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 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 第337节

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 第337节

  他喊洪老五:“五叔,上菜吧。”
  话题又被他带到了红榜上。
  他问陆杨:“有红榜,就够带动几个商户。可不可以这样,定排名,多弄些彩头?把更多的客商调动起来。”
  陆杨提出一个想法,他能完善到后面的。两人很有得聊。
  可以定彩头,但选定多少个?
  最多能拿一千多两银子的货物,排后面的彩头不能少太多吧?
  计划可行,能产生更多的订单,挣到更多的银两,添就添了。要是不能,今年可要赔钱了。
  陆杨说要请账房核算一下,彩头最好是跟布料等同的硬通货。糖酒茶。
  酒不好运输,夏季也不好卖糖,茶可以。
  陆杨倏地灵光一闪,“还有药材!”
  他怎么忘了,他们商号还有药材生意!
  屋里两个伙计,从怀里掏出小算盘,就地噼里啪啦算起来。
  账目出来之前,他们吃饭,聊聊彩头的种类,谈谈拿彩头的名次。
  明天就要开市,洪楚下午还有事情,不跟他们多说。
  他给陆杨留了名帖:“你想明白了,要来摆摊,带着我的名帖,找集市管事就行。”
  陆杨连声道谢。
  黎峰不跟他们同行,还要继续当护卫。
  陆柳走的时候,看了黎峰好几眼。
  到楼下,掌柜的从柜台里拿出打包好的牛肉塔。
  牛肉装好,就是一盘肉,没有塔了。
  他们戴上草帽,再不逛了,回家去。
  这两个时辰的经历,让他们三个人都发虚。
  陆柳跟顺哥儿吃饱喝足,架着陆杨往前走。
  “哥哥,你是醉了吗?怎么软绵绵的?”陆柳问。
  “杨哥哥,你是不是没吃好,怎么一点力气都没有?”顺哥儿问。
  陆杨的手臂压在他们肩头,说:“我今天真是开眼了。你俩难道没听见吗?他计划拿出两千两银子做彩头。两千两银子,彩头……我怎么没这么多钱……”
  陆柳扶着他,说:“昨天大峰回家也是这样,看起来好累。哥哥,没事的,我们在挣钱了。”
  他顺嘴就说:“以后你一掷千金不眨眼!”
  陆杨说:“我的小铺子,一个月挣九两银子都是多的。”
  顺哥儿给他鼓劲儿:“你以后也开大酒楼!”
  陆杨不开大酒楼。
  他现在迫不及待要见财神爷,让人给他点拨点拨。
  难怪乌家那样的富商,在府城只是个普通商号。原来这里面能有这么大的差距。
  洪楚要是知道他以前年入一百两,还会请他吃饭吗?
  不敢想啊不敢想。
  陆杨也想见见他家状元郎,他的心怦怦跳。他找到他的目标。
  第159章 画饼子
  下午回家, 陆杨歇了个午觉,差不多到时辰,就起来洗漱, 收拾收拾, 换身衣裳,带上早备好的礼,到府学接上谢岩,夫夫俩往乌家去。
  礼是几本笔记,都是谢岩整理过的辩论记录。吃喝没拿, 夏季食物不耐放,乌平之也不缺吃的。
  傍晚时分, 街上热闹着,许多躲在巷子里乘凉的摊贩都跑出来叫卖, 在太阳落山的时辰,努力做点小生意。
  陆杨沿路走着,跟谢岩说民富路那边的景象。
  谢岩穿着蓝色袍服,陆杨把他的袖子扯扯, 跟他比划,说天上都是这种布料。再说附近小集市都开起来了。还有钱庄里众多老板、掌柜的,排着队兑银票。真是热闹。
  谢岩看他这个兴奋劲儿, 知道他对大集之事动了心,就说陪他一起去。
  “我过两天就休沐了,正好赶上最后一天, 我跟你一起。”
  陆杨要等等看。他跟谢岩说:“这次大集去不去都行, 我们的货不够。还好一年有四次,下次就在九月,错过不遗憾。我这会儿不好说, 等回家跟你细细说。”
  谢岩看他说起“错过”,也没多少难过情绪,脸上才见了笑。
  他俩过来,赶上晚饭,在乌家吃一顿。
  乌平之见到他们很惊喜,领他们进屋,说:“我还说过两天到你们家去坐坐,正好谢岩休沐,好好跟他聊聊文章。”
  有客人,他就在饭厅摆桌。
  跟上次招呼陆杨一样,还叫小厮抬了冰盆过来。
  陆杨上次过来,没细看。这回跟谢岩一块儿来,就多瞄了两眼,才发现乌平之家里都挂了帐子。在饭厅吃饭,都没蚊子咬。真好。
  他把笔记递给乌平之,席间就聊几句家常。
  饭后,三人移步到书房,说说正事。
  乌平之的书房收拾过,杂物摆件都搬出去了,现在只剩下笔墨书本。
  谢岩走着、瞧着,说:“好简朴,像回家了一样。”
  陆杨:“……”
  乌平之笑道:“你夫郎花心思给你布置书房,就落个简朴的评价?”
