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好,那我就在此先谢过诸位了。”项晓芽也不再提及这个话题,只是将其记在了心中。
  **
  村民们的效率是真的很高,头天晚上说要修缮神农庙,这第二天就开始山上寻摸材料。
  如果不是要给下半年的玉米做准备,按照这个速度,怕是一个月就可以修好神农庙了。
  而项晓芽也找到了机会,让自己的身体便逐渐的‘好转’了起来。
  虽然还不到正常人的程度,但相比于以往那种随时会断气的模样,实在是好得太多了。
  花大夫连着摸了三天的脉,也找不出她好转的原因,最终只能归根于这是老天爷开眼,不忍娘娘如此善良的神仙就此陨落,这才降下了这场神迹。
  村民们也非常自然的脑补了这是神农娘娘‘功德圆满’后得到了上天奖励的缘故,对于修缮神农庙一事,愈发的热情起来。
  相比于每天都有忙不完的活计的村民们,项晓芽就要闲得多。
  大概是因为没有了生存压力,再加上距离芒种还有一段时间,所以村民们对于种地并没有什么迫切的需求,导致项晓芽的任务系统跟死了一样,连个d级任务都蹦跶不出来。
  项晓芽鼓捣了几天玉米的农药和化肥之后,实在是闲的蛋疼,便起了去现在的神农庙看一圈的打算。
  花小妹也不知道从哪儿得了消息,乐呵呵的就领了个小篮子蹭了过来。
  “娘娘,我和你一起去!”小家伙兴奋地说道:“神农庙那边有片桑葚,这时差不多要结果了,我正好摘点儿当做零嘴嘿嘿。”
  如今是四月初,桑葚的确已经开始成熟了。
  项晓芽也有点怀念桑葚的味道了,在她的印象中,最后一次吃那玩意还是六年前,当时研究所找了个木系异能者做实验,催发了一大堆水果,里面就有桑葚。
  她当时恰巧在场,也有幸分了一些尝尝味道。
  说实话,其实不太好吃,因为是异能直接催熟的,所以那些桑葚的味道酸涩极了。
  不知道这个世界的桑葚滋味如何?会不会像曾经记忆里的那般,香甜可口呢?
  第39章 大雨倾盆(入v第一更)
  对于神农庙, 项晓芽的心情是有些微妙的。
  这算是她初来这个世界的第一现场,可惜当时自己被丧尸啃得缺胳膊少腿,意识也就清醒了一瞬就彻底陷入昏迷之中。
  如今, 亲眼看到这座正在修缮中的小庙, 她颇为感慨的叹了口气。
  距离村民动工已经有好几天了, 因为前期大家都集中精力在山上寻找材料,所以神农庙修缮工作也只进行了一小半。
  大概是为了彰显自己对神明的虔诚,村人第一个修缮的正是摆放神像的正殿。
  如今,新的神农像还未做好,正殿之中空荡荡的一片,倒也显得有些寂寥。
  “日后, 我们就要在此生活了。”项晓芽看着堆满了材料的院落, 又眺望了一下远处, 颇为感慨道:“此处风景倒是极好的。”
  “娘娘喜欢便好。”妲袂点了点头。
  其实和黎国那些真正的风景名胜相比, 这山腰上的神农庙,着实是平凡了些。但是国师们说过‘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便是再平庸的神农庙, 有了娘娘这一尊真神, 想来过不了多长时间就能成为有名的灵山仙庙了吧。
  毕竟是自己未来的财产, 项晓芽又带着妲袂里里外外的逛了好一会儿, 在心里把这儿的每一寸土地将来要做什么都想了个遍, 过足了瘾头才停下脚步。
  便再次是, 天空忽然挂起了大风。
  项晓芽抬头朝远处望去,就见风来的方向, 天上飘着一大团黑漆漆的乌云。
  “看着天是要下雨了……妲袂,去把小妹喊回来吧。”
  妲袂也见了那乌云, 便道:“好,那娘娘在此处莫要走动。”
  山路崎岖,落雨之时不可乱走动,否则一个不慎滑落下去,怕是会丢掉半条命。
  “嗯,早去早回。”
  项晓芽说完,妲袂便小跑了出去。
  花小妹说的桑葚林距离这儿不远,本以为她们能赶在下雨前回来,可乌云于狂风完全遮盖住天空时,神农庙里也未见着连个小家伙的身影。
  项晓芽走到门前,忍不住皱了眉。
  院内的材料本就多砖石沙土,此刻狂风大作,倒让整个寺庙看起来灰蒙蒙的一片,连实现都有些受阻。
  很快,大雨便倾盆而下,噼里啪啦地随着狂风砸在了神农庙的墙壁上。
  项晓芽没法,只能后退到了最里头,这才免了自己被淋湿。
  看着外头被暴雨打的不停摇摆的树叶,闻着鼻尖传来的泥土于草木的气味,明明应该是很吵闹的场面,她却觉得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
  这是她来到这个世界之后的第一场雨,想到这个世界的雨水是没有污染的这一回事后,她甚至有种跑到雨里淋上一场的冲动。
  当然,这种作死的事情她也只是想想而已,她现在这个破身体要是淋了雨,少不得又要烧上好几天,所以很快项晓芽就将这个念头抛到脑后了。
  外头暴雨还在持续,气温也随之开始下降。
  项晓芽又等了一会儿,见小家伙们还未回来,便找了个干净的地方坐下,拿出手机开始鼓捣起来。
  西关因为地理环境的原因,都是上半年种植小麦,下半年种植玉米。
  而相比亩产只有百十来斤,其中大半还要交税的小麦来说,亩产大约能到三百斤出头的玉米才是村民的主食。
  是的,在自己的时代已经能达到亩产三千斤的玉米,在这儿最好的成绩,只有区区四百斤。
  项晓芽知道这个时代农业落后,栽培方式、土壤结构、病虫灾害以及种子优劣都影响着玉米的产量,但其中最关键的,还是‘人’。
  黎国的玉米,是第三任国师在位时,专门从海外让人寻回来的高产粮种之一。
  和土豆、红薯相比,玉米因为形象如温润白玉,食用后也不会有什么不雅的影响,所以更得权贵们的喜欢。
  所以,第三任国师的玉米全国推行并不顺利,土豆和红薯解决了大部分百姓的饥荒问题,轮到玉米的时候,国师便缠绵病榻,直到他病重而亡,玉米也依旧是只有部分权贵能享用的贵物。
  先皇后继位国师之后没多久,就与彼时还是皇子的皇帝一同推行了玉米,让其不再只是权贵才能食用、种植的金贵之物。
  只是,先皇后到底不是专门搞农业的,所以玉米在黎国普及了三十多年,可至今亩产的最高纪录,也才四百斤左右。
  还是在皇庄精心照料之下的产量,相当于原先世界的试验田产量了。
  所以说,这个国家的皇帝,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呢?
  项晓芽滑动屏幕,在知识库的搜索栏里输入了‘耐旱玉米种子数据’,页面很快就跳出了密密麻麻上千条的相关论文和实验报告。
  她叹了口气,一边怀念着现代好用的笔记本和圆珠笔,一边刷起了资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