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刘盈甩脑袋,甩开王陵的手。
  他仰面躺下:“我什么都听不懂,我只是个孩子。”
  王陵失笑,其余人也忍不住笑。
  刘邦扶额。
  严肃的会议,多了一只刘盈在满地打滚耍赖,说的还是已经夺得天下后的事,凝重的气氛轻松不少。
  罢了罢了,盈儿都还没长大呢,哪那么快就能夺得天下?
  自家起点本来就低,之前就屈居项梁之下。现在项羽看似比项梁更强势,他们让一让就是了。
  将领们心平气和地看完项羽所有的信息,又向搜集信息的张良细细询问了不解的细节。
  张良回答问题的时候,眼角余光轻轻瞟向刘邦和刘盈。
  他与项梁有旧,很容易在项家安插人手。
  不过搜集项家的情报,却不是他的主意,而是刘邦的请求。
  而刘邦的请求,又源自刘盈每当闹脾气,就说要投奔项羽。
  “那竖子不提项梁,只提项羽,似是料定项羽不会去救项梁,唉。如果项羽心狠到连养大他的叔父都不顾,我这个结义兄弟也要小心了。”
  张良很奇怪,即使刘盈再聪明,他又没见过项羽,怎么能料定是怎样的人?
  难道神仙还会指点刘盈现实的事?
  观刘盈对梦中授课的神仙毫无尊敬之情,似是不像啊。
  不管刘邦出于何等理由,早早托张良留意项羽那边的事。他提前几日获得项梁战死,项羽率军北行的消息,总比无知无觉撞上项羽强。
  想到项梁,张良心里有些难过。
  哪怕并未交心,但他与项梁也算得上友人。
  项梁战死,看似和项羽没关系。
  项羽已经做到了极致,仅靠楚军的力量便大获全胜。
  项梁也不是死于城破,而是多次突围不成受伤后,又因城中断水断粮多日身体虚弱,没等到项羽便伤逝了。
  但张良仍旧对项羽很膈应。
  大概是迁怒吧。他想。
  已经决定退让,将领们便不抱怨了。他们分析项羽此次成名之战,预想将来自己遇到项羽,要如何赢下。
  听叔伯们讨论得热火朝廷,刘盈听得哈欠连天。
  他随意找了个借口,出门遛弯,顺便督促浮丘他们赶紧搬书。
  竹简木牍实在是太沉重,他们的车辆又少,不可能把所有藏书都带走。
  浮丘伯等人便想了个主意,带走了小部分孤本,又埋了一部分,送了一部分。
  只是要带走哪部分,埋哪部分,送哪部分给谁,都是头疼的事。
  原本他们对运书之事不太上心。
  以他们所想,哪怕项羽进入咸阳,也不可能和藏书过不去。
  刘邦不让刘盈透露未来,怕走了弯路。
  但这事,刘盈没和刘邦说,还是和浮丘伯他们透底了。
  “项羽只要攻城不顺必定屠城。他属意首破咸阳,却被阿父得到灭秦之功。等他入主咸阳后,是必定要泄愤的。他自幼不读书,不理解书本的珍贵,不会在泄愤的时候放过藏书。”刘盈双手画了个大圆,意思是项羽要烧杀个大的。
  他还诽谤项羽,说项羽放火肯定先从藏书阁烧起。因为藏书阁的竹简木牍都很好燃,省了他派人去找柴火。
  一听项羽要把珍贵藏书当柴火,浮丘和毛亨脸就黑了。
  虽然他们嘴上说了几句“项羽乃楚国贵族,应该知道秦始皇焚书后,咸阳宫所藏书籍的珍贵”,但行动更加焦急了。
  张苍也卸下盔甲,赶紧召集咸阳城的读书人搬书。
  当年秦始皇坑儒,坑的儒多是和骗他钱的方士有关的儒,以及嘲笑他声音过大的儒。秦朝没有废除博士的官职,朝中仍旧有儒生为官。所以咸阳城内,也还有儒生居住。
  浮丘、毛亨、张苍三人皆是儒生,哪怕是荀子那一门的儒,儒生见刘邦似是不歧视儒生,也有意向刘邦靠拢。
  儒生很多时候也能屈能伸。浮丘、毛亨、张苍三人又是名师弟子,即使他们先师与其不和,他们也暂时认这三人为尊长,听他们差遣。
  他们自带笔墨和空白竹简木牍,没日没夜地抄写孤本,以免刘邦没护住咸阳的藏书,孤本散佚。
  儒生来了,诸子百家的人也来认领自家经典。
  虽然诸子百家现在基本已经解散了,但他们只是披着儒家、法家或者道家的皮,学说还是没有断绝传承的。
  他们本来就背得下自家典籍,再对照藏书抄写的时候就容易许多。
  浮丘等人见有人来认领百家经典了,便慷慨地把这些经典分了出去,让他们自己想办法保存。
  他们只要把儒家经典收好即可。其余经典若不小心丢失了,那是其余学派自己无能。
  咸阳宫所藏法家经典是最多的。李由整理得头疼,手腕都因频繁搬运沉重的竹简木牍而发肿了。
  儒家的人无耻,不肯抄写法家经典,李由就只能自己寻人来抄写。
  还好萧何支持他,否则他还不好去寻秦朝降官帮忙。
  刘邦搬出了咸阳宫,让学者们住在咸阳宫抄写藏书。
  咸阳宫外的学者们都听闻了刘邦重书的名声,纷纷向咸阳赶来。
  刘邦获得了意外的名声,心中因项羽要来的郁气一扫而光,整日喜气洋洋。
  刘盈却一日比一日叹的气多。
  现在赶来咸阳的人,不会遭项羽的毒手吧?
  可怜。
  但他也毫无办法。
  打不赢项羽,再多的大道理都是白给。项羽是会听道理的人吗?
  刘盈刚得到消息,项羽在北上的时候,嫌弃秦兵抱怨太多,把秦兵给阬杀了。
  这一手,与白起当年阬杀长平赵军类似,都是骗杀。
  白起每当破城斩首无数,唯独对阬杀长平赵军心有愧疚,是因为他并非战时斩首,而是先骗赵军投降不杀,然后再杀人。
  即使有“人屠”之名,白起也觉得此次阬杀是他人生污点。
  项羽之前屠城,无论战时杀红眼,还是战后泄愤,总归是坦坦荡荡当个“人屠”。
  但他断了王离、章邯的粮道,大败王离、章邯主力后劝降二将,当时许诺不仅放过章邯、王离,不会报叔父被杀之仇,还会让章邯自将其兵,不杀俘虏。
  北上的时候,他却把秦兵都杀了。
  嫌弃秦兵吃了太多粮食也罢,担心秦兵生变也罢,反正是骗降后杀了。
  刘盈本以为历史已经更改了许多,项羽都不打巨鹿之战了。
  但细节再怎么改,人物的立场和本性是不会改的。
  例如楚怀王必定宠信宋义,必用宋义压制项羽,那项羽便必杀宋义;
  例如项羽虽认可章邯的本事不杀章邯,但对秦军普通兵卒出尔反尔;
  例如阿父先入咸阳,项羽必定会争这个功劳。于是阿父先“入”关中,他就必定有大动作,去“平”关中,然后给楚怀王玩文字游戏。
  这关中要怎么“平”呢?还用问吗?
  刘盈背着手,圆滚滚的脸上难得出现老气横秋的叹气表情。
  历史大势如巨轮滚滚碾下,阿父太废物打不过项羽,阻拦不了历史巨轮下被碾碎的生灵。这都是阿父之错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