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第513节

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第513节

  太子喝了口茶,听到他这空手套白狼的话忍不住瞪他。
  还借他?
  别不是有借无还!
  他现在缺的是地吗?
  这周围方圆百里都是无人之地,他缺的不是地,也是人!
  他这会儿就盼望着明年船能多送些人来,这样洋人和黑鬼简直就是软脚虾,语言不通也就算了,连人话都听不懂,尽是浪费口粮。
  “你那地盘不是被海水冲了吗?你暂时也用不上,不如将你的人给我,我用黄金来跟你换。”
  胤礽不紧不慢开口。
  “那可不行!”胤禔张口拒绝,“我拿黄金有什么用,不能吃不能喝,船不来我也花不出去,人给你,我可就成孤家寡人了!”
  胤礽回了他一个冷笑,“你也知道自己提的是馊主意,我要你的地做什么?这边上不是现成荒地吗?”
  “怎么能一样了?我那是平原,你这是山地,能一样吗?”胤禔狡辩道。
  第355章
  胤礽懒得听他瞎扯, 就那一小块平地也算平原?
  真正的平原在东岸!
  要不是洋人都聚集在平缓的东岸,他们也不至于屈居在了西海岸,当然也有西海岸离大清更近, 补给更方便的原因。
  这个年过去,他就盼着能多送点人过来,手下没人什么都干不成, 守着这块地又有何用?
  金子挖出来能买什么?没有丝绸,没有粮食,连蜡烛都得靠船运过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胤禔吃饱喝足后又给胤礽画饼了, “你这守着金矿没有用, 好不如人先借给我,我去抓些人回来种地, 光咱俩能玩什么?”
  自立皇帝吗?手下人加在一起也才一万人, 其中还有不少老弱妇孺, 有什么用?
  “你守着你的金矿, 我呢练兵顺便种地, 等商船过来,再看送了多少人过来, 沿海看得紧, 大不了从倭国和朝鲜弄人, 我看了倭国的百姓那日子过得狗都不如, 也幸亏被老爷子给揍了一顿, 现在服服帖帖,让他们多生孩子,送到咱们这来。”
  “跟中原比,倭国的百姓那才叫服服帖帖,驯化得比狗还要听话。”
  胤礽动了心思, 这话确实有道理,他也在倭国暂时停留过,跟中原比,倭国确实少了血性,倭王被架空没反应,幕府被架空依然没反应,一点反抗心思都没有。
  起码大清暗地里的反清活动就没断过。
  两人突然想到自己这会儿好像有汉名,名义上皇长子和废太子还被圈禁在京城。
  皇额娘好像说过,会将牢里除死刑犯以外的人清空全都送流放到这边来,应该多是汉人,让他们最好以汉人身份出面。
  “金什么来着?”胤礽看向胤禔,老大的汉名叫什么来着?”
  胤禔翻了个白眼,“金什么金?叫艾爷!”
  “艾大头!”
  胤礽叫了一声。
  胤禔喷了口水,“是艾先森!”
  他愤愤不平道:“什么艾大头?艾先生,懂吗?先生!”
  两人一个选择了金姓一个选择了艾姓,若真在这个地方落根,往后也是两个家族。
  “吃饱了吧,吃饱了将钱付一下,还有这段时间你和你手下那些人的伙食费一块付了!”
  “欠着!”胤禔理直气壮道,“皇额娘可是说了让我们俩出来后相互照应着,账先记着……”
  ***
  一转眼春暖花开,皇帝蠢蠢欲动又想出门了。
  这人是真闲不住。
  宝音将补课补得昏天暗地的四皇子给提留出来塞皇帝北巡队伍里。
  同时十四皇子也得到了他阿玛画的饼,意气风发赶往南疆了。
  宝音忙着今年嘉赏名单,赶在他去北边之前定下来。
  现在无论是铁路还是水泥路都通往北边,坐火车还是坐汽车当天就能到达热河行宫,倒不需要像二十多年前那样长途奔波。
  舒舒服服赶路这事,虽然好,不过皇家还是不忘自己是马背上的民族,狩猎还是老传统。
  嘉奖名单定下,宝音又问起了另一件大事,就是满汉通婚。
  这事到如今两族矛盾越来越重了,若是再不改善后果只有两个,一是汉人屠尽满人,二是满人屠尽汉人。
  后者明显做不到,现在不搞定这件事,到清末民族矛盾更大。
  比如太平天国可是将南边的满族给屠戮干净了。
  满族为什么愿意给洋人赔款?
