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 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 第108节

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 第108节

  陆柳记下来了。改天找姚夫郎问问,要是有多的米糠,可以给他喂兔子。
  两只兔子都饱着,陆柳给它们添一碗水,堆些稻草到笼子周边防风。
  黎峰收拾好东西,送骡子到畜棚,陆柳就陪他一起喂骡子。
  “二黄不在家,还怪想它的,不知道它会不会想我们。”
  黎峰说:“应该会想吧,它巴掌大的时候就是我在喂的。当爹又当娘。它敢不惦记我。”
  陆柳听得直笑。
  他没见过小狗崽,好奇问:“真的只有巴掌大吗?”
  黎峰点头:“对,很小,我一只手就握住了,它趴我手上,一直舔我手腕,呜呜呜的,叫得跟哭一样。当时还有两只狗崽,不大亲我,我为着配对,留了二黄,又把大黄捉回来。”
  这就几年前的事,说起来好像过去了很久,黎峰有些唏嘘。
  “二黄都娶媳妇了。”
  陆柳看他言语间有点感伤,尝试缓和气氛:“嗯……二黄现在这情况,像是入赘了。”
  黎峰重重叹了口气:“哎!”
  陆柳不知怎的,被他的忧伤逗笑了。
  他知道不该笑,可还是笑了。憋都不憋住。
  黎峰喊了他两声,不与他客气,把他抱回屋里,好好揉搓亲吻了一番。
  陆柳被他亲得脸上一片潮红,等到泡脚的时候,热气一蒸,都要坐不住凳子,身子扭来扭去。
  晚上没二话,吃了个鸡。
  隔天清早,陆柳睡了会儿懒觉,迷迷糊糊睁眼时,黎峰又给他做好了饭。
  今早吃烫饭。
  这个简单,黎峰发扬一锅炖的精神,还很大方,肉跟菜都比陆柳给的多,一碗端过来,陆柳都心疼了。一边心疼一边干了一大碗。
  吃完饭,夫夫俩先学习。
  陆柳从包里拿出哥哥给他的认字小本本。
  为着一次多认几个字,陆杨排序了,谢岩照着写,写的是大字,还装订成了小册子。
  巴掌大的书,薄薄一本,最开始两页,都是两个字,第一页是陆柳的名字,第二页是黎峰的名字。
  最后两页,依着陆柳的要求,谢岩给他临时加了“大小”二字,陆柳可以自己组词,认出大峰和小柳。
  然后他还让哥夫写上了哥哥的名字。谢岩夹带私货,一张纸上四个字,上面是陆杨,下面是谢岩。
  陆柳直接忽略谢岩二字。
  名字后面是数字,一到十,各占一张纸。
  往后就是铜板、银子、金子,这也各占一张纸。
  再往后就是例子了,一文钱、一串铜板、一两银子、一两金子。这里有重复的字,为着好排序,也是各占一张纸。
  这都好记,他念两次就熟悉了。所以又加了数字,一百、一千。
  一百文钱等同一串钱,一千文钱等同一两银子。他会算,也记得清楚。
  早上学习相当顺利!
  他开始还说,这样写,会不会太浪费纸了。
  谢岩说,这纸是一大张裁小的,本来就是一张纸写了很多字,他就放心了。
  和小册子配套的,也有字卡。
  陆柳最会认“大小”,别的都慢,他挨个比着来。
  黎峰没有小本本学字,只有一摞散字卡。
  字卡右侧划短横,做了顺序标记,一横是第一张,两横是第二张,以此类推。
  他要是记混了、不确定,可以先整理字卡顺序,照着顺序背一遍。
  黎峰记性好着,他们不识字的人,就是强记强背,忘了就要吃亏。温习两轮,他听陆柳嘀嘀咕咕的念字,里面有他俩的名字,心也热乎了,也要学名字。
  陆柳就教他念大峰和小柳。
  要问姓氏去了哪里,陆柳就戳他心窝窝:“嘿嘿,被我放心里了。”
  黎峰手动戳他心窝窝:“是这儿吗?”
  陆柳摁住他的手:“不能乱戳,要伤了我的心。”
  早上就在愉快的学习里度过。午间,陆柳弄饭,黎峰拿好银子铜板和算盘,又抽空收拾收拾屋子,找出合适的木头。
  他们这儿靠着山,木头多。简单的木匠活,黎峰会一些。比如说做个凳子、桌子。复杂的不会,比如说桶、盆。
  桌子也要分难度,常见的小炕桌、方饭桌,他会做。像柜台一样,好长一条,他不会弄,怕塌了。
  这些不会的木匠活,就要去找老木匠干。
  挑好木材,也到时辰吃饭。
  饭间,黎峰跟陆柳说了蜂窝价钱的事。
  “你怎么不问我?”
