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等红薯丰收以后,嫂子一定会受到朝廷嘉奖的。
渊哥这运气也没谁了,从官媒带回来一个媳妇,又漂亮又能干的,羡慕死个人。
“以后会种的。”
沈渊也没有多说,苏晚晚这边已经拿了面片过来。
加了盐巴的面片劲道爽滑,拉扯着也不容易断,她在厨房锅里煮了之后捞出来的。
直接把熟了点烩面片倒进大盘鸡里,用干净筷子搅拌几下,让汤汁完全融合。
这烩面片才是这道菜真正的灵魂啊。
苏晚晚虽然已经饱了,还是没忍住坐下也吃了几口,特别的满足。
果然,这面片也是受到大家的惊叹连连。
这一大锅的大盘鸡最后真是被吃的连汤汁都不剩了。
沈渊饭量大,第一次下的面没够吃,还有点汤汁,她又去下了两片回来才让他给吃满足。
“嫂子,你有没有意愿开酒楼啊,我绝对会做你们忠实的顾客。”
赵天石吃完还意犹未尽,一想到这样的饭菜以后吃不到,他就觉得心塞。
酒楼?
苏晚晚挑眉。
听说开饭店最累人了,她可不想去操心,不过若是有合适的人,她倒是可以合作。
她在现代也是个喜欢做饭的,脑子里的菜谱多着呢。
别说其他,就这一道大盘鸡就能撑起一个饭店。
现代也有多少专门的炒鸡饭店呢。
“等着吧,以后指不定有机会。”
苏晚晚也玩笑一句,沈昭这边带着两个小的收拾了碗筷就去厨房刷洗,赵天石啧啧有声:
“渊哥,你家这几个孩子也太乖巧了。”
赵天石羡慕的不行,沈渊这简直就是神仙日子。
媳妇娇美孩子懂事,简直不要太好,他何时才能过上这种日子?
“咋滴?羡慕?”
这可不是能羡慕来的。
赵天石:......
他还是去干活吧。
沈渊也想早点把活干完,二人动作很快,不过也没急着先去填土。
而是抬了一桶水过去。
苏晚晚也过去验工。
这水箱在高处挂着,但是现在的条件上不了水,只能人力给填满。
沈渊弄了个大水缸放在厕所旁,每次冲过之后,自己舀水给水箱填填上,倒是也没费多大事。
换在大户人家,有小厮丫鬟的,根本也不用主家动手。
“这水就这么试验掉,太可惜了。”
赵天石刚填满了水箱,准备拉绳,却是有点不忍心。
外面多少人都没水喝了,渊哥家还在冲茅坑。
“浪费什么,那不是到化粪池了,还能浇地呢。”
沈渊也不能多说,说了一句,赵天石觉得也挺有道理,反正过几天应该就下雨了。
这旱灾赶紧过去吧,再不过去,他也没法生存了,他那里也快完全干了。
赵天石拉了绳子,立马就有水冲了下来,把茅坑里面的灰冲的干干净净的。
几人又跑到外面的管道去看。
“哈,没有漏水,我成功了!”
赵天石观察了好半天,高兴地几乎要手舞足蹈。
沈渊也是松了一口气,轻轻拍了他的肩膀。
“好样的!”
到底也是手艺人啊,这技艺也是绝了,有了这技术,等着旱灾一过,赵家立马就会打个翻身仗。
第197章 终于下雨了
苏晚晚也是高兴,这就意味着作坊那边的管道也不会有问题了。
果然,古代的匠人也是很厉害的。
“渊哥,我回去就在我们院里也造一个和你们一样的这种恭房做样板,对了我看另一边那个屋子是要做浴室吗?那里面还需要什么东西吗?”
厕所和浴室是挨着的,中间隔了一堵墙。
不过现在那里面空空的。
苏晚晚想了想,立马跑到屋内拿了张图纸出来。
这是她早就画好的。
“这是一个浴缸,这边是一个柜子,上面这里放铜镜,这里是放洗漱用品的......”
苏晚晚解释着,赵天石眼睛都亮了。
好家伙,京城那些皇亲贵胄也用不了这么好的浴房吧。
“你拿回去先做着,到时也弄出一个样板,咱这生意就齐了!”
苏晚晚也是有些期待。
赵天石宝贝似的让那图纸给揣到了怀里。
“嫂子放心,这些不难,我一定能做出来。”
说完这些,又试了几次,发现管道确实没一点漏水的,沈渊这才和赵天石一起把管道给埋了起来,这工程也算暂时完工了。
“渊哥,这恭房回去我就准备做了,咱们的合作你和嫂子商量了没?”
赵天石临走想到这个问题,立马问了一嘴。
“嗯,我们就拿两成。”
沈渊也想和他说这事,他已经和晚晚商量过了,和赵天石的合作不出钱不出力,就出图纸,两成够了。
赵天石一听,立马摇头:
“两成太少了。”
赵天石已经能想象到这卫浴产品以后该有多火了,甭说卫浴,就是那些管道也是用处颇多。
“不用推辞,我们不出钱不出力,从原材料到最后销售都得你们父子负责,两成可以了。”
沈渊也不给他拒绝的机会,已经推着他出门了。
以后若是有需要他们也出银钱的生意,用晚晚的话,叫做金钱投资入股,那样可以多收成。
赵天石也不再推辞,看了看天色,无奈地坐上了马车。
“对了,那些管道你加紧点,我那作坊用的多。”
沈渊交代一句。
“我知道的,放心吧,渊哥,这次已经有经验了,做的快。”
赵天石拍着胸脯保证,赶着马车往镇上去,心潮特别澎湃。
六月二十五,狂风大作,天也阴沉了下来。
“要下雨了,老天爷真的开眼了!”
“陛下万岁万万岁,陛下祈雨真的成了!”
“太好了,咱们终于可以归乡了!”
“赶紧下吧,下的大一点。”
“老天,你快下啊。”
...........
整个通许县都沸腾了。
尽管大雨还没有下来,众人已经开始跑到外面叩谢天恩了。
有的人甚至喜极而泣。
苏晚晚也高兴极了,沈渊说的真没错,皇帝都去祭天了,一定会下雨的。
这下好了,她再也不用偷偷去往池塘放水了。
两个小家伙也是高兴地手舞足蹈,在院子里跑来跑去。
沈渊却是跑到荒地那边安置那些难民。
若是下大雨,原先的茅草棚子自然是挡不住雨的,好在沈渊早有预料,收拾出来了村里几家荒宅。
这些宅子的主人家有的是不在了,有的是搬到镇上或者县城住了。
没家户的和里正打了招呼,有家户的他出铜板给租下。
既然用了那些难民,总不能让人家在风雨中挨淋。
村民们也都在外面兴奋着,没一个回屋的,满村都是热闹。
荒地那边的难民更是喜极而泣,有几个大娘跪在地上,似乎在祈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