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刘邦和项梁的年岁差不多,以兄弟相称。项籍本应该比刘邦晚一辈。
项籍以和刘邦投契为借口,要与刘邦结义为兄弟,两人共同灭秦。
刘邦想也没想,认了项籍这个兄弟。
反正不会少块肉,刘邦不在意这些。
项籍见刘邦在与项梁兄弟相称后,居然还乐意和自己结义,对刘邦更加满意。
他以私人的名义赠送刘邦十副皮甲,以拉拢刘邦。
刘邦做出没见过世面的模样,对皮甲爱不释手,谢了又谢。离开时,刘邦专门腾空了一驾马车装皮甲。
许多诸侯都对刘邦这寒酸劲很不屑。
范增却心生警惕。
他私下对项籍道:“刘季曾与秦军作战,所俘获秦军盔甲不知几许,不可能对将军所赠送皮甲有多看重。他如此表演,恐怕其心叵测。”
项籍虽点头,但不以为意。
刘邦带着盔甲回沛丰的路上,对左右大骂:“我给了他一车金银,他居然只给我十副皮甲?我就不信项家如此穷!他这样抠门,还想拉拢我?”
左右皆点头,项籍确实抠门。
刘邦骂完后,失笑:“算了,他不给,我们自己去抢。楚国牵扯住秦军,我们可以入关了!”
卢绾问道:“老大,你入关时,盈儿给谁看着?”
刘邦:“……”他还没想过这个问题。
入关肯定会打很久,他有点担心刘盈那竖子会不会乱来。
项籍越来越残暴,如果刘盈乱来到项籍头上,待他回来,竖子定会变成一罐肉酱。
刘邦咬牙:“萧何也要与我一同入秦,其余人也不肯丢掉入秦之功。他阿母一人绝对看不住他,我还是把他一同带走吧。”
夏侯婴担忧道:“行军辛苦,盈儿会不会吃不消?”
刘邦翻白眼:“吃不消?他又不是第一次随军。彭越说他适应得可好了。”
卢绾和夏侯婴想起刘盈之前偷跑出城的事,这才稍稍安心。
他们大军拔营,粮草充足,护卫也更多,应该比刘盈上次去荥阳吃的苦少。
刘邦回到沛丰,告诉刘盈要带他入秦,问刘盈激动不激动。
刘盈不激动。
他尖叫:“什么?谁要入秦啊!我和阿父一起入秦,岂不是什么都不能做?不,我要留下来!”
刘邦劝道:“你叔伯兄长都会入秦,你一人待在沛丰做什么?”
刘盈道:“你们都入秦,就没人管我了啊。”
刘邦心头狠狠一颤,坚定了带走刘盈的心。
吕娥姁听闻此事,也顾不上担忧路途遥远,连夜给刘盈收拾好了行李。
她难以想象,萧何等人统统不在沛丰的时候,自己要怎么管住刘盈。
刘邦带走了所有亲信将领和最精锐的军队,要赌上一切和秦国决一死战,不留任何退路。刘盈还是留在刘邦身边更安全。
刘盈气得满地打滚,哭嚎父母赶他出门。
他还去向刘太公告状。
刘太公劝孙儿:“听刘季说,他若能入关,就能当王了。你在他身边,正好第一时间成为王世子。王世子的称呼多好听啊。”
刘盈根本不想要什么汉王世子的虚名。
他将来是要当皇帝的人,一个王世子算什么?
但家中无人支持他,连阿公阿媪都在帮他收拾行李,刘盈只能可怜地被扫地出门。
他泪眼婆娑对回到沛丰的张苍控诉:“你将来一定要写史书,把这一件事写进去,谴责阿父阿母居然把年幼的孩子赶出门。世道这么乱,他们怎么忍心?”
张苍敷衍:“嗯嗯嗯,哦哦哦。”
陈平观察张苍敷衍刘盈,若有所思,学习张苍的经验。
刘盈见无论怎么耍赖也不能留下来,只能做好出远门的准备。
他召集小弟,对萧壮壮道:“我带着阿父,是必定能攻灭大秦。那项羽心胸狭窄,待我和阿父灭秦,说不定会来攻打沛丰。我教的逃生本事,你要每日带着他们好好操练,万不可懈怠。”
萧壮壮先问道:“项羽是谁啊?”
刘盈道:“项梁他侄子项籍,字羽。”
“哦。”萧壮壮点头,“我知道了。老大交给我。”
刘盈分发了小皮甲和小短剑:“你们把它们藏好。等逃命时再用。”
小弟们十分感动。
他们也想有威风的皮甲和武器,但长辈说这些东西太珍贵,不肯给。
还是老大慷慨!
萧壮壮皱眉:“这得花多少钱啊?你是不是把你一屋子的财物全用光了?”
刘盈点头:“我用那一屋子的财物向你阿父换的。”
萧壮壮不满道:“他一定坑你了。我替他算过账,要不了那么多。”
刘盈笑道:“他肯帮我做事,我花多少钱都值得。”
萧壮壮叹气:“罢了。都是我们年纪小,帮不了你,才让你低声下气地求长辈。”
刘盈勉励:“知道就好。你们要努力读书习武,早点长大帮我。”
小弟们纷纷嚎叫,以向老大展示决心。
甭管他们愿不愿意读书习武,刘盈送给他们皮甲和小剑,他们现在要给老大点面子,不然下次老大就不送他们好东西了。
安排好小弟后,刘盈又叮嘱母亲和阿姨:“阿父带走了几乎全部精锐,沛丰空虚。秦军虽不会打来,但那项羽不是良善之辈,若阿父先灭秦,他说不定会恼羞成怒,抓你们和叔伯的家属当人质。阿母,你要常修缮山中住所,见势不对就逃跑。”
他本想把阿母和阿姨都带走,但其他将领的家属都在沛丰,沛丰又已经被他们经营得很好,不可能放弃。
刘邦和萧何都要离开沛丰,那么吕娥姁身为军中主母,就必须留守。
吕娥姁笑道:“你操心太多了。项羽是你父亲的结义兄弟,两人共同约定灭秦。你父亲灭秦,他应当为你阿父高兴,怎么会恼羞成怒?”
刘盈懒得多解释:“阿母,你就说信不信我?”
吕娥姁微微一怔,点头:“信。”
刘盈道:“信我就小心点。我会让阿父给阿母一支护卫,阿母见势不妙带着护卫直接遁入山中,不要相信别人的保护。”
吕娥姁无奈:“你对你二舅父的偏见是不是太深了?”
刘盈做安排的时候,刘邦也在思考留守的人选。
即使王离和章邯南下,刘邦也忌惮秦国的实力,自然要把所有精锐都带上。
他麾下的将领也想要入秦之功,不想被抛下。
沛丰已经被经营得很好,他不会为了入秦而抛弃自己的大本营。留守人选,就让刘邦颇为头疼了。
刘邦最终与吕泽商议,吕泽随他入秦,吕释之带着吕家大部分心腹留守。
吕家是外戚,不需要立太大的功劳,将来也不会少了他们的封赏。
吕泽比吕释之更擅长指挥军队,刘邦把吕泽带在身边,便只能让吕释之留守了。
在刘邦起兵之后,吕释之作战勇猛,刘邦对吕释之的偏见早已经消除。
吕释之和吕娥姁的关系也已经转好,对刘盈也算不错。吕释之的儿子们已经给刘盈当小弟,吕释之都没有生气,刘邦便对吕释之很信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