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沈渊和苏晚晚只是一介平民, 没有任何官职在身,却如此心系百姓,让他都感觉惭愧汗颜。
  而朝中还有那么多官员,拿着朝廷的俸禄,却鱼肉百姓,干着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他甚至觉得自己也比不上沈渊和苏晚晚。
  得了这么多的好处,他首先想到的也是自己的政绩。
  “渊兄大义,我明白了。”
  许怀远真诚地抱拳,称呼也变了。
  此时此刻,他是真心想要结交这个朋友。
  不存在什么官员什么平民,就是兄弟朋友那种。
  赵庆海也是忍不住点头,轻轻拍了拍沈渊的肩膀,却是对着柳大平笑道:
  “柳里正,你们大柳树村,真是出了一个好后生,有福气啊。”
  柳大平有些惶恐,却也是喉头哽咽,对着沈渊,最终还是开口:
  “沈渊,你们不用这样,该是谁的就.......”
  沈渊却立马阻止了他的话:
  “柳叔,我说的也没错,这水车本来就是咱们村共同造出来的,听我的,村民的日子太苦了,不过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柳大平不再多说,都记在了心里。
  “渊兄说的也没错,如今农业生产提升,农民的地就显得有些少了,咱们大夏朝最不缺的就是耕地,以前农业生产效率低,有地,农民也没那么多精力去种,可是现在好了,既然有精力,地总也不能荒着。”
  许怀远也是真心觉得沈渊说的有道理。
  村民是有功劳的,既然有功劳就该奖励,奖励土地没什么不好,还能多收一点粮税,充盈一下国库。
  “赵大人,这大柳树村附近可有多余田地?”
  许怀远对这些并不了解,既然提到了这里,就趁早落实。
  赵庆海是专业的,通许县的各处田地他都似乎记在了心里,有多少闲置的荒地和良田,就像图纸一般刻在脑海中。
  许县令这么一问,这图纸立马发挥了作用,更何况这些日子也住在大柳树村,这附近的田地他更是清楚。
  “大柳树村正北处有平地良田一百八十亩,西南方位有荒地二百七十亩,其他都是山地梯形田地三个山头,出了山的地就太远了。”
  大柳树村本来就不大,正处于山坳中,平地面积还算可以。
  因为人少地多,种的都是平地,半山腰的地根本没人去种。
  许怀远沉思片刻,不能一下子全奖励。
  “先奖励五十亩良田,一百亩荒地,纹银一百两,虽然渊兄大方让出,但是功劳至伟,也不能什么都不要,就再奖励渊兄一百两吧。”
  许怀远头上已经冒出汗珠,不是他抠门,虽然得了朝廷褒奖,县衙也是穷。
  柳大平已经激动地直接跪地磕头谢恩了。
  一百两啊,他们村里就从来没有过这么多银子。
  最多的时候能有二十两公款也是富足了。
  更何况还有那么多地,若是村民来买地,这些地既然奖励给了村里,卖地的钱也不用上交,都可以充入村里公款。
  最主要的是,这些土地的价格村里就可以自己把控,县令也管不到,村民或多或少都能买一些地的。
  村民远远地望着,看到里正磕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却又不敢上前。
  “赵大人,你也有功,只是奖励先欠着吧,本官一定会上奏为您请功的。”
  许怀远看了看赵庆海,他才入官场,可是赵庆海却已经做农官二十年,曾经也是州府的农官,因为在灾年为农请命,要求降低赋税,得罪了当时的知府,被下放到这里。
  他倒也是乐观,在哪里都是一心研究农业,从来没听他抱怨过,甚至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在州府做官。
  赵庆海呵呵一乐:
  “年龄大了,下官现在挺喜欢咱们县,也乐于和大人共事,别请了功把下官再给调走,我哪里哭去,老了,动弹不得了,大人有心,也给点银子算了,让家中老小也过得好一点。”
  赵庆海连连摆手,他是真怕了。
  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好县令,他还真不想走。
  许怀远:.......
  本来还想欠,赵大人这么一说,他都不好意思欠了。
  回头还是在去县衙库房盘点一下吧,记得朝廷赏赐了一些中看不中用的东西,赶明都让人拿去州府卖了。
  那些玩意儿哪有银子好用?
  想到朝廷给沈渊他们的赏赐,许怀远也是一阵头疼,早知他就不应该来,这拿不出去手啊。
  抠门啊,朝廷竟然比他一个小小县衙都抠门。
  这时,苏晚晚正好带着许老太也转了一圈走过来,许怀远还是定了定心神。
  朝廷的赏赐又不是他的,丢的也是朝廷的人。
  第253章 皇帝太抠门
  “兄嫂,你们既然都在,我这里正好有一份朝廷的褒奖,一并发下去。”
  许怀远从怀中掏出了那份圣旨。
  沈渊一点都没惊讶,苏晚晚倒是有点吃惊。
  她就做了几个农具,红薯还没收获,自然没法判定,怎么就引来圣旨了。
  不过看沈渊都跪了下去,她也跟着跪下去。
  入乡随俗,没啥不能跪的。
  其他百姓们见状,也迅速纷纷下跪。
  天啊,那县令大人拿的是圣旨吗?黄色的肯定是圣旨。
  他们有生之年,竟然能见到圣旨,真是太牛了,这说出去谁信啊。
  众人一个个感觉那圣旨是给自己的一般,激动的忍不住浑身发抖。
  许怀远已经开始念了起来。
  “制诏御史:盖闻有农妇苏晚晚,制作农具曲辕犁、耧车、梿枷,功可千秋,特赐皇锦衣一套,朕亲笔题字一副,以褒奖励,望众人学习之,布告中外,提朕意焉。”
  苏晚晚本来还以为会听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谁知没听到熟悉的开头,还在纳闷呢,就读完了,她也没听到都是啥。
  真是受明清宫斗剧毒害太深。
  圣旨各个朝代的说法好像都不一样吧。
  不过她还是恭敬地接过了圣旨。
  赵庆海的嘴角直抽抽。
  这么大的功劳,只给了一件衣服还有一幅字?
  他该不该说皇帝太抠门?
  国库再空也不能空成这样啊。
  许怀远也是有些不好意思,清了清嗓子道:
  “嫂子,前些年连年征战,国库空虚,能有陛下题字也是挺好的,更何况那锦衣穿上如同陛下亲临.......”
  说着说着他说不下去了。
  在村里,那锦衣和题字有啥用,听说陛下登基以来,不知道赐下多少这两样东西了。
  哪里有银子实在。
  苏晚晚却是一点都不在意,她倒是觉得挺好的。
  古代皇帝的题字啊,有了这个,她在整个北昌府都能横着走。
  她现在不缺银子,缺的就是这个保障。
  皇帝陛下真是太好了。
  “太好了,这些我喜欢。”
  苏晚晚高兴。
  许怀远:......
  好吧,他似乎也明白了。
  在京城指不定这两样东西不值钱,在京城外,这些东西还是挺能唬人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