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李莲华拿着自己打包好的一些小物件,高兴地在队伍中跑来跑去。
  就算即将住到茅草房,那也是他们二房自己的家了。
  弟弟和她再也不会一起被骂赔钱货了,再也不会每天看大伯娘和六伯娘的脸色过活了!
  在小小的莲华看来,分家这一天是比她的生辰还值得庆贺的一天。
  四房帮着将东西卸下后,在要走得时候。
  李梁对李荣道:“老四,有机会一定要搬出来。”
  李荣点点头,带着赵氏往老李家方向走。
  路上,赵氏轻声道:“当家的,我那里还有些体己,我们要不也先建个茅草房吧。”
  李荣有些迟疑,没有回话。
  他不大想搬出去,他觉得二哥现在很可怜。
  他在他爹娘心中还是有一席之地的,他们没有让他搬出去。
  但是李荣不知道,老李头不让他们四房搬出去,那是不想少个老黄牛。
  几个儿子中,他最看不上的就是老四李荣。
  第11章 新家
  老李家连一顿晌午饭都没有让二房的人吃,就让二房搬出去了。给了一百斤的粗粮和二十斤细米。
  送走了李荣和赵氏,王氏脸上的笑容都没有落下过。
  她连忙将里屋的炕给收拾干净,铺上被褥,李梁轻轻将怀中的李栓子放到了床上。
  王氏摸了摸李栓子的额头,见没有发烫。就顺了顺李栓子的毛,麻利地收拾了起来。
  李梁去打水劈柴,李莲华则拿着陶罐放在茅草房外的一个小坑上,开始做晌午饭。
  李栓子开始打量起了这个茅草房。
  这个茅草房有三间卧房,一间堂屋,一间厨房。杂草丛生又破败的院子里有一间茅房,惊喜的是院子里居然有口井。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茅草屋听说是很久以前老李头和老吴氏住过的,后来攒了钱才修建了现在的老李家。
  现在这个茅草房很久没有人打理,有些地方需要修补,房顶的茅草也需要更换。
  窗户也得换一下,还需要重新将院子打理好。要拔杂草还要修院墙。
  一家人吃了晌午饭,大概已经是下午13:00左右了。
  王氏还在擦洗,李莲华在旁边帮忙。
  为了不让老李家发现上当受骗了,李梁暂时将修补房屋的事情放下,跟着王氏一起拾掇房屋。
  在都收拾地差不多了,正准备歇一下。
  就听外面的李莲华喊道:“曹婶子好。”
  王氏放下卷起的衣袖,出了房门。
  便见曹婶子提着一个篮子,笑着过来了。
  见王氏出来,立马笑着道:“哎哟,恭喜啊清欢,终于搬出来了,自己当家做主,以后的日子呀,一定会好的。”
  王氏的名字叫王清欢,她的爹爹以前常念道:“人间有味是清欢。”
  王氏快速迎过去,曹婶子将篮子递给王氏道:“想来你们暂时没有什么吃的,我给你们拿些,贺你们乔迁之喜!”
  曹婶子笑容满满,一听老李家二房搬出来了,恨不得立马过来看看。但转念一想,人家现在刚搬过去,铁定很忙。她在家里左等右等,见时间差不多了。就在自家菜园子里摘了些菜,再拿上十个鸡蛋,就奔村尾来了。
  她在这李家村,最是讨厌老吴氏。
  成天拿着婆婆款儿,从她家过,十次有八次听到她在骂儿媳,还有两次骂孙女。
  现在他们老李家将最能干的二房分出来了,别看二房家里有个常年生病的栓子,但这二房里能赚钱的也多啊。
  李梁经常去做短工,听说每月都能拿到五百个铜钱,更别说耕地也是个好手。
  王氏呢,织布刺绣手艺好,你没看到人家就靠这个没让栓子断药吗?
  再说下面的李耀明,他听他老头子说,以后很可能也会是个大夫。
  李莲华,人虽然还小,却长得好看,人也机灵。听说现在才五岁就已经能洗衣做饭了,更不用说还跟着王氏学刺绣织布。
  所以这老李家的二房,迟早得起来。
  再看看老吴氏偏疼的大房和六房,她都不惜得说了。
  大房的李栋,自小脾气就不大好,容易冲动,除了在田里能找到饭吃,出去找短工都是日常得罪人,赚的还没有赔的多。
  那高氏也是个目光短浅的刻薄人,成天在村子里炫耀她家的耀祖。
  那李耀祖也是个气傲的,虽然她也没法断定李耀祖往后如何,但就是没有二房的李耀明看着顺眼。
  那李雪华被养得畏畏缩缩的,成天被高氏丫头片子的喊,偶尔老吴氏喊两句赔钱货。
  曹婶子也是服了,那老吴氏自己生的李娇娇咋当个掌上明珠。
  想当年,她儿子看上李娇娇,她上门刚透了那么一点意思,就被老吴氏撵出去了。
  还说她儿子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确实那李娇娇长得好看,但这样瞧不上她家儿子,她就不干了,此后一有空就给老吴氏添堵。
  第12章 新家的第一夜
  曹婶子将东西给了,就走了。
  后面陆陆续续来了几个相交比较好的人家,都送了些东西过来。
  等人都走完了,王氏就喊了李莲华去村口玩一会儿,等李耀明回来,免得他回老李家。
  她自己就开始做晚饭,让李梁烧火。
  傍晚,太阳还有些余晖。
  李耀明牵着李莲华的手笑着回了茅草房。
  一进门,便见,一张四方桌,摆在堂屋。
  桌上有一盘小葱煎蛋,一盘清炒野菜,还有一盆子冬瓜肉片汤。
  这样的菜色,在老李家只有逢年过节或者李耀祖回家的时候才能看到,但他们二房顶多能分点肉汤。想到待会儿就能吃,李耀明和李莲华一起咽了咽口水。
  这时王氏从厨房端了饭盆出来:“你们回来了,就赶紧去洗洗手,将栓子抱出来,今天咱们一起吃个团圆饭!”
  李耀明见王氏脸上一直带着轻松的笑意,自己心里也升腾出一种喜悦。
  在老李家,他看到的娘,一直是面带苦意惶惶不安的,整日因为栓子和二房遭遇的不公而流泪。
  现在笑着的娘真好看!
  李耀明连声应了王氏,就跟着李莲华进去里屋。
  李莲华叽叽喳喳地和栓子说今天发生的一些琐事,李耀明整理了一下栓子的头发还有衣服,就把栓子抱了起来。
  等来到堂屋,王氏和李梁已经在饭桌那里坐好等他们了。
  四个位置,李梁坐在首位,王氏坐在他左边的位置,李耀明坐右边的位置,李莲华坐李梁对面。
  而又有点风寒的李栓子,毫无疑问,被安置在他娘和他爹中间。
  在古代有个规矩,就是长辈没有夹菜,吃饭,晚辈就不能先动。
  所以几个小孩子的目光都看向王氏和李梁。
  李梁笑着说道:“今天是我们二房搬出来的第一天,我们有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家。等到秋收后,我就会去找工做。冬至的时候,栓子的病也有希望治好 。我们一定会越过越好!”
  看着嘴皮子稍微有些利索的爹,李栓子觉得他爹可能有销售天赋也不一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