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玉米做的贴饼子也是这里的一大特色,白绍几乎把村里的玉米都收购完了,在大伯娘那里全部都给磨成了粉。
  从苏晚晚那里学会了贴饼子,铁锅炖鱼,再加上玉米饼子,也被炒出了天价。
  甚至很多外乡人都千里迢迢跑这里吃。
  这些苏晚晚在家都可以做,就点了几个其他特色菜,三人吃完就走。
  想到作坊马上就要开工,苏晚晚想到了火锅店。
  火锅里下腐竹也是一大特色,而且火锅店啊,穿越必备。
  只是她不想自己做,还要找白绍。
  以前卖给白绍的只是菜谱,火锅店她准备入股,直接拿分成。
  这件事不急,作坊开工后,白绍肯定要去大柳树村看的,到时火锅招待,一定能征服他的胃。
  带沈昭又去买了一些笔墨纸砚之类的,再去买两套成衣。
  接着几个人又去买了一些生活用品,到底还是担心家里的情况,一行人就往家里赶。
  此时的大柳树村可热闹了,作坊这边,李玉琳忙成了陀螺。
  宿舍这边分了男女宿舍,分成两个院落,住宿舍的人其实并不太多,毕竟很多人都是附近村子里的,他们上半天工,大多是愿意回家住的。
  分配好了宿舍,再带着人打扫卫生,安顿,一阵忙活,但是李玉琳风风火火,看得出来,快活的很。
  按照晚晚说的,她可是管理人员,工钱比她家大柱都多呢。
  她可得好好干。
  沈肃等人也是忙,就连沈松青也不放心,一直在这边看着。
  到了下午的时候,按照沈渊交待的,沈肃就让人把大豆先给泡上了。
  这明日开工,沈肃觉得自己比渊哥都还要紧张,生怕哪里出错了。
  第345章 开工大吉
  他带人又去村里把祠堂的院子给整理干净,渊哥说了,以后会让先生在这里扫盲。
  也就是教他们识字写字,全靠自愿,但是也得让他们知道,只有会写字的人才能得到提拔。
  大家听到这个也是震惊了,没想到上工还要认字。
  当然,认字是可以升为管理岗位,工钱更高,但是有的人是真不信,觉得在底下做活也可以的。
  今日看李嫂子他们忙的,他们也觉得这管理岗位也不是人人能胜任的。
  但是已经在管理岗位的人是必须要学的。
  一切井井有条,等沈渊他们回来的时候,郑家那边已经送来了一批黄豆。
  全部入了仓库。
  仓管暂时是由王宝林担任,责任重大,但是他很有信心能做好。
  苏晚晚回来看大家都准备好了,也是放了心,于是就让大家早些下工,明日按时上工,正式开业。
  磨坊的人时间又调整了一下,他们几个早上要先一步到达,早点磨豆浆。
  还有煤饼前几日也送达了,已经被卸在了作坊外面。
  众人该回家的回家,住宿舍的直接去宿舍住。
  食堂也算正式运营,饭菜便宜又好吃,连村里的人都恨不得来这里打饭。
  不过这是人家作坊的福利,他们也不能来占便宜。
  赵庆海也来这里巡视了一圈,看到这场景,也是不知道该说啥好了,弄得他都想来做工了。
  还好种地的活计,村里的老太太都能做,不然去种地的人都该有意见了。
  毕竟作坊的工钱高啊,谁不想来作坊呢。
  苏晚晚今日也休息的早,明日都要早起呢。
  开张第一天,她得亲自到场教。
  这作坊是她弄出来的,他们具体都不知道如何做,她要教一下才行。
  沈渊难得今日也没折腾她,看到她疲惫地窝在自己的怀里,忍不住 抱紧了一些。
  媳妇这段时间真是辛苦了。
  第二日一早苏晚晚就发现家里多了一个黄婶。
  沈渊不想苏晚晚再辛苦,他买来的那十个人,有两个婆子,本来俩人都在管食堂的,但是想到家里的活计,沈渊就让黄婶喊回了家。
  刘婶那边在村里找了一个婶子去帮忙。
  黄婶平日还住在宿舍那边,但是白日里没事会来家里伺候媳妇。
  帮忙洗衣服啥的,做完家里的活计,再让黄婶去作坊那边帮忙。
  早饭都是黄婶做的。
  苏晚晚无奈,沈渊总觉得她累,可是她一点都不觉得。
  找一个人来伺候她,她真是成废人了。
  不过沈渊的好意她也不拒绝,左右家里也没什么活儿,黄婶做完就让她去作坊帮忙。
  吃了早饭,一家人整整齐齐地都跑去作坊了。
  不仅他们一家,就连村里的人今日也都起了个大早,老人孩子的,一个都没落下,都跑到作坊那边看热闹。
  长长的鞭炮声响起,作坊开工大吉。
  苏晚晚还准备了一些铜板抛洒了出去,讨个彩头。
  孩子们高兴极了,小玥儿和云毅也挤到人群中捡铜板。
  “沈渊,恭喜你们啊,祝你们开工大吉。”
  “是啊,咱们村的作坊可真气派!”
  “沈渊夫妇大气啊,撒这么多铜板,谢谢啦。”
  .......
  众人一阵哄闹,一个个高兴地跟过年似的。
  沈渊去磨豆浆的车间亲自提了第一桶豆浆出来,倒入了平底大锅中。
  大锅下面的大炉子已经烧了一会儿煤饼了,烟雾顺着房顶的排气孔排出去,豆浆倒入锅中,很快便被烧的滚烫,一阵阵雾气充斥着整个作坊。
  这口超级大锅总共是由四个大锅拼接而成,每口大锅又用木板隔开,弄成一个个小方格,绕着锅边边捏腐竹边移动一圈,需要十分钟。
  苏晚晚派了六个女工,给她们划分了区域,每个人管其中一片 ,每个人大约管着二十个小方格。
  这样也是确保腐竹皮能迅速捏完,不然只一个人绕圈捏,前面没捏完,后面的豆皮就老了,口感会不好。
  一人负责一片,不用担心速度问题。
  烧火的人也很重要,火候必须不大不小,大了腐竹皮起的太快,老的也快,火小了,腐竹皮不容易定型。
  苏晚晚给烧锅炉的老汉讲了要领,亲自观察了一番,这煤饼虽然烟雾稍微大了一些,烧出来也挺旺的。
  不多一会儿,一个个小方格的豆浆上面就起了一层皮,苏晚晚又对她们几个女工讲解,到什么样的程度就可以捏了。
  她先做了一个示范,用手指捏起小方格的一角,另一手捋一下,把皮捋成条,然后对半搭在上方的竹竿上。
  众人都跑来看热闹。
  看到那一层皮就这么变成了长条状搭在了上面,也是恍然大悟。
  平日里从豆腐坊那里打来豆浆,长时间放置,表面也会起一层皮,原来这层皮就是腐竹。
  不过那层皮他们觉得可没这看起来劲道。
  炉子上烧着起的皮和碗中放置起的皮自然是不一样的,但是众人也终于知道这腐竹是什么玩意了。
  本以为这件事很简单,几个大嫂也立马照着苏晚晚示范的那样捏起腐竹来,谁知那腐竹皮很烫手,也幸好他们皮糙肉厚,捏了几个就习惯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