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凤鸣朝> 第295章

第295章

  拓跋氏有何阴德、有何阳福、有何道术能驭天地冥冥之力?
  这世上就算真有阴兵,也该来拜她。
  “传令贺宝姿,立即到禁军大营点一万精兵。”
  谢澜安飒飒走出长案,眉睫凛冽,淡漠无情的目光仿佛能穿透生死。
  她一个个扫过眼前的人,道:“谁见过阴兵过境?人对未知无形之事才最恐惧,真阴兵,当来去无影,何必弄出几具干巴尸体来吓唬人?”
  这句话如醍醐灌顶,让短暂失神的大臣反应过来。
  此言有理啊,若伪朝真能召唤阴兵,何不一鼓作气灭我军队,反而这般故弄玄虚?
  可话说回来,探路队覆没,谢小将军中魇,进入山谷的将士受到种种禁锢,这些也都是事实,透着难以理解的诡异。
  楚堂望着谢澜安蓄势待发的神容,忽然意识到她点兵背后的用意,他眼中一沉,“女君莫急,如今前线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谁也说不清。可先遣人接少将军回京休养,再派精锐去探……”
  “前军已经连败,”谢澜安打断他的话,“主将重伤,士气低迷,全军裹足,对两军对峙来说是很危险的事。我在金陵单凭着几张纸,也弄不清黑石硖到底有何古怪,如此拖下去,先前打下的大好局面就可能丧失。”
  尉朝也知道长安至关重要,所以为阻玄军的进攻,无所不用其极。
  赫连朵河如今尚且被胤奚牵制着,大军还未回援,她若不趁此时加快夺下关中,等尉军将谢家军一鼓作气的锐气消磨了,拖到赫连朵河返回,玄军再和胡人的铁骑碰硬碰,便难了。
  还有丰年的情况。
  她不能再等下去了。
  辛少筠随着女君与楚堂的交谈也反应了过来,眼皮猛然一跳,心想女君点兵,难道竟想亲自出征?
  “请女君三思!”
  年轻的御史大夫语气沉重,“社稷君王,不轻其身。金陵是大玄腹心,朝政为江山命脉,皆待女君决之啊……”
  未等他说完,谢澜安已经目不旁视地走了出去。
  楚堂眉头紧皱,转头看了郗符一眼。
  见证过谢澜安来时路的郗家大郎,就像一只被熬熟的海东青,早已学得乖乖的。他竖扇挡在脸前,仿佛在说:别看我,这位女朗想做的事,九鼎不移,我可不去碰她的钉子。
  楚堂只得提袍追出殿阁。
  尉迟太后早就觊觎女君的人头,焉知此番不是诱计?
  他就是跪谏,也不能让女君涉险。
  迈出朱槛,他没看到女君的背影,却先听到一阵低低的咳嗽。
  楚堂目光轻动,百里归月就彳亍地立在雕花门后。
  她身穿薄罗纱的衣裙,却仿佛连衣上绣着的菡花也承受不住,臂帛轻颤,面色苍白。
  她方才去了御史台,回来时正好听见阁中后半程对话。谢澜安出去时,是看见了她的,百里归月只是神色如常地行了一礼,没有多言。
  此刻,百里归月抬眼望着楚堂:“依侍郎之见,女君点兵,是要遣援兵,还是要亲自作战?”
  楚堂听见她沙哑如无水槁木的声音,沉默了一下。
  “女君是枭雄。”百里归月自问自答,“她不满足于坐在安全的凤阙玉阁中,等着别人为她拼命,她早就想与远在洛阳的另一位女中豪杰,刀兵相见,亲试锋芒。”
  她问楚堂:“侍郎可还记得,之前女君遣使去吐谷浑时,谢大郎君说的话?”