  还不是满族眼里的大敌是那边的汉人,洋人只要钱,汉人可是要革他们的命!
  清末可就只有京城和东北满人,后来清朝没了京城的满人也有大部分跑东北去了。
  再说新式的枪炮,汽车的出现,原来的马上骑兵可以陆续淘汰了。
  满汉通婚这事办成了,八旗制度基本上也差不多崩溃了,这是个缓慢过程,需要温水煮青蛙。
  “早前不是有人建议扩建城池吗?内城墙看着扒了,允许一部分旗人转民人。”
  旗人虽然享受的福利比民人多,但制约也多。
  这几年宝音连续砍了不少福利,主要是内务府养不起,一部分旗人谋不到差事,也有一部分吃空饷,生活贫困的也不少。
  吃空饷的事宝音心里有数,这个在哪个时代都杜绝不了。
  还有些人拿到的钱只有六七成,满人是铁饭碗,铁饭碗可有砸的时候,后世的工人铁饭碗也没见有端稳过的。
  后世的国营企业破产,合同工清退,都证明了这一点。
  前些年满人死命地生,这几年人口涨不上去也有这个原因,生出来国家不养不就觉得亏了。
  倒是汉人噗噗往外生。
  穷人生、富人生,中间有点家底又不多的反而生不了几个,生了也养不活。
  还是婴儿存活率上涨的原因。
  她默认吃空饷,也是逼一批旗转民。
  “这样,给个税收政策,鼓励满汉通婚,每年收入有一定免税额度,如何?”
  这个时候的免税政策是跟土地挂钩,国家主要财政收入是地税,现在在朝商税转变,商业税已经成为财政收入大头。
  国库年入七千万两银子的商业税收,今年预计有过亿,皇帝表示国库账面上从未有过如此富裕的银子。
  因为银子多,他出手也大方了,时不时免去几个省的欠银。
  “免税?”
  “这个要如何免?”
  不跟土地挂钩,怎么免税?
  宝音笑:“这还不简单,只要符合满汉通婚政策都可以免去人丁税,一对夫妻所生孩子均在免人丁税范围内。”
  人丁税就是人头税,不是免了,而是定额了。
  皇帝闻言看她,“你是想废掉人丁税吗?”
  一对符合条件的夫妇生下的孩子免人丁税,那些孩子跟其他人成婚也在免税范围内,几代下来天下怕是很少有符合缴纳人丁税的人了。
  [这不是民族矛盾迫在眉睫吗?]
  都宣传了很久满汉一家亲,不管什么民族都是华夏人。
  这效果一点也不明显。
  还得出个大招了。
  皇帝忽略过这个话题,说起去木兰围场的事,言语里都是将朝廷交给他。
  他现在给皇子们画大饼,为了不暴露光明正大牌匾上的名字是谁,干脆一个不留都带走。
  不,也还是留了五六七三位皇子。
  满汉融合这事这些年一直是国策,只是之前讲究自愿,效果不太好,满人多是娶或纳汉人女人,皇帝自己带头了,满女嫁到汉人家的还真不多。
  就算有那可是汉军旗。
  上层和底层之间还是有鸿沟的,接下来当然是政策上引导。
  商量完这个正常只限定夫妻,而不是妾后,宝音又说起了出海的事。
  “今年有一艘大船从天津港出发,可有什么话要带过去的?”
  皇帝沉默后道:“吃穿和用的都送过去,再将他二人身边用惯的奴才也一道送过去。”
  长叹一口气后道:“让人给他们多拍些照片带回来。”
  得嘞,这是默认让两人脱离立储风波。
  大概也没人能想到夺嫡这事第一个出局的会是皇太子,也对,皇太子不出局也没有后来的九龙夺嫡。
  宝音拍拍他的肩膀,算是安抚他了,等人一走就骂了一声“该!”
  男人嘴里说着心疼儿子,说到底还是没想到放开手中的权力。
  权力到死都不会放手。
  不过也能明白,一放手那成别人手里任宰割的肉了,就算宝音自己也不会放弃。
  留了三两只小猫,皇帝一拍屁股带着一大群人离京了。
  说是将朝政交给了她,实际上政治中心早跟着他转移了。
  她都快成了他手里的一把刀了,就看她这个刀先磨断,还是刀的主人先老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