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肖元明笑道:“那铁定不会。”
  “那就成。”
  然后,肖元明又带着人去了公社小学那里,跟他们说了一下重建小学的事情。
  李容哲也跟着一块去了,毕竟重建公社小学这样的事情,身为队长的他怎么可能不去呢?
  除了他之外,还有其他十几个生产队的队长也来了,大家是约了时间来的,他们还早到了一会,就在这儿先等着了。
  他们这个公社下面有十几个生产大队,也就说这个公社下面有十几个村。
  而公社也就是相当于一个镇了,只不过现在叫人民公社,到了80年代,所有的公社就解体了,恢复了乡镇的名称。
  这十几个生产队的队长都来了,他们除了本人自己来了外,还带了一两个得力的干将来。
  所以等到肖元明李容哲带着贺子文一行过来的时候,就看到了前面乌央央的三四十个攒动的人头,不知道的还以为发生啥事了,一下子聚集了这么多人,把贺子文都吓了一跳。
  李容哲忙解释“这些都是我们公社下面其他生产大队的人。”
  贺子文才松了口气,他也没想到现场有这么多人在,看来大家都还挺重视这个事情的。
  可不是嘛!
  要重建公社小学,还是有人资助的,大家在得知这个消息后,都兴奋的,哪个生产大队下面没有孩子?
  大家的孩子都要读书,肯定是希望能建得好一点,孩子们也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啊。
  所以这些人在得知了消息后,也各自赶了过来,看看是否有帮得上忙的地方。
  李容哲道:“阿文侄子,怎么样,这里重建小学,好弄吗?”
  贺子文看了地形后道:“我觉着在原来的小学那里重建,还不如重新找个地方盖一所小学。这块有点偏了,距离远不说,有一段路还不太好走,孩子们上学放学也不方便,那里全是黄泥巴路,一下雨,孩子们脚下肯定沾得全是黄泥,来去上学路也远。”
  众人纷纷表态,七嘴八舌的说着各自的意见,一致认为这儿确实有点远了,路还不好走。
  不过又有人表态,说是建个小学,其实他们村子都远了,孩子还小,要是让他们自己来去上学,很不方便,大人一天到晚要忙田里地里的事情,哪有空天天接送。
  一些离得远些的生产大队队长慢慢的就没了兴趣,也有的建议不如在这里建个中学,其实他们这块真正紧缺的还是中学啊!
  整个公社里只有一所初中,还是破破烂烂的,里面的学生也不多,大部份学生都去县城上中学了,但是县城远呀,通车又不方便,中学的名额也紧张,好多孩子念完小学,中学都没得上。
  大家七嘴八舌的说着不如重建个初中呢。
  到底是重建小学,还是初中,这个事情大家需要再重新商议,会议定在明天下午的两点,让各自做好提议,在会议上提出。
  会议就在公社的党支部会议室召开,十几人就此展开了一个激烈的讨论,不仅小学的校长来了,中学的校长也来了。
  两位校长都想自己的学校被修整一番,有更好的师资条件,可以更好的教书育人。
  小学的校长,是隔壁一个生产大队的知青,是68年下乡的那一批,因为在本地结了婚,生了孩子,就放弃了回城的名额。
  后面恢复了高考,又因为有家庭的负担,还要处理学校的事情,他既是校长又是老师,负责三个年级的教书,所以平时自己的书都没有时间看,导致高考失利,差了十几分,又加之他年纪比较大了,都三十好几了,干脆歇了心思,一门心思在这里教书育人。
  中学的校长是一位四十多的中年男子,是山县本地人,教书有好多年了,一直兢兢业业,因为学历问题,得不到什么升迁,看着破旧的学校,也申请不到经费,现在听到可能要重建中学,他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跑了过来参与会议。
  此次会议吴县长和县委书记也都到场了。
  说起来吴县长,肖元明也是认识的,他就是吴凤霞的爸爸,当初吴凤霞被坏人掳上山,还是肖元明和贺皎皎救的她。
  当时吴县长为了感觉谢肖元明和贺皎皎,特意表彰了他们,还送了一台缝纫机,肖元明家的成分也因此由地主阶级变成了根正苗红的农民,村里人对肖元明家的看法也是因此而改变的。
  所以吴县长在看肖元明时,也是分外的热情,不外乎其他,当时他女儿能考上京城大学,贺皎皎出了很大的力,给了凤霞不少学习资料,还有一些习题,不然以他女儿的实力,考上京城大学,还是有些难的,但考上个普通大学没问题。
  可是京城大学和普通大学是有很大差别的,一个是国家最高学府,从京城大学出来的孩子,只要将来不出错,进入国家政委当个机关干部,是绝对没问题的。
  但是普通大学出来,顶多分配个工作罢了,他虽然是县长,却也不好为女儿的工作去谋私。
  所以在这一点上,吴俊的心中是很感谢肖元明和贺皎皎,一个是救了他女儿,一个是给了他女儿一个光明的前程,都是他吴家的大恩人。
  没想到肖元明现在还要出资重建小学,真的是当代年轻一辈的楷模啊!
  第498章 以名字命名
  现在他女儿在京城上学,跟贺皎皎既是同学,也是好朋友,听说还合伙搞了个什么服装厂,凤霞在京城还自己买了房子,又找了个好对象,凤霞前阵子还打电话回来,说是年底要带回家来。
  吴俊心中满意不已,也更加定肖元明和贺皎皎就是他女儿的贵人,不然他女儿哪会有这般好的人生?
  所以吴俊在看到肖元明的时候,十分热情的上前与他握手“肖元明同志,好久不见,听说你的生意是越做得越来越大了,却依旧能想着建设家乡,是当代年轻人该学习的榜样,这样吧,等学校重建完,我这边提议用你的名字命名,如何?”
  重建个学校出来,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笔政绩,对孩子对百姓来说都是一件好事,自然引起高度重视。
  再者肖元明做了好事,他也愿意让大家都记住肖元明的这个恩情。
  毕竟这可是六千多块钱,不是六十块钱啊!
  六千多块钱,得一个工人不吃不喝的干十二年啊!
  有多少人挣了钱,是愿意拿出这么一大钱来的?、所以给人家一个名字怎么了?
  吴俊觉得这很合情合理。
  肖元明有些受宠若惊,他本想着只是资助一番家乡的学校,可没有想到要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啊!
  大家也觉得很合情合理,人家出这么多钱,留个名确实很正常。
  名字商定下来了之后,便是商议重建学校的事情了。
  下半场会议,几乎是两个校长的主场。
  两个校长说得激情四溢,唾沫横飞。
  小学校长觉得中学校长是来抢资金的,人家肖元明同志说的是出资重建小学,又没说要重建中学,你蹦哒出来干嘛?这里有你说话的份吗?
  中学校长“小学并没有初中重要,不需要重建,只需要修整一下就行了,中学才是最重要的啊!中学之后就是高中,要初中成绩好了,才能到县城进入重点高中!要是后面能考上大学,就是替自己公社替自己的大队争光啊!咱们公社到时候能多出几个大学生,不好吗?到时候他们出人头地,也像肖元明同志一样,回来回报咱们的家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