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后世没了这个典故,真是令人难受。
  连李由都是第一次听见此事,心神摇晃如风中旗帜。
  蒙恬和章邯转头看向李由。
  刘盈也看向李由:“其实李斯还未真的背叛秦始皇,只是隐瞒不报。你是我身边的第一佞臣,我罩着你。只要你不希望,我不会让史学家记载此事。”
  李由嘴角微抽,心神倒是定了。
  他摇头:“父亲已经和赵高带兵守在了门口,已经是对始皇帝的背叛。做过的事就是做过,父亲也已经付出夷三族的代价,独留我一支血脉。史册皇皇,警示后人,何须掩饰?”
  想到李斯确已付出代价,本来心里愤怒的蒙恬和章邯,也再也生不出怒气,只能将心中憋闷化作一声叹息。
  刘盈对李由竖起大拇指:“不愧是大孝子,说得好!”
  李由:“??!”虽然刘盈是在夸他,但他总觉得刘盈是在骂他!
  刘盈讲了个垂暮老皇帝孤独等死的故事,经验值收割了一茬又一茬,并成功打消了章邯的死念。
  章邯本已经打算醉死在酒坛子中,等谁来攻打他,就堂堂正正死在战场上。
  现在刘盈给他戴了一顶又一顶帽子,道德枷锁上了一层又一层,他是不敢死了。
  刘盈没说蒙恬,蒙恬都有点受不住,熄了退隐的心。
  他本来想和弟弟见一面,就找个地方隐居。现在?他还是留在刘盈身边教导刘盈,给后世王朝的继承人留下一点好印象,好让他们以后对老秦人好一点吧。
  公子高……君上都把大秦托付给刘邦,自己身为秦臣,跟着刘邦也算是符合先帝的希望。
  不能找死的章邯垂头丧气:“我还要留在项羽麾下?不能直接投奔你父亲?”
  刘盈哈哈大笑:“不能。现在阿父打不过项羽,自己都在项羽那里卑躬屈膝呢。对了对了,阿父在鸿门宴上是不是表现得特别谦卑?我还没问鸿门宴上阿父的凄惨经历呢!阿父肯定不会老实告诉我。快!快和我说说!等见到阿父,我好去嘲笑他!”
  蒙恬和章邯:“???”
  他们一直以为刘盈是个为刘邦着想,虽然才总角之年,也承担起诸侯世子之责,为父亲排忧解难的孝顺儿郎。刘盈这话是什么意思?!
  李由和陈平相视叹气。
  他们见刘盈一直没问鸿门宴的事,还以为盈儿忘记了呢。
  原来没忘啊。
  章邯自然不肯在还没投奔新主公之前,就先把新主公得罪了。
  他坚称自己早早喝醉,又坐得太远,不太清楚宴会上的具体细节。
  身为掌管宫廷私库,负责始皇帝衣食起居的少府,章邯本来就是极其圆滑和谨慎的人。在战场上奋战才不是他的特长。
  已经被迫燃起求生意志,章邯开始为未来职场考虑。
  蒙恬见章邯脸上多了几分生气,心头稍定。
  被阬杀二十万兵卒就要死要活,章邯的心态也太差了。没经历过七国争霸的人,就是心态差。
  七国逐鹿,不止秦国动不动就斩首,其余六国也一样。
  秦庄襄王时,魏无忌率领五国联军大败秦国,秦庄襄王都气死了,打败仗的他祖父蒙骜仍旧精神矍铄。
  始皇帝继位后,祖父仍旧征战沙场,一点心理阴影都没有。
  他们蒙家教兵书时第一句话就是,为将者当无情,胜败乃兵家常事,兵卒伤亡只是数字,不是活生生的人。
  将军也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君王手中的刀。刀会杀人,会折断,但不会愧疚自责。
  感情衡量,是持刀人的责任。