  谢岩没有那个意思,他说的简朴,对应的词是“花里胡哨”。
  他牵着陆杨到桌边坐,跟乌平之说:“我夫郎找你有事,要耽搁你一会儿。”
  乌平之看向陆杨,问他:“是生意的事?”
  陆杨点头,兴奋犹存,他简要说起大集的事,问乌平之:“你家商号有没有去大集上占摊位?一般能卖多少货?你对洪家了解吗?他家是个小哥儿出来当家,你听说过吗?”
  乌平之表情连变,以惊讶居多。什么黎峰去给洪楚当护卫了,什么他们能到大集上卖半天的货,都让他十足惊讶。
  乌平之说:“我家商号不去大集。你们才开商号,可能对别家商号不了解,我给你们说说吧。”
  一家商号开起来,绝不可能只做一样生意。就像很多富贵人家的家业,会有田产庄子,也会有铺面作坊。
  商号会有主营和副业,主营抓自己手里,副业多是占股。
  以布商为例,像三水县那种小县城,乌家一家就能独大,别的布商都是做点小生意糊口,不成气候。
  到了府城,乌家的作坊不算小,但大布商有好几家。他们避其锋芒,没有壮大发展。
  做布料生意,先有棉花、生丝、麻料等原料,再有织染作坊,然后是门面售卖。一般小商号撑不起这么大的家业。
  府城布商,以凌家为首,白家次之。在布之外,这些大商号还会购置茶田,开个炒茶作坊,再来卖茶。还会入股一些旁的作坊,只要能挣钱,他们就要入一股。
  有好的铺面,也会买下。这些铺面,会用来卖布、卖茶,卖其他作坊产出的东西,也会卖别的游商送来的货物。一年下来,营收几何,就看掌柜的本事了。
  商号的名头摆在这里,谈的生意不止一样。还能承办外地客商的订单。
  乌平之说:“我爹有个老朋友,常年需要布料、粮米、茶叶、药材、皮料等货物,来回路远,都是承办给我们家,我们请镖局的人送货过去。中途有变故,会请人来告知一声。做这种承办的生意,利润不多,胜在稳当。每一样货物都能卖出,不会积压在仓房里。”
  说到这里,乌平之喝了几口茶,才继续道:“我家这几年十分低调,早年这些货物都能自家承办,现在多数都是在外采买。”
  大商号等于大肥羊,他们父子吃尽了苦头,才保住这份小家业。
  如今除却布料生意,旁的只是占股,再有几家不挂名的铺面经营。所以每年要来府城查账。只有布庄,查账要不了那么久。
  乌平之说:“洪家的商号是鸿运,他们家是靠码头发家的,承办的生意极多。只是有码头做掩盖,各处不显眼,相比起来,在城内的名声,不如凌、白两家响亮。
  “做承办生意,作坊捏自家手里,才能挣大钱。洪家肯定懂这个道理。他们家看似张狂,其实很谨慎。码头做掩饰,这些货物一批批的运出去,谁知道哪批货是洪家的生意?”
  至于洪家的当家人是个小哥儿,乌平之倒是听说过。
  “往年应酬的时候,我听见一些府城商人议论,说是洪家有个小哥儿在外走动,现在都是当家了的?”
  陆杨听了好多,难得有难以消化,想要做笔记的想法。
  谢岩懂他,在旁速记下来,回家还能看看。
  陆杨拿几张纸看,说:“他现在是洪家二当家了。”
  乌平之“哦”了一声,说:“大集挣钱,可以扬名。我家是布商,过去卖货就跟凌、白两家撞上了。而布料挣钱,洪家的布庄不如凌、白两家出名,承办自家的生意却足够,大集上肯定会摆货。我们家不去凑这个热闹。”
  他做生意很有眼光,之前投钱给陆杨印书,说印八百本,就是八百本,卖到最后,一本都没加印。也没砸手里。
  去大集能挣多少钱,他给出大致的数额,一千五百两银子打底,上万两银子也有可能。问过陆杨的存货,以及他想要卖药材的打算后,乌平之凝眉想了想,给陆杨出个主意。
  “府城的酒楼饭馆和干货铺子肯定有山菌囤着,寨子里送货快,这批货就能先调用。如果你要去大集上做生意,不要怕少挣,也不能怕赔钱,货物充足,先把名声传出去。我估计这些商铺的存货加起来能有个五千斤左右。你以市价调用,货到立马给他们送去。
  “再是客商的生意。六月了,更多的山菌都长出来了。你们可以说说季节的影响,定下出货日期,把日子安排好。卖货,不一定要出现货。好货不怕晚。如果能谈成延后出货的订单,你们应该可以挣到三五千两银子。这会让你们忙上一年。加上药材生意,能有个万两银子左右。”
  谢岩一听没货也能去摆摊,立刻在桌下踢乌平之。
  乌平之莫名其妙:“你踢我做什么?”
  陆杨呵呵笑道:“有人要刺杀洪楚,他怕我被波及。”
  乌平之:“……”
  他喝杯茶,稍作思考,说:“要么还是别去了。”
  陆杨笑得压不住唇角:“富贵险中求。你们好好读书吧!我要去挣钱!”
  万两银子,哈哈哈哈!
  陆杨仰天长笑,捧腹大笑,还想到地上滚几圈。
  乌平之:“……”
  区区万两银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