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这一支精锐在巨鹿之战被项羽所败,被骗降后阬杀。
  大秦掠夺民力供养军团,天下户口至少有三成在服役,其余成为大秦刑徒的黔首更是不计其数,才能供养如此精锐。
  大汉休养生息,随刘邦打天下的兵卒都大半解甲归田,戍边的兵卒就更少了。只提精锐,恐怕不足五万,加上民夫和边民,也就能凑个十万之数。
  经过大秦的掠夺,和秦末兵灾肆虐,大汉百废俱兴,刘邦自己都凑不出同色的马拉车,大汉长城兵团连一千匹强壮的战马都凑不足,加上充数的老弱马匹,也不到三千匹。
  除了萧何咬紧牙关提供的军粮,让边防军队能撑过开垦的头一年,不至于饿肚子,大汉长城兵团的后勤简陋得令人发笑。
  令人发出苦笑。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蒙恬再厉害,手中只有这么一支兵,战线也被匈奴推得不断后退。
  “如果长城修好了,可能会轻松许多。”王元叹息,“不过以大汉现在的状况,不可能兴徭役。只能用将士的血肉抵挡了。”
  王元就算天赋一般,身在世代侯爵将门之家,眼界是不错的。
  蒙恬驻扎的地方,长城已经修建得较为完整。
  刘盈登临烽火台,远眺草原,神色肃穆,皱紧的眉头一直没松开。
  看到太子稚气面容上紧皱的眉头,王元诉苦的语气一缓:“其实、其实还好,我们勉强能抵挡住,太子不必忧心。只是朝中若宽裕,希望能多支援。”
  刘盈眺望远方:“阿父将郎中骑解散,战马都用来犁地,朝中是一丁点资源都挤不出来。所以我来了。”
  他转头看向站在自己身后一步远的王元:“我和阿兄、二兄前来长城,就是告诉将士,大汉只是穷苦,才无法支援他们,不是放弃他们,放弃北疆。”
  他的视线再次投向远方,声音嘶哑低沉,带着一种奇特的韵律,竟与平时说话大相径庭,并不难听。
  “小王将与他们同袍。”
  王元心头一颤,抬头看着刘盈比同龄人更加高大强壮,但比起他、比起边塞大部分将领矮小许多的身影。
  将门的子弟即使没有被朝廷授官,也会在父辈麾下为将。
  王离在长城兵团时,王元身为王离的长子,自然也在北疆磨砺。
  王元亲眼见到过,公子扶苏亮着膀子,举着宽得不像剑的长剑,率领兵卒冲锋的模样。
  他曾听父亲哀叹过忤逆之言。
  “如果公子扶苏愿反,即使是我,也压不住长城的将士。”
  “因为将士视公子为同袍啊。”
  与子同袍,本就是《秦风》。
  “走吧,去下一处烽火台。”
  刘盈转身,离开烽火台。
  王元抱拳,垂首,弯腰,然后跟随。
  “唯。”
  第115章 小王与诸将约定
  刘盈结束视察后, 询问韩信和刘肥观察大汉长城兵团后的结论。
  结论如他所料,即使他把兵仙带到了长城,没办法打的仗还是没办法打。
  理智上刘盈很清楚——即使前世的他不清楚,这辈子在军伍中待了这么长时间, 他再不清楚, 就是御驾亲征, 和高丽王极限拉扯, 虐恋情深的隋炀帝了。
  后世很多人一直很惋惜韩信早死, 认为韩信活着, 就能扫灭匈奴。
  咳, 白登之围是汉高祖七年, 韩信死于汉高祖十年。别让小韩提前三年死了。
  韩信在汉高祖六年被贬为淮阴侯,虽然刘邦常找他唠嗑, 但可能冒顿三十万骑兵南下这么大的事,刘邦确实不会信任韩信, 找韩信商量对策。
  如果刘邦能和韩信商量对策, 那韩信一定只会给刘邦提一个建议,那就是别跑太快, 免得被匈奴人穿插包围。
  当时白登之围是这样的——
  大汉大汉大汉大汉大汉
  大汉匈奴匈奴匈奴大汉
  大汉匈奴刘邦匈奴大汉
  大汉匈奴匈奴匈奴大汉
  大汉大汉大汉大汉大汉
  即, 大汉如果全力猛攻不是赢不了,只是刘邦得死。
  但刘邦就算没被包围, 大汉也不能全盛匈奴。原因和刘邦被包围一样,匈奴几乎人人有马, 别管对方能不能打, 至少人家跑得快。
  “如果是在中原,打仗不过攻城略地尔,所有战场都是围绕重要城池关隘展开。匈奴却不同。”韩信虽第一次来草原, 但他踏上这个战场,就知道和匈奴的仗怎么打。
  “若是匈奴与汉军两军对垒,汉军只要依托关隘,限制匈奴的骑兵,就绝不会输。”韩信顿了顿,捏了捏眉间,“但汉军战损绝对远胜匈奴,也很难追击,若论守土算赢,对我而言,就是输了。”
  韩信年轻气盛,很不喜欢被动挨打。
  在中原所有战争,都可以通过计策来求奇胜,可对匈奴却不行。
  草原是一望无垠几乎没有遮挡的大平原。
  匈奴人是没有固定城池的马背上的民族。
  不止匈奴,和所有草原部落作战,战略就只有两个字——“犁庭”。
  韩信也提到了这个战略。
  “首先,我们需要情报,知道匈奴王庭在何处。然后,我们就突袭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我们可诱他们将王庭移动到长城附近,大军一举击溃匈奴军队时,同时拔掉王庭;也一边用大军与他们决战,一边派小股部队偷袭。”
  刘盈眼神微垂。
  阿兄所说的两种战术,后世都有名垂青史的实例。前者是李靖灭东突厥,后者是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刘肥问出了周围小将心中的疑惑:“阿兄,你说大汉无法击败匈奴,只能依托长城防御。我们可是有什么不足,才不能完成这个战术?”
  韩信言简意赅:“没马。”
  萧禄略有所悟:“匈奴人虽然不强,但几乎人人有马,见势不妙就会溜走,想要留住他们的大军,我军就要有追击的能力。”
  曹窋补充道:“无论是击溃大军后一鼓作气击溃王庭,还是迂回偷袭王庭,都兵贵神速,靠两条腿跑到王庭,王庭早就搬走了。”
  吕台叹气:“别说马了,就说情报,那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得到的。楚汉离得那么近,我们知道彭城在哪,安插探子都难,更别提人不生地不熟,语言还不通的匈奴。”
  韩信略有些意外。他愚蠢的朋友们居然开始长脑子了,天下无奇不有啊。
  “中原王朝和草原部落的较量,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只能以绝对的实力压制对方,任何取巧都没有意义。”刘盈又说出别人很陌生,但又很容易听懂的话。
  刘盈在心里补充,任何取巧都没用,任何名将也没用,加上他这个开了挂的千古明君也没用。
  汉武帝能将匈奴犁庭,所倚靠的不只是卫青霍去病,还有战死的十八万匹战马。
  隋末人死的很多,马不用服徭役,死的不多,唐太宗拥有当时世界最强的骑兵。
  刚建立的大汉有什么?
  粮不够。
  要攒一次远征的粮草至少需要一年。
  马不够。
  三年才能养成一匹战马,而母马两年一胎,一胎只生一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