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明知不可能,嬴政心里依旧可惜,“把后世的机械榨油机交给墨家、公输家研究,水代法先用上。”
  因为后世天幕,眼看能做的活越来越多,嬴政没只满足墨家,还把公输家也弄回了咸阳。
  可尽管墨家和公输家的人都在咸阳,面对帝王交代下来的命令,依旧手忙脚乱。
  毕竟他们和后世可是隔着数千年的时光,不是知道大概,就能抹平其中差距的。
  不过尽管忙碌,墨家和公输家的人却很开心,“没想到咱们行业在后世能做这么多事。”
  身为行业前辈们,他们为后世后辈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同时,他们也被后世机械打开眼界,技术更上一层楼。
  【说完芝麻,咱们最后来说稻。】
  【其实稻在古代,也就是秦汉时期,食用占比并不是很大。】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123456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第二十五章
  【稻分水稻和旱稻。】
  【我们后世提起稻, 第。一印象会是水稻。】
  【至于旱稻,不如水稻出名。】
  【秦朝时,稻米占比不大, 和其政。权方位和地理环境有关,秦朝国都咸阳地处北方, 当时主食是小米和麦, 别说秦朝,就是现在, 北方依旧食面粉多。】
  【政。权方位和地理环境决定秦朝当权者们的饮食习惯, 所以稻米虽然也有数千年食用历史, 但在秦朝时期,并不能达到我们现在稻米的主粮位置。】
  “未来稻米也是主粮?!”诸朝古人们惊讶。
  之前姜叶说过,麦后来居上成为了主粮, 没想到稻未来也成了主粮。
  【关于稻米,我们不是专业的,了解的不多, 只说一下表面,稻米有单季稻、双季稻和三季稻之分, 所谓单季稻就是一年只能种植一次, 双季稻是一年两次,三季稻是一年三次。】
  “世上居然还有一年可以种两次甚至三次的稻米!”古代百姓们振奋。
  “种的次数越多, 粮食是不是就越多?”
  “双季稻和三季稻在哪?”嬴政和刘彻等帝王更为在意,有更多粮食, 就意味着更多人口,和更大疆域。
  但凡一个合格的帝王, 都不会无视这么重要的信息。
  【秦朝时期, 稻米不管南北, 都是单季稻,关于双季稻,最早记录为秦汉时期,地区为岭南百越交趾,那里的交趾稻可以一年种两次。】
  【秦始皇在世时曾收复百越,按理来说是拥有过双季稻的。】1
  嬴政心不觉一痛,又想起秦朝二世而亡。
  因为秦朝国祚太短,就算拥有了双季稻,也来不及发挥出双季稻的威力。
  【汉朝时,汉武帝刘彻再次收复百越,这次百越交趾的交趾稻正式流向中原,此后记载越来越多。】2
  刘彻心情很好,“双季稻朕算有了,三季稻在哪呢?”
  【交趾的双季稻只是双季稻的一种,等到北宋,又从越南引进另一种双季稻:占城稻。】
  【没错,两种双季稻是岭南老乡。】3
  “到时候正好一锅端。”对嬴政和刘彻来说,两种双季稻是老乡,反而方便他们。
  “派人去岭南引进占城稻,提前让咱们华夏拥有它们。”唐朝,李世民迅速下令。
  宋朝之前的帝王,知道越南有新的双季稻,很多都行动。
  就是遇上昏君,也有底下的臣子和百姓们上心。
  赵匡胤还是第。一次听姜叶说起北宋,不由嘀咕,“宋朝就宋朝,还北宋。”
  这说明宋朝以后会遭遇大变啊。
  北宋帝王和朝臣们也注意到,不由面面相觑。
  至于南宋,他们已是亲身经历者,只觉得满眼悲痛,“宋朝就算有更多双季稻又如何,最后还不是通通便宜了敌人!”
  【至于三季稻,并不是单独的某个稻种,而是不同生长周期和品种的稻种轮流种植,它们根据种植时间,被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合起来被称为三季稻。】
  “原来如此,三种不同的稻子合起来是三季稻,这个方法咱们现在就可以用。”这种方法,哪怕是秦汉时期也能做到。
  也就分辨不同稻种生长时间需要点功。夫。
  百姓们也听懂三季稻原理,但可惜因为试错成本和周身稻种种类不丰,就算知道,也很难直接种出三季稻。
  【在没有化肥和杂交技术的古代,植物的种植次数越多,就代表能收获越多粮食。】
  【就像有的双季稻和三季稻,它们单独一轮的粮食产量未必比得上单季稻,但是它们次数上去,总量却能超过单季稻。】
  【南方地区温暖湿润,水系发达,十分适合种植水稻,南宋时期,有句话叫‘苏湖熟、天下足’,这里的粮食指的就是水稻。】4
  “水稻只能种在南方吗?北方怎么办?”诸朝北方人急道。
  他们也想要双季稻和三季稻,可是北方水源没有南方丰富。
  “南方到底太远了。”国都定在北方的诸朝帝王们忍不住摇头。
  南方的稻米倒是能想办法运到北方,可那样会增加许多成本,他们有这个福份,百姓们就别想了。
  【抱歉,关于南宋‘苏湖熟、天下足’,我们忘了说,南宋的天下只相当于咱们现在的南方,并不包括北方,也就是说苏湖的稻米,只够供应南方,而不是整个天下。】
  想到什么,姜叶和江雪赶紧补充。5
  “咳咳咳!”南宋赵构剧烈咳嗽,十分不服,“南宋的天下,怎么就不是天下了!”
  虽然南宋的天下,确实小了点。
  “陛下别跟后世人一般计较,他们怎能理解陛下的雄韬大略!”秦桧奉承赵构。
  南宋朝堂像秦桧这样不要脸的臣子们还是不多的,他们面对一唱一和的君臣二人,只能沉默以对。
  “后世说的对,咱们南宋小,并不值得骄傲。”还有良心的臣子们忍不住叹息。
  还有人望向北方,忍不住热泪盈眶,“我们想回去,回到我们曾经的故乡。”
  “我们一定会回去!”少年岳飞语气昂扬道。
  【南方能种植水稻,北方其实也能,北方能种植水稻的地方叫黑龙江,在唐朝名为望建河,于唐高宗李治时期,在黑龙江建立黑水都护府。】6
  “唐高宗李治?!”李世民睁大眼睛,和长孙皇后互相对视,然后一同看向尚在襁褓的小儿子李治,和大儿子李承乾。
  承乾才是太。子,未来怎么会是稚奴成了帝王?未来发生了什么事?李世民夫妻俩发愁。
  【但名义统治和实际开发有所区别,那时候黑龙江虽然名义上归属华夏,但黑龙江的土地并没得到开发,清朝视黑龙江为‘龙兴之地’,但也没有开发,而是封禁,让黑龙江依旧保持原始的渔猎风俗。】7
  “黑龙江是清朝老家!”朱元璋终于知道清朝的源头,不由磨刀霍霍。
  “后世揭露了咱们祖地,只怕其他时空咱们先祖危矣,只能让先祖们自求多福了。”康雍乾三个一叹,却什么也做不了。
  他们现在光是维持统治,就耗尽全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