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是呀,在幕后之人的眼中,百姓多愚昧,只需要一点点的舆论影响,便可化生成他们手中的枪,替他们冲锋陷阵。”项晓芽颔首笑道:“那升儿你觉得,陛下对此可有准备?”
  南世升先是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
  “我觉得以阿娘的性格肯定早就准备好应对的方案,可事实却是,这消息都传到我的耳中了……”
  自母亲登基为帝之后,她便被拘在宫中,如今这消息都在宫中传遍了,可见民间不知道闹到了什么地步,所以南世升才这般焦虑。
  可没想到听了她的话后,项仙子却轻笑了起来。
  “陛下最近心情不错吧?”
  南世升有些郁闷的点了点头。
  “阿娘像是压根就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可这事情连我都听说了,可见影响绝对不小,我……实在是不懂为何她不出手整治这些乱传谣言之人?”
  “陛下自然会出手,但不是现在。”项晓芽也不逗孩子了,她笑着说道:“百姓们又不是真的傻,他们不需要分辨什么是仙人,什么是妖女,对他们来说……让他们能好好活着的人就是仙人,让他们吃不起饭住不起房颠沛流离的就是妖女。”
  “人是有自己的思维的,或许舆论可以操控一时,但事后总是会反扑的。你就放宽心,等着看黎国第一位女帝陛下的应对手段吧。”
  项晓芽一边说着,一边又忍不住想到了末世发生过的一些案例。
  还别说,穿越不到两年时光,她对末世曾经发生过得事情的印象都淡了很多,但是那几个谣言反噬的事件倒是记忆犹新。
  大概普罗大众吃瓜都喜欢这种反转凡转载反转的吧,跌宕起伏才能让人印象深刻不是阿门?
  南世升郁闷的过来求指点,又抱着满脑子的问号回了宫中。
  她等啊等,终于在五天之后,等到了女帝的应对手段。
  由牛教授他们团队研制,国师帮忙指点修正过的新一代杂交水稻的种子正式问世。
  这一批杂交水稻具有强耐寒、抗病、抗虫且耐盐碱的特征,收成保守估计足足有两千斤。
  这个消息以一种极快的速度散播开去,没过几日的功夫,整个黎国都知道,农学院在国师的指点下,研制出了一款可以亩产两千斤的水稻,而女帝有意让所有人都能种上它。
  一瞬间,谣言的风向就掉了个头。
  茶馆里,说书仙人还在那边兢兢业业的说着书生与青梅肝胆相照共渡难关,下头就有人吵了起来。
  “柳贵妃与陛下感情至深谁人不知,这话本里的狐妖定是指得先国师。”有个十五六岁满脸麻子的少年拍案而起,愤而发生。
  “你放屁!”另一个容貌娇俏的女人啐了一口,大声喊道:“明明那狐妖指的是柳贵妃,话本里可是写了,妖狐纠缠书生就是为了干坏事,先国师可没有干坏事,倒是柳家……啧啧啧。”
  那麻子脸少年立刻反驳道:“只有国师才能被称之为仙人,书中指名道姓说狐妖借仙人名义,这不是指先国师又是指谁?”
  “呵呵呵,小家伙你不知道吧?当年柳贵妃受宠之时,可是有不少文人才子写诗夸她的美貌是兰中仙子呢。”那女人阴阳怪气地笑道:“先国师不管是以前还是后来,可没有到处说自己是仙人。倒是那柳家隔三差五就说自己的贵妃女儿乃是仙人所赐,又搞什么兰花成精,什么夙世因缘,就差没有在脑门上写上兰仙二字了……”
  “这……这不过是柳家为了造势而坐,真能算数?”那麻子脸少年的气势弱了些,却还是不服气的喊道。
  “那狐妖不正是假借仙人名义来骗人吗?”女子见他气势减弱,笑得愈发张扬起来:“这么一说,与那柳贵妃就更像了呢。”
  女子的话明显说服了其余人,大家听罢,只觉得茅塞顿开。
  “没错,那柳贵妃才是害人的狐妖,而帮助书生脱离苦海的青梅肯定就是指先国师了。”
  “是啊,我听说先国师与先皇自小就认识,说一句青梅也不为过。”
  “原来如此,我就说为何听着故事老觉得怪怪的,有什么地方代入不进去,原来是因为我搞反了作者笔下的原型啊,现在换回来后,果真是顺畅许多呢。”
  ……
  所有人都在热衷讨论,少有人注意到,那麻子脸少年和女子对视了一眼后,便各自找时机离开了大厅。
  一转眼,两人又换了衣服和样貌,出现在了茶馆二楼的雅座中。
  “二位辛苦了。”项晓芽招了招手,阿雾便端着两杯上好的热茶来到了二人面前。
  两人受宠若惊,单膝下跪道:“国师大人过誉了,这是属下的职责。”
  一边的南世升瞪大了眼睛,有些惊讶的看着这二人:“你们是……女帝的暗卫?”
  那少年摇摇头,道:“我们是雍王的人。”
  南世升看向项晓芽:“小叔也插手了?”
  项晓芽晒了一颗蜜饯到她的口中:“还不到你娘的人出手的时机呢。”
  “还没结束?”南世升这回是真有些吃惊了。
  “自然。”项晓芽轻笑道:“舆论扭转之后,才是陛下的主场呀。”
  南世升很快就明白国师这话是什么意思。
  腊月初三,上京的天空落下了第一场雪。
  而在这个本该宁静赏雪的日子里,女帝筹备已久的屠刀开始挥舞了起来。
  最初的理由,是有人动用自己安插在宫中的棋子来协助柳贵妃见到养病中的陛下,
  女帝认为,这是导致了她敬爱的父皇被大火烧死的罪魁祸首,必须诛个九族以慰先帝在天之灵。
  朝臣自然要劝,劝来劝去,各退一步,九族变三族。
  然后,三族抄家之时,禁军又‘碰巧’找了别的证据。
  于是,三族又三族,环环相扣,一场几乎牵扯到了上京城超过半数世家权贵的搜查浩浩荡荡的开始了。
  当大量的罪证被败在了朝臣的面前时,有人绝望认罪,有人哭着喊冤枉,有人垂死挣扎,也有人倚老卖老,让女皇别辜负了先帝在天之灵。
  更多的人,认定了女帝根基不稳,朝堂需要他们,这一次的处置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的下马威而已。
  事后他们只要认个错,服个软,罚个俸禄什么的,自然就大事化小了。
  这些人啊,总觉得女帝和先帝并无不同,不仅看不出如今的局势,还在女帝处置自己的政敌之时毫不犹豫的落井下石,巴不得对家都死光好让自己派系的人上位。
  随着女皇手中的血腥沾染的越来越多,朝堂之上空出的位置也越来越多。
  那些自认为皇帝离不开自己辅佐的臣子们洋洋得意着,满脑子里想着的不是兔死狐悲,而是如何在这些空出的位置上安插那些自己人达到利益的最大化。
  不是没有人提醒过他们女帝的打算,可自信的权臣们怎么会相信一个女帝能真的动摇他们的根基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