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邵玉芳的菜做得好吃,程樾也吃了不少。
  做的饭的人,最欣慰的事,莫过于看着自己做的菜,被大家喜欢吧。
  邵玉芳也不例外。
  下午,魏莱和程樾带着邵玉芳俩口去了双塔公园。
  抵达双塔公园时,正是人流如织的热闹时分。公园门口,五颜六色的鲜花争奇斗艳,馥郁的花香与熙熙攘攘的人群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常。
  “这么多人呢,这假期就是不能出来凑热闹。”邵玉芳看着乌泱泱的人潮,感慨说道。
  “假期出来,不就是看看人。”魏莱挽着程樾,高兴得往里走,“爸,妈,快点儿。”
  走进公园,两旁高大的树木枝繁叶茂,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一片片金色的光斑。
  正对面繁花似锦,景色十分漂亮。
  但里面更是人山人海,家庭出游居多。魏莱他们前面就有一家三口,爸爸妈妈牵着扎着俩啾啾的小女孩儿,小女孩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邵玉芳在身边说了句,“这一家三口,蛮好蛮好。”
  大概是言者无意,听者有心了,魏莱怎么感觉妈妈的话,有点儿别的意味。
  她不动声色看看身边的程樾,程樾只是笑了笑,好像没什么异样,估计是自己想多了。
  没走多远,就能看见双塔公园标志建筑——双塔了。
  巍峨耸立的双塔,历经岁月洗礼,愈发显得古朴而庄重。在阳光的照耀下,双塔的影子长长地投在地面,与郁郁葱葱的草木相互交织。
  不远处,双塔湖澄澈如镜,将双塔的雄姿完美倒映其中。湖面波光粼粼,微风拂过,泛起层层涟漪,双塔的倒影也随之摇曳生姿。
  “好美啊,咱们韩城什么时候也有这么漂亮的公园,人们闲暇就能去逛逛了。”魏莱站在湖边,忍不住感慨。
  “韩城的东山公园怎么样?”程樾看似不经意问。
  “东山公园也不错啊,空气清新,野营首选。自驾很不错,公交倒车有点麻烦,我之前去过几次,人都比较少。”魏莱一面欣赏着湖光水色,一面回答道。
  魏启山也搭话,“东山公园健身游乐设施少些,去了光走道儿,没什么玩的,也吸引不了人。”
  程樾若有所思点点头。
  “妈,您看,可以划船呢,咱们也去划船吧。”魏莱兴奋的指着湖心的几只小船说道。
  “划个船把你兴奋的。”邵玉芳笑着说。
  四人又租了一艘宽敞的游船。魏莱和程樾坐在船头,熟练地划动着船桨,小船缓缓驶向湖中心。
  邵玉芳夫妇坐在船尾,感受着微风拂面,脸上洋溢着惬意的笑容。
  “沁河公园本来也可以划船,后来听说收不抵支,也作罢了。”魏莱边划边说着,“上一次划船好像还是在京上班时候呢。”
  程樾正欲说些什么,后排魏启山先开口了。
  “莱莱你看,那边有鸭子。”魏启山指着前方,对魏莱说着。
  大家顺着那边看去。
  只见一只小鸭子正欢快地在水面上游弋,身后留下一串长长的水痕。
  小鸭子憨态可掬,很是可爱。魏莱忍不住咯咯笑,掏出手机,拍照记录。
  在湖面上尽情游玩后,他们来到了公园的中心广场。
  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放风筝的,摆小摊的,还有书画展。
  魏莱、程樾和父母在边上的长椅上休息着,看着熙攘游玩的人群。
  第161章 翁婿同床?!
  天边渐渐被染成了橘红色,魏莱一行人踏上了归途。
  中午大家都吃撑了,晚上没什么食欲,就去一家常去的粥铺喝了粥。
  晚上,程樾本想出去住个酒店,邵玉芳拦住了。“自己家有的房子,住什么酒店。我昨天就把新床单被罩都换上了。小程,你晚上去那屋睡吧。”
  邵玉芳指的是次卧,上下铺那间。
  程樾也没推辞,丈母娘留宿,哪有不住的道理。只是,估计叔叔要跟自己同住吧。
  果然。
  程樾自然是上铺,魏启山下铺。
  魏启山笑笑说,“小程,年长不睡这上下铺了吧。”
  “确实。在华清住了四年的上床下桌,之后再也没住过。现在躺在这上铺,有点儿怀旧的意味。”程樾平躺在上铺,回想着在华清的日子。
  “呵呵。”魏启山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程樾看了下手机,才晚上十点多,睡是睡不着的,也不能俩人尬尬的吧,于是就挑起话头。
  “叔叔,您现在在学校工作还忙吗?”
  “现在快退休了,年纪也大了,体力有些跟不上了。从这届开始,我就只带一个班。不太忙了。”魏启山侧躺着,继续说道,“不知不觉,教书已经三十多年了。现在想想,真好像一场梦,我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的心情,现在还记忆犹新呢。”
  “白驹过隙啊。您教书三十多年,现在高级教师?”程樾对教师职称的评定不太了解,大概问道。
  “嗯,我比较幸运,十年前就评上了高级教师。”魏启山语气沉稳的说着。
  “我听莱莱说,您在咱们韩城的学校也待过挺长时间。您觉得,现在的中学体制,有什么可以优化的地方?”程樾有时候真的是个工作狂,就像现在,不应该跟岳父表决心,好好表现吗?他倒好,下午问公园,现在问学校。
  好在,魏启山倒是挺有兴趣的。直接坐起来,说道,“我就说说自己的想法,也没有什么参考性,你就当闲话听了。”
  “首先,就咱们刚才说的,教师职称评定问题。我确实是幸运的,当时评的时候,就在韩城中学,我们学校有俩个名额,五六个教师竞争。我们学校比较公正,从教学量、教学质量、师德师风、专业素养,论文发表等等这些方面,综合考量。我有幸评上了。但当时,我弟弟,就是莱莱小叔,你见过的,菁菁爸爸,教学也不错,跟我工龄没差几年,没评上。他们学校荣誉那方面比重比较大,听说当时评定的时候,有人直接拿出来从省里获得的奖项,加分很多,而这个获奖的比赛,大家都没听过。”
  魏启山款款而谈。
  “也就是教师评定有暗箱操作吧。那您了解的,现在这种现象还有吗?”程樾也坐起身来,下床,坐在下铺,跟魏启山面对面,聊起来。
  “怎么没有,拉帮结派、关系户、论资排辈儿,这些都是常有的事儿。”魏启山在学校待的久了,见到的事儿也多了。
  “还有啊,我韩城和省城的学校都待过,俩个地方中学对学生的培养,还是很有差距的。咱们韩城,地方小,更注重应试教育,只要卷子考高分就得了,培养出的孩子综合素质就差不少。比如体育,有很多成绩好的孩子,体育非常差。还有英语口语,咱们这边不重视,导致孩子们高分考上大学,在英语口语上却是很差。就是所谓的“哑巴英语”。”
  “省城虽不是很发达,但比起韩城还是要强不少的。孩子们综合素质相对高些。我想,换到京城、沪城这些大城市,咱们韩城的孩子,差得更远。”看得出来,多年在学校工作的魏启山,对现行的教育还是有很多思考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