会忘了他二伯的!”
老吴氏扫了二房拿来的东西,心里点了点头。
这些粮食明儿个拉去县城卖了,应该能得个三两银子。
明年耀祖去考一回童生,这些钱刚好可以拿去做盘缠。
王氏走到老吴氏身边,从袖子里掏出一两银子给老吴氏,是当初说好给的养老银。
老吴氏收了银子,哼了一声,就进了主屋。
中午吃饭的桌子被抬到了院子里,两张大圆桌挨着,男人们一桌,女人们一桌。
李耀明挨着李梁坐下,李栓子仍然被王氏和李莲华夹在中间,在女人们这一桌。
李栓子无可奈何,端碗扒饭。
“哟!咱这栓子,几个月不见,这般能吃了?”高氏看李栓子怎么看怎么不顺眼,这种生来带病的,就是家里的拖油瓶。
李栓子无辜躺枪,整个人也很无语。自己这个大伯娘,每次说话前加了一个“哟”字,保准不是好话。她这调调偶尔还会被小吴氏学了去。
李栓子不好去反驳高氏,这个世界太看重礼教了,若是顶撞长辈被传了出去,那以后不管做什么都讨不到好。
李栓子只能不作理会。
王氏可见不得自己儿子被欺负,立马笑着道:“我家栓子哪有你家耀祖能吃,天天都要吃一个鸡蛋,不给就嚎,那是巴不得什么不给别人留啊!”
小吴氏一听,自家耀辉怎么没有这个待遇,立马就嚷道:“哎呀!怎么大房的耀祖能每天吃个鸡蛋,娘啊,咱耀辉也要吃!”
老吴氏把筷子一拍,对着王氏骂道:“你个搅家精!一回来就四处挑拨!你是见不得我老李家好吗?”
她不骂起先挑头的高氏,也不骂小吴氏,就指着王氏骂。
亲疏远近,一看便知。
老李头那边还有正事,不想将事情闹僵就虎着脸对老吴氏道:“好了!今天难得老二家的回来!你发什么疯!”
老吴氏不甘心的端碗吃饭,夹了盆里的鸡腿,拿给了小吴氏怀里的李耀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