  陆柳本来想问的,记起来他这是做生意,做生意要挣钱的,就没问了。
  黎峰顺嘴夸他聪明,然后跟他解释:“谢岩那朋友出手太阔气了,这个蜂窝,正常也就八钱银子左右,要是不景气,七钱多点儿也能卖。一两的价钱,本就溢价了,以后还有生意,不能一开始就叫高了。九钱也很多,留个一钱的利,我们一半,给你哥一半。大家一起挣钱。”
  陆柳就是这样想的!
  “我真聪明!”
  这算开门红了。姚夫郎跟他玩得好,这个生意做成,寨子里就都知道他哥哥有好门路。真好。
  陆柳还说了羊汤的事:“哥哥教我去膻味了,下回有羊肉,我割一点炖了试试看。”
  黎峰听了就馋,“行,我看看大猛有没有猎到羊。”
  陆柳眼巴巴的,他又说:“给你拿两斤送人。”
  陆柳笑了,“你真是个好人。”
  他说完,记起来乌平之说这句是拍马屁的话,换了一句夸:“大峰,你真是好男人。”
  明明没区别,黎峰愣是听出了区别。
  好人是别人,男人是自家人。
  别人是没有关系的人,男人是一个窝里睡的人。
  他高兴,饭都多吃了一碗。
  两个人的碗筷好收拾,陆柳手脚麻利,餐盘端去灶屋,不一会儿就擦干手出来了。
  黎峰赶好骡子车,把木材都装好了,顺路捎到木匠家,让人把桌子打出来。
  陆柳捂着心口,真感觉到了火热。
  等桌子打出来,货品摆进去,就有个铺子的样了!
  他们出门,又经过姚夫郎家。
  姚夫郎招呼他们:“吃饭了吗?”
  陆柳笑眯眯的:“吃完啦,现在去新村分钱,我们买了很多米面回来,还有油和大酱之类的,你记得来找我!”
  姚夫郎忍不住笑:“你怎么不跟你哥哥好好学学怎么叫卖?我怎么记得找你?价钱呢?你卖东西不说价啊?”
  陆柳呆住。
  对,价钱是什么?
  他都没顾上回话,车子稳速前进,盘旋着绕几个弯儿,就看不见后面的姚夫郎了。
  他问黎峰:“大峰,我们怎么定价啊?”
  黎峰说:“县里怎么卖,我们就怎么卖。”
  他们拿货价低,就足够挣钱了。寨子里做生意,不好抬价。
  到底是山里人,手里攒点银子不容易。比方说米,一斤米就算贵出半文钱,十斤就是五文钱。
  五文钱听起来不多,可米每天都在消耗,一家子算算账,觉着去县里还能搭着散卖点山货,就直接去县里了。除非实在忙,走不开,少买一点应应急。
  之前寨子里有人做货郎生意,没有门路,也不敢大量进货,挣的就是跑腿费了。
  和县里一个价钱,陆柳就知道怎么说了。
  到寨子中部,黎峰转道去木匠家,跟人说了要求,也为铺子做宣传。
  “我家要开个小铺子卖些米面油盐之类的东西,都跟县里一个价,往后叔叔婶子要买货,可以到我那儿。我也收干货,搭着卖点本地酒。平常我夫郎都在家,随时可以去。”
  陆柳跟他站一块儿,木匠家的媳妇夫郎都打趣他:“县里人是不是都爱做生意啊?我们早几天就听说了,没想到你们风风火火的,这都办起来了?”
  陆柳笑起来显傻气,瞧着真诚。
  “我也没别的本事贴补家里,搭着卖卖东西。”
  他突然灵光一闪,说了句伶俐话:“你们方便了,我也能挣几个铜板,大家都好了!”
  他看哥哥说话,都说客人怎么怎么好,没说为着自家的这个那个。
  还太生疏,就憋出一句。
  一句也够用了,院里人都是笑:“跟县里一个价,那真是方便了。盐呢?盐也一个价吗?”
  盐要盐引,一般人做不了这个生意。
  从县里原价拿回来,再原价卖出去,图啥?
  陆柳有点紧张,看向黎峰,黎峰点点头,他就跟人说:“也跟县里一个价,这不是大家方便吗?哪家哪户吃饭不要盐?我们铺子开起来,不会少了盐。”
  日常生活能满足,寨子里的生意就搂过来大半了。
  有的货不挣钱,有的货挣钱少。这都不是主要的,聚人才聚财。
  陆柳还没学成语,不知道集腋成裘,但他知道碎布头攒多了,也能做衣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