  刘盈没问到自己想要的信息,遗憾地离去,让陈平、李由去与新同僚交流感情。
  他虽然会离开咸阳,但会把陈平和李由留下,辅佐章邯。
  自己不留人,安抚秦地的功劳岂不成了章邯的?抢功劳,刘盈是认真的。
  刘盈带着侍从独自离开,回房收拾行李。
  侍从在帮刘盈收拾行李的时候,犹豫了一番,对刘盈道:“章邯对被阬杀的兵卒有愧,蒙恬却认为章邯不该有愧。蒙恬虽然收起了爪牙,但仍旧是会伤人的猛虎。”
  刘盈失笑:“蒙恬无愧,是因为他为当世名将。名将都是这样,我阿兄也是如此,你不必多虑。不过你看得很对,名将的目的只是打胜仗,在他们眼中,死一个兵卒,或死几十上百万个兵卒,都只是数字,所以显得无情。”
  他笑着摸出个罐子,掏出一块蜜渍桃塞入戴孝的侍从的嘴里。
  宋昌吓了一跳。
  “守孝也不能不好好吃东西。你刚刚都快晕倒了,低血糖了吧?”刘盈嬉笑道,“你差点给我丢脸,罚你把这罐桃干都吃掉。”
  刘盈把宋昌推到门前,抱着罐子罚站吃桃干。
  他继续一边收拾行李,一边道:“名将如名刀,无情则刚。刀为持刀人的野心挥舞,无论胜负,记住战死沙场者不是数字而是活人的,该是持刀人,不是刀。”
  宋昌把嘴中桃干咽下去,沉默良久,才自嘲地笑道:“或许是吧。我不知兵,我全家都不知兵。”
  宋昌说的像是气话,但刘盈知道宋昌不是。
  因为宋昌是被项羽所杀的宋义之孙,宋襄之子。
  项羽是知兵的,所以宋义和宋襄站在他的对立面,是不知兵的庸才。
  刘盈走向宋昌,轻踹宋昌一脚:“若与项羽相比,不止你全家,我全家除了阿兄,也都算不知兵的人。但这有什么关系呢?”
  宋昌抱着放满桃干的罐子,怔怔地看着比他年幼近十岁的刘盈。
  当初祖父在楚怀王身边为高官,却悄悄把自己送往沛公处,只求一个家吏的官职。
  祖父只有父亲一个儿子,父亲其余儿子还年幼。
  祖父说,等自己其他兄弟长大,也会散到诸侯各处为吏。而父亲在他们救回项梁后,也会前往其他诸侯麾下为官。
  “我观项家蛮横,不会甘心屈居楚王之下。将来楚王和项家迟早有一斗。我们宋家人丁稀薄,能散多远就散多远,才能保住一炷香火。”
  祖父在楚国高调为官。
  父亲将要去他国为相的消息,也被祖父传得周围皆知。
  唯独自己悄悄在沛公处为家吏,连沛公身边人都大多不知道自己的出身。
  刘盈是知道的。
  得知宋义和宋襄被杀后,刘盈就问刘邦,把宋昌要到了自己身边。
  刘邦还挺疑惑的,不明白刘盈为何知道自己藏着宋义的孙儿。
  后来刘邦想,自己身边会告诉刘盈此事的人太多了,就懒得问了。
  宋昌便跟随了刘盈为家吏。
  刘盈马上会成为诸侯王世子,身边除了护卫,也该有处理俗务的家吏了。
  宋昌的眼泪落进桃干罐子里。
  刘盈不仅不安慰,还笑:“你不是名刀,我也不是名刀。但你可以不当刀,萧伯父和张良都不是刀;我则是不该当刀,而是持刀人。项羽本也不该当刀。在战场上为将,也不一定是刀。阿父身先士卒,也不是刀,是持刀人。项羽却只把自己当一把无情的刀。”
  他又轻踹了宋昌一脚:“持刀人把自己当刀,那他未来注定完蛋。你家人的仇一定能报,放心。别哭了,赶紧吃桃干。你要是饿晕倒,我就不要你了,把你退回阿父身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