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院子里种植的植物已经枯败,死气沉沉地耷拉着,遍地的枯枝败叶。
司遥朝着中间的正屋走去,这才发现正屋的门被木块钉死,就连窗户都被封不露一丝光亮。
“既是王后,为何封死主屋?”司遥的手抚上木板,上面厚实的灰尘附着在她指尖。
灰尘被刮掉后,木板露出些许潦草的字迹来,司遥忙用手掌将其余的灰尘抹去,鲜红且杂乱潦草符咒画满木板!
“招魂咒?”司遥看着门上熟悉的咒语。
黎宛看向山尘,“山尘少侠,劳驾!”
山尘淡淡地瞥了她一眼,一言不发地拔出天命,蓄力一劈,被封住的门瞬间炸开。
浓烈的灰尘瞬间扑面而来。
待灰尘散去,司遥率先踏进了屋内,里面的摆件陈设整齐,并不似外院内空荡荡的。
司遥将屋内扫了个遍,目光落在梳妆台。
她走到梳妆台前,台上的铜镜已被灰尘覆盖,瞧不出原本的模样,她用袖子一抹,得了满袖尘土。
铜镜中倒映出一张白皙小巧,却极精致的脸。
司遥的手指抚上耳后有那道细细的血痕,这是她刚进入巫溪湖时险些被青皮鬼剥皮。
她打开梳妆台上的匣子,里面的首饰已锈迹斑斑,金丝钗,流苏步摇,玛瑙珍珠,将梳妆匣塞的满满当当。
“哟,好东西!”黎宛不知何时到了司遥身后,她面色平淡地从匣子里捡起一支朱钗细细把玩。
司遥侧身寻山尘,只见他站在屏风前,不知在瞧些什么。
她无声地来到他身边,也盯着屏风上的画儿瞧,两人皆未开口。
半晌,司遥侧目看向山尘,目光在他的侧脸上打转,率先打破沉默:“好些了?”
山尘微怔,沉默着,良久后才说:“发现了?”
司遥冷哼,双臂环抱于胸前:“我是猪么?”
山尘笑了。
他指着屏风上的画道:“瞧瞧这个。”
只见屏风上挂着一幅画儿,画上是个粉雕玉琢的女娃娃,身穿华贵的礼服,满脸纯真,而在她的身后,盘旋了一条金灿灿的五爪金龙!
“传说郁善公主出生,天降异相,难不成与这金龙有关?”司遥猜测。
“山尘少侠?”黎宛的声音自两人身后响起,“看看这个。”
只见她手中拿着一本覆满灰尘的书,山尘面无表情地从她手里接过。
司遥的目光越过黎宛,就见她身后横七竖八地摆着数只巨大的梨花木箱子,那箱子已被翻地凌乱不堪。
“上面写的什么?”黎宛说话间靠近山尘,两人躯体几乎快要贴在一起。
山尘微不可察地紧了紧眉头,下意识地后退一步,与黎宛拉开了些许距离。
司遥看着这书上的古文,学着黎宛的模样靠近山尘,继而将下巴搭在他的肩上:“这是史料?”
“嗯。”
司遥说话间,鼻尖快要触碰到山尘的侧脸: “山尘少侠,念念?”
山尘侧脸,目光投进司遥眸色深处,他顿了片刻,这才缓缓开口:“郁善十二年,帝后琴瑟和鸣,百姓安居乐业,但凡事皆不能圆满,王后身康体健,如今已年仅而立,膝下仍无一子,此关乎郁善国运,决不能草率。”
山尘的声线清冷,喉结滚动间,隐约带了点磁性。
“郁善十三年,天降暴雨,一连下了近半月,山洪爆发,淹没无数良田,其中以瓦罐村最为严重,村民流离失所……”
书内详细地记载了此次山洪天灾,听着山尘的声音,司遥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那个被山洪肆虐小村庄。
这是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大雨一连下了近半月。
今夜却不大寻常,天空电闪雷鸣,数道闪电无误地劈在堤坝上,眼见河渠即将塌陷。
瓦罐村里正赵大年脚下匆忙,步伐踩在水洼中飞溅起无数的泥土。
“铛——”清脆的敲锣声回荡这个电闪雷鸣的夜晚。
“你去村尾挨家挨户敲门,让他们赶紧起床,务必把人叫醒喽!”赵大年扯着嗓子吩咐儿子!
“我这就去,爹!”赵小刀头也不回地冲进雨里。
地面泥泞湿滑,他脚下打滑,竟跌了个跟头,吃了一嘴巴的泥,他用力呸了几声,用手抹了一把脸,跌跌撞撞地爬起来继续朝着村尾跑去。
须臾间,雨水越发大了。
赵大年满脸焦虑,抬眼扫了下黑沉沉的天空,这雨像是天破了个窟窿似的,大半个月了,不仅没有减少,反倒是越来越大,他扯着沙哑的嗓子:“贼老天!你这是要亡我瓦罐村啊!”
说完更用力敲了下手中的铜锣,尖锐的锣声被大雨下的闪电轰鸣声遮挡。
“发大水哩!憋睡哩,爬起来哩!”赵大年边敲着锣,边扯着嗓子大喊。
他小跑着穿梭在村里,每到一家就用力砸门:“发大水哩,快起来!”
瓢泼大雨噼里啪啦砸在地面,淹没了他的声音。
他手中提着的铜锣敲得震天响,睡得浅些的村民醒过神来,忽听见发大水,立马从炕上跳起来,将睡梦中的崽子提溜起来:“发大水哩!快快快!”
“你带着孩子往山上跑,额跟着里正喊人!”
“当家的,当心些!”
“晓得咧,晓得咧!”
妇女慌乱地穿好衣裳,将孩子抱在怀中,叫上隔壁一起往山上高处爬。
这个平静的小村霎时间乱成了一锅粥,越来越多的村民带着孩子一道爬山避洪水,男人则是加入叫醒村民的队伍。
稻田的水已经倒灌,瓦罐村已被淹没在洪水中,村民们挽起裤脚艰难地在洪水中穿行。
“来不及了,大家先撤,河渠要塌了!”黑暗中不知是谁喊了一嗓子。
“里正啷个办,还有半个村儿的人没喊起来哩!”村民们目光纷纷投向赵大年,只等他拿个主意。
赵大年眯着眼,雨水让他的视线变得模糊不清:“你们先去山上,额去喊人!”
“这怎么能行?太危险了!”
“俺们都是一个村的,有困难得一起面对!”
“就似就似!”
赵大年用力砸了下铜锣:“都听额滴,全都给额走,额不需要泥们帮倒忙!”
赵大年本是王城七品芝麻小官,瓦罐村地处偏僻,村民过得很是艰苦,他曾自请下放到了瓦罐村,势必要带着家乡村民过上好日子。
一日,他于瓦罐山上发现一种极为细腻的泥土,想到王宫中那些精致珍藏的陶瓷瓶子,脑海里一个大胆的想法一闪而过。
他一拍脑袋,坐在泥浆里哈哈大笑,这可把他的师爷吓得不轻,忙背着人去寻了大夫。
自此,瓦罐村专做陶瓷罐子,做的精美又华丽,村民的生活富足,赵大年经此一事,记了大功,眼见三年评级到了,便被调遣去了别的地方。
他舍不得啊,也不知是舍不得功绩还是舍不得家乡,总之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辞官,他要共富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