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为人民。”明月想也不想。
  “谁是人民?”
  “我们这样的,就是人民,还有很多朴实的,好好过日子的,都是人民。”
  秦天明道:“你不怎么上网,不知道你说的这些早过时了,不是我觉得你过时,网上什么新思想都有,等高考完,你上网逛一逛,就知道了,对了,网上骂他的人很多。”
  “骂谁?”
  “你刚才说的他。”
  明月道:“我爷爷说他是好的,我看他的书,也觉得他是好的,一个想着人民的人如果被骂,只能说,骂他的人,不是跟人民一块儿的。不管人家说什么过时不过时,有些东西,永远不会过时,就好比我们做人,第一要务就是应该善良,这点永远不过时。”
  秦天明点头:“我也这么想的,我们应该善良。李明月,你说咱们二十年后,想法会变吗?”
  明月道:“有的想法可能会,有的不会,无论长大后我们干什么工作,在哪儿过日子,一定要记得,做人首先该善良。”
  两人相视一笑,有种共同的愉悦认定。
  教学楼已经黑掉,宿舍楼亮起灯,学校里种着一年四季长青的绿植,成淡淡的灰影,两人在灰影里,又吃了个卤蛋,明月忍不住笑了,刚才她们说的话题很大很大,这会儿,成了“小人儿”,只对卤蛋的味道回味无穷。
  明月在周末的时候,知道了李秋屿回子虚庄的事。
  她再见着李秋屿,有些别扭,她不会因为外人说几句什么,就疏远他。她心里隐约希望他那些动作代表的是什么,又觉得不对。乔老师在一堂作文课上,公然教育大家,不要早恋。又普及了许多东西,尤其提醒女生,要警惕异性,不管是马路边的陌生男人,还是熟人。
  一个早成年的大男人,如果对未成年动手动脚,就是变态,是犯罪。
  这句话掷地有声,乔老师没看她,明月却觉得是对自己说的。下了课,真有人回忆起小时候,被亲戚摸,光知道害怕不知道怎么回事,大了才懂是猥亵。明月想起棠棠的事,她好像一面对李秋屿,就什么都注意不到了,她一开始就信任他,喜欢他,他的形象如此完美。
  李秋屿跟她说了奶奶的事,明月暂时忘却乔老师,看着他的眼,他眼睛真好看,这样好看的眼,已经回过一次子虚庄,替她看过家乡的风光了。
  “奶奶给你做豆花吃了吗?”
  “她擀的面条,做的很好吃。”
  “你吃了几碗?”
  “两碗。”
  “我奶奶吃几碗,你注意了吗?”
  “她吃了一碗。”
  “满满一碗吗?”
  李秋屿笑了:“那碗看着不小,一碗也不少。”
  明月心道,这很好,奶奶还能擀面条,还能吃一碗面条。她想起小时候李万年讲<a href=https:///tags_nan/sanguo.html target=_blank >三国,说诸葛亮干的多,吃的少,这就是人要不行的兆头。她当时非常难过,起小就明白,一个人吃不下时,就糟了。
  “麦苗出了吗?”
  “出了,我找你八斗叔时注意到了。”
  “杨树叶子掉了吗?”
  “掉了,我车前头玻璃上落好几片。”
  明月心道,我离开家后,再也见不着春天跟秋天了。春风吹不着她,秋雨也淋不湿她,她其实只见了十五回子虚庄的春秋。说不定,她这辈子就是这个数。
  李秋屿微笑:“还有要问的吗?你们庄子里有人盖新房子呢。”
  明月说:“八成是给儿子娶媳妇的,要盖楼。”
  李秋屿打开后备箱,那儿有辣椒,还有鸡蛋,明月一下认出:“这我奶奶串的,我也会。”
  “回家咱们炒鸡蛋吃好不好?”
  两人便一道去买菜,回家炒鸡蛋。明月蹲地上剥葱,说:“小葱才好呢,野葱也好,这个葱太粗太老了。”
  她觉得这样多好啊,乔老师为什么告诉她那些,扰的人心烦。她好端端地跟李秋屿过着日子,干嘛指手画脚?想到这,她就不愿意深想了,跟李秋屿聊秦天明,说她上网和人吵架。
  “秦天明平时看着可稳重了,居然跟人吵架。”
  李秋屿说:“现实生活中,大家可能彼此还愿意客气客气,到了网上,看不见,摸不着,谁也不认识谁,说话容易没顾忌。”
  明月站起来:“她说网上新思想很多,我不上网,你知道什么是新思想吗?”
  李秋屿靠灶台边笑:“新思想就是,一群人喜欢指点别人,证明自己是更进步的。其实,真正的新思想没多少,都是些别人早已想过,又被拿出来说的,还可能被曲解了。”
  “比如什么呢?”
  “比如,”李秋屿略作思考,“比如我现在批判你的奶奶,你的奶奶,不够了解你,也没有给你提供好的物质条件,像你们这样的家庭,非常落后,只能让后代受苦,这样的家庭,不该再繁衍下去。你们这样的人少了,世界才能越来越好。如果有人发表这样的看法,你同意吗?”
  明月摇头:“不同意,这么想太傲慢了。”
  “但这样的观点抛出来,注定有人接受,有的人可能回想自己的生活,发现真是这么回事,任何一个观点,都会有人赞同,有人反对。等你长大,也许还会有人告诉你,女性要独立,不要结婚,结婚只是牺牲,男人都是自私鬼,自由最重要。我先不说这些对和错,现在网络慢慢发达了,社会也在发展,会产生越来越多的观点,不管你接受不接受,它们注定会铺天盖地涌到你跟前,你现在还小,主要任务是考大学,接触得少,你一旦进入社会,这些东西就会影响你,你会怎么做呢?面对所谓的各种各样的新思潮?”
  明月凝神想了想,说:“少上网,过自己的日子,让别人去吵。”
  李秋屿笑起来:“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明月说:“不管有多少种观点,有些东西一定不会变,我跟秦天明说,无论我们长多大,都不能忘了做人第一得善良。”
  李秋屿注视起她,久久不说话。
  “我说错了吗?”
  “没有,我这次见到你奶奶,想有的人一辈子可能都没离开过那个不大的小村庄,但不妨碍她做人是成功的。她可能没什么文化,不懂的东西太多,只要懂怎么做人,就已经超过世上很多人了。”
  明月有点羞涩:“你要说给奶奶听,她肯定嘴上不说什么,心里会美的。”
  她犹疑问道:“可还是多读书,当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更好吧?”
  “理论上是的,”李秋屿又很快否定自己,“也未必,不要对这种人产生太多幻想,过分崇拜他们。他们也许确实拥有真才实学,但他们也会有错误的判断,自大,充满错觉。你要尊重的是知识本身,但拥有知识的人,比如一个学历很高的精英,有钱有地位,他的心,倒未必比得上像你奶奶那样一个卖豆腐的乡下老人。”
  “就算我遇着一个大学教授,他说的话,我也能怀疑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