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何况他就算死在成都,也不能为曹公带去利益。
  出兵益州的借口?如果曹公有出兵益州的机会,出兵根本不会找借口。
  郭嘉认为,刘盈是真的想害死他——用气死他的方式。
  刘盈在郭嘉房间里办公,下属自然也在郭嘉房间里进进出出。
  每次有新的人到来,刘盈都会为其隆重介绍郭嘉。
  郭嘉,字奉孝,曹操最爱的谋士,为了曹操可以奉献一切,君臣相宜啊。
  “所以他准备用生命诬陷我们。”刘盈一本正经道。
  郭嘉怒骂:“你才是诬陷!”
  阎圃快忍不住笑了。
  他本来绷紧了神经,琢磨怎么应付郭嘉。
  虽然他相信郎君肯定能独自应付郭嘉,但身为下属,怎么能让郎君独自烦恼?
  天意啊天意,郭嘉居然一入成都就病倒了!
  曹操得到刘盈的信时,也纳闷是不是天意。
  刘盈没必要毒杀郭嘉,郭嘉也不是不爱惜自己身体的人。郭嘉一入成都就病倒,真的只能说是天意了。
  荀彧欲言又止,陈群忍无可忍。
  “曹公,你真的认为郭嘉不是不爱惜自己身体的人吗?!”陈群道,“他出使还带着美姬美酒,沉湎酒色再加上路途颠簸,水土不服不是很正常吗?”
  曹操忙为郭嘉解释:“奉孝很自律,怎么会沉湎酒色?”
  陈群:“???”
  荀彧悄悄用手碰了碰陈群的后背。
  别说了别说了,曹公自己好酒色但身体非常好,所以他以己度人,没认为郭嘉有任何问题。
  荀彧顺着曹操的心意道:“益州湿热,多瘴气,奉孝可能急着赶路中了暑气,水土不服。”
  曹操满意地颔首:“应该是这样。我马上派人去探望他,等他身体一好,就把他接回来。”
  郭嘉肯定无法为曹操打探情报了,曹操又担心再派一个谋士去,还会“水土不服”。
  他只能遗憾放弃打探情报,只要能让郭嘉安全回来就好。
  曹操将张仲景派去了成都。
  张仲景和刘盈也有交情,又是良医,能照顾好郭嘉。
  顺便,曹操暗中嘱咐张仲景,看看郭嘉是否中毒。
  虽然曹操理智上知道刘盈没必要毒杀郭嘉,但他多疑。假如刘盈对郭嘉下手,他必为郭嘉报仇,除非刘盈归服他。
  张仲景得到曹操私下的命令,很是不以为然。
  张盈那等光风霁月的好人,只会治病,哪可能毒杀人?唉,曹公什么都好,就是有时候思想颇阴暗了些。
  曹操先让人送急信给刘盈,请求刘盈好好照顾郭嘉,张仲景等使臣才出发。
  刘盈把曹操的回信丢给还卧床不起的郭嘉:“他派了张仲景过来。如果华佗和张仲景都治不好你,我就赠送你一张马革,也算你马革裹尸了。”
  郭嘉的身体已经没有大碍,只是病去如抽丝,再加上确实不习惯成都湿润的气候,身体元气没恢复,才继续卧床休养。
  刘盈每日都要嘲笑郭嘉的弱鸡身体,甚至抓了一只大鹅来,说这只大鹅能打十个郭嘉。
  郭嘉虽病恹恹的,精神很不错,红光满面。
  华佗想,汉景帝大概就是这样病愈的吧。
  “闭嘴!”郭嘉对刘盈是半点风度都没有了。
  他回忆刘盈在颍川时的世家子模样,竟已经回忆不清了。
  什么世家子啊?他招抚的豪强乡勇都比刘盈知礼!
  “想好给曹操写什么了没有?”刘盈已经懒得装了,直呼曹操的名字,“我是不是很厉害?要多夸赞我啊。”
  郭嘉看向刘盈的眼神很是无奈。
  无论是治军还是治民,刘盈发布政令的时候都没有避开自己。
  郭嘉仍旧不知道刘盈如何夺得益州和汉中,还能让张鲁、张修、刘诞对他忠心耿耿,但刘盈安抚益州的行为,他都看在眼中。
  郭嘉越看越无力。
  刘盈治理益州的举措,他们不是想不到,而是还没到可以整顿后方的时机。
  所以他们只能靠着强征、屠城和向豪强借粮来维持军备。刘盈却已经开始屯田。
  别的诸侯还在争霸,刘盈已经在稳固后方。
  如果益州风调雨顺,只过一年,刘盈实力就会大增。
  郭嘉回颍川后,决定向曹操进言派人出使袁绍,向袁绍表明刘盈的威胁。
  有多大作用?
  郭嘉心知肚明,作用甚微。
  其实刘焉在益州干得也不错,袁绍和曹公仍旧没先对刘焉动手。刘盈是更年轻、更优秀的刘焉又如何?他们难道能放弃争夺中原,先攻打益州吗?
  郭嘉还想挑拨刘表,让荆州对付益州。
  但他也心知肚明,有袁术和曹公在刘表身侧虎视眈眈,只要刘盈不主动出兵攻打荆州,刘表便不会把主力用在对付益州上。
  梳理天下局势,东边已经绞成一团乱麻,理不清剪不断。
  刘盈孤悬西边,竟如同一个割据的独立王国,不受中原局势影响。
  刘焉当初进入益州,就是打的益州封闭,能让他安心偏安一隅的主意。刘焉死后,便宜竟然被刘盈捡了。
  刘盈看着郭嘉日夜为曹操忧愁,对郭嘉的评价日益降低。
  他以为郭嘉能看出更多的东西。
  比如他印刷书籍,广开学院,甄选取士;比如他重启军功制,让军功制与均田制相结合;比如他制定了严苛的律令,约束兵卒和官吏的行为,让益州庶民得以安居……
  比如益州已经有了治世的雏形。
  能在乱世之中不思扩张地盘,而是将庶民纳入保护的“诸侯”,难道不值得有才之士心生触动吗?
  刘盈相信郭嘉的才华,相信曹操谋士团大部分人的才华。
  才华是一回事,远见是另一回事。他想看一看,曹操麾下有没有有远见的人。
  这远见不在于自己和自家的利益,而是更长远的,比如张良身为韩国相国之子却劝刘邦不可分封,比如萧何为了安抚百姓差点把自己累死,比如酒蒙子曹参为了治理齐国生生装出个老儒的模样……
  还有历史中的阿母,她在朝堂掀起再多血腥,却小心翼翼对待脆弱的庶民,脆弱的汉初。
  阿父麾下有很多人只看着自己和自家的富贵,跟随阿父不过是为了富贵。
  阿父麾下也有更多的人志在结束乱世,打造一个他们自己可能都不太相信,但愿意为之拼尽一切的治世。
  刘盈又想到自己刷的其他副本。
  大明有于谦,大隋有高颎。
  曹操麾下有谁曾奋不顾身,想为天下百姓,为下一个治世奋斗?
  刘盈认为,一个都没有。
  陈群拿出的九品中正制,几乎断绝了治世到来的可能,阶级比大汉的军功加察举制还稳固,世家和庶民几乎从物理层面上隔离,连寒门庶士想要做官都得先给世家当家仆。
  这是支持曹魏的大臣一致的决定,一致的立场。
  一个完善的制度,不会是陈群一人一拍脑袋,一个晚上就想了出来。
  曹操在位时,就着手打压颍川士族,并引来其他地方的士族分颍川士族的权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