  楚堂当然记得。
  最终前往吐谷浑的虽说是他师哥韩火寓,可是那日商讨时,谢策闻信后,找到谢澜安毛遂自荐由他出使。
  “阿妹难道忘了,当初是谁赶到会稽,劝说会稽王进京勤王的?”谢策说话时沉稳自若,风清气朗。
  他的父亲在石头城驻守,他的亲弟弟在前线为国征战,他的姑母每日到女学馆忙碌,他的阿妹更不用说,睁眼闭眼操劳的都是军国大事。那么他怎么可以安心躲在家人的庇护下,坐享其成呢?
  谢神略不能上战场,可他的涵泳之学与口才之辨,自问不输于人。
  谢澜安以出使路远,小宝还年小,阿嫂不能独守空闺为由,不允。
  谢策便笑道:“阿澜,古时出塞节使,出征将士,谁无家室?谁不是义无反顾?我已与阿音请示过,你阿嫂点头了。你如今身份贵重,阿兄狐假虎威一回,以不输王公的身份见吐谷浑可汗,对方见玄朝对他重视,自得之下,事便好谈。”
  但谢澜安始终未松口。
  谢策明知阿妹是想保护他,却还是和谢澜安赌了回气。他转而收拾包袱去辽东,到底为谢澜安谈下了一桩马市盟议,缓解了前线的用马所缺。
  “谢二爷镇守石头城,谢小将军危在旦夕,谢家人个个以身入局,女君不可能再让二爷赴前线。而尉军如此欺压,她怎么能忍?”百里归月目光闪动,“胤鸾君不在,没人能劝住女君。子构,此战是势在必行。”
  楚堂微怔。
  他见过百里娘子不止一次向女君犯颜直谏。这名女娘有自己的一套准则,有身为孤臣的耿介,从不会一味地谄顺主上。这一次,他本以为她会和自己一样力劝女君。
  连刘时鼎和封如敕都马失前蹄了,这一战,怎么看都险象环生啊。
  楚堂望着日晖泼洒的广庭,道:“女君千金之躯,身系万民,万一……有那个万一呢?”
  “可此战若胜,就是彪炳千秋,后代青史再也绕不开女君的名字。”
  百里归月眼底滑过精亮的光芒,好像火焰在燃烧,将她喉咙里的咳嗽都压住了。
  她会向女君请求随军。
  她身虽弱,可她也有半生智计,也想追随那位风华绝代的女子,并肩战一场。
  ……
  当晚,谢澜安没有出宫回府,留宿在宫廷。
  暮色四合时,谢逸夏离开石头城行色匆匆地进了宫。
  谢澜安挽系在背后的长发已经利落地绾在头顶,一身窄袖束腰袍裾装扮,全无要歇下的意思。月华如水,她迎下阶墀。
  谢逸夏赶在侄女之前开口:“京中不能一日无人坐镇,咱们爷俩,总得留一个下来。”
  他神色严峻,却并不显得沉重,反而露出个宽慰的浅笑,凤目轻挑:“怎么说?”
  身为人父,岂有不挂念幼子安危的,谢二爷却还是先进宫来问询澜安,便是知侄莫若叔,知晓澜安有亲征之心。
  雄心不输男儿。
  所以他将选择的权利交给她。
  有那么一刹,谢澜安觉得眼眶发热。她看着二叔的眼睛,沉定地说:“南方已定,事在中原。此时不战,又待何时?叔父放心,含灵必将小弟平安带回来。”
  谢逸夏却摇摇头,“这个理由,不够。”
  谢澜安沉默一许,继而道:“我一步步走到今天这里,不是为了在深宫里动动嘴皮运筹帷幄,安享江山的。我的女兵和禁军操练了三年,不是只为章台走马,京华拂柳,为我充作仪仗的。”
  谢逸夏:“还是不够。”
  谢澜安加重语气:“当初招安山越帅,我答应过封如敕,如果有朝一日他手下兵将在前方冲锋陷阵,那么我谢含灵,一定站在他们身前,而不是身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