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但人呢?难道也藏起来?
“到高云桐那里去。”凤栖简洁地说。
屋子都靠着,有他们在,会安心得多。
她俩躲在高云桐的卧室里,高云桐说:“别慌,军队会溃乱,我猜到了。这种急乱,根本没有人组织起来,士兵们也是各自为政,只仗着自己有刀兵才放肆,所以反而不足为惧。”
他抚慰地看了她们俩一眼,闪身出去,还带上了门。
他在对外头的人说:“蔡虞候,咱们这里你是官身,斡旋这些小兵,只管拿出并州大营的气势来。”
凤栖暗道:原来他并不是一群人中地位最高的,但大家又都听他、服他,除了自家有两把刷子外,曹铮应该也是给了他一些信任和权力的。
果然,一会儿外面就扰扰的乱起来。
听脚步,大概是两个人闯了进来,一开门就大声嚷:“你们是干什么的?”
这会儿被称为蔡虞候的,平时被大家叫“老蔡”,是个性子沉稳的男人,路上不怎么说话,只是常憨憨地笑,这会儿开口,倒也颇有官威:“我们是并州大营的,本来是凭节度使曹将军的钧命,来忻州传递消息现在,这消息是不是不必传了?”
闯进来的人愣了愣:“呃……刺史已经被捉了。忻州大概是保不住了。”
蔡虞候说:“胡闹!忻州只有刺史一个当官的么?权知忻州府,总有人吧?府下小吏难道也一个都没有?”
城中游勇溃散,哪里还听官府的召唤!
但是这么冷静而居高临下的问话,倒是挺能唬人的。
闯进来的兵卒半日说:“我管不着了!自家小命要紧。”
“刷”的一声,大概是亮了兵器,但不知是哪一方亮的。
凤栖屏住了呼吸,忍不住从门缝里悄悄往外看。
拔出刀的是自己这一方。
而慌乱的是闯进来的两个小兵:“你们干什么?!别以为我们怕啊……”
事实上已经怕了,两个对五个,气势上也远不足。所以两个小兵边虚张声势,边一步步往后退。大概是平时疏于操练,动作很蠢,一下子就被拿住了,手肘上麻筋一敲,握不住刀剑顿时撒手了。
高云桐说:“虞候,先不忙着动手。这两个劫掠,罪不至死。先拿到知府那里刺史不在,知府理应将城里管起来,外敌围城,此刻更是不能自乱,自己乱了,命都保不住。”
他转头向那两个被摁住了的士兵:“你们是忻州的厢兵,额角、脸颊或耳后都有刺青,靺鞨冀王有备而来,若是攻破忻州,第一个要屠的就是军士。你抢了再多金子,又能带得出城门享用么?”
那两个士兵顿时垂泪:“我们……也知道。但事到如今,只盼着城破之后能侥幸逃出去。逃出去,总得有钱傍身才能活得下去……”
另一个说:“哪个想当这狗..日的兵!关的饷都填不饱自己的肚子,家里还有老婆孩子嗷嗷地等一口饭……”抹了一把泪:“给朝廷卖命,不值!空饷和钱粮都进了当官的腰囊!”
朝廷和地方沉疴已重,唯有官家在一群佞臣的马屁话中全不自知。
高云桐好一会儿才说:“你说的并没有错。但是接下来不是为朝廷卖命,是为自己。”
刺史衙门和知府衙门并不在一起。知府此刻也吓得筛糠,躲在衙门深处不肯出来处置事务。门口的大鼓都给人敲破了,受苦的百姓捶胸顿足的,大声喊冤。
先喊的是家里被当兵的劫掠了。
后来有几个急了也不怕丑,捶着胸脯喊:“奸了人,打得奄奄一息的,官府也不管吗?!外头还没打进来,自己人先就把自己人给弄死了吗?!我那可怜的女儿!……”
高云桐把两个到客栈抢掠的士兵往衙门口的台阶边一丢。两个人都捆着,毫无嚣张的模样了。
而蔡虞候对大门喊道:“我是并州大营的虞候,重要的事求见知府,知府若不见卑职,只怕靺鞨军说要‘屠城’,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躲不过了!”
四周寂静了片时,接着有人哭起来,也有人叫起屈来,还有的跺着脚:“一个都逃不过,还不如搏一搏!横竖都是死!”
知府衙门的朱漆大门开了一条缝,露出一个脑袋说:“有凭由么?”
“没有凭由,也进不了忻州的门。”蔡虞候笑了笑,掏出凭由晃了晃,“我们都有。”
“进来吧,知府在二堂忙着布置军务。”强行往知府脸上贴了个金,又赶紧把几个人救命稻草一样请了进门。
也不知里面谈了些什么,但衙门口是开了,知府柳舜亲自出来对围观的忻州百姓说:“马刺史虽然被俘了,但是忻州军民只要一心,我们还是可以抗一抗靺鞨人的!刚刚并州大营的几位已经和我商议了求援的事,大家伙儿众志成城,只要熬到援兵来到,忻州就有救了!”
这话终于给所有人燃起了一些希望。
到了下午,忻州的几座军营里,从都司虞候开始整顿军务,杀人、侮辱妇女者军法处置,当场处死了六七个;伤人、抢掠者被摁跪在忻州最大的市集上狠狠打了一顿军棍,几十人拖着血淋淋的脊梁示众。
军心安定,民心也渐渐安定多了。城中招募壮汉再次加固城防,准备礌石、火油和箭镞,秣马厉兵,终于有了开始好好做防务的样子。
高云桐再一次站上忻州城墙,看士兵和民夫们准备作战,也观察城外的景象。
一面面海东青旗被北风猎猎地吹着,军械环围在城墙四周;几百座网城,成千上万的连营一直消失在山坳的转角处;不远处的山上竖起了比忻州城墙四角的哨楼还要高的简易望楼,隐隐还能看到上面的人影。
最触目惊心的,是北城外竖起了好高一座栅栏,栅栏上吊着几个人:中间一个特意给换上了展脚幞头、朱红襕衫,断掉的一条腿还穿上了皂靴,凄厉的呻.吟声传到城墙边;旁边三个则穿着皮甲,都奄奄一息地垂着头。
会汉语的靺鞨士兵在城墙下高喊:“刺史已经被俘了,现在投降,饶刺史一条命,也饶城里人的命;现在还敢顽抗,就屠城!拿你们的尸骨筑京观!把你们的妻女带回咱们白山黑水里赏给谋克猛安的兄弟们!”
高云桐肃穆地看着断了腿的刺史马靖先,好一会儿方问:“靺鞨人能信么?”
也是好一会儿,身边方有忻州的将士回答:“不能信。即便不屠城,城里也必遭劫难。”
应州就是最好的榜样。确实没有屠城,但为了搜取粮食,富户和穷人都经了几轮洗劫,当时就死的想想还是幸运的,接下来缺粮的城市必然是易子而食、冻馁成一具具饿殍。
高云桐又看看左右,仿佛有一点笑影在嘴角噙着:“那么,刺史要救么?”
这次沉默的时间更长,因为不好答话。
最后,才有个人嘀咕:“就算想救……也得有本事救呀。”
多行不义必自毙。
大家冷眼看着忻州刺史马靖先拖着一条断腿,先还嚎叫着求饶、让忻州军士出来救他;后来就只能在寒冷的北风里呻.吟,呻.吟了一整天。忻州城里的人像没有看见他的痛苦形状一样,自顾自加固着城墙,把礌石和箭矢搬运到雉堞边,张开强弩对着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