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小两口心里有了章程,暂把这事搁下,等到第五日,先迎了林阿南,在村澳转上一圈,寻找适合修水栏的地界。
“实则当这头一个修屋的是最好的,大把的地界随便挑,总能选到最合适的那处,越是后面的人,能选的就越少。”
好的地方,既要涨潮时淹不到屋里,又要大风时能就近借岩壁挡风,水不能太浅,那样不易在屋旁停船,水也不能太深,那样木柱在水里的部分长,楔入海底沙地中的部分短,修好容易摇晃,不够稳当。
三挑四选,最后选定的地方靠近白水澳的南端,这里有一片水域尚且未有住家船停靠,林阿南遣人下水,一左一右举起长一丈五的麻绳,给钟洺示意将来屋子的大小。
他自己则道:“这地方好,加上门前平台和楼梯也足够,只是木板桥还没修过来,您看到时候是自己修,还是加点钱让我们修。”
把手艺做成一门生意的人,嘴边都不缺生意经,修房子的钱都出了,钟洺也不差修木板桥的钱。
随即林阿南拿出契书,本以为钟洺估计和自己一样大字不识,两边按了手印就罢,没想到钟洺竟是认认真真,一板一眼地看了一遍,之后才道:“这契书没问题,只是按手印之前,你还要随我去见我们白水澳的里正。”
这是钟洺之前几番考虑的结果,他们的这位里正是个糊涂人,想想之前的冯宝就知。
人家当里正都是眼里揉不得沙子,他是沙子多了不怕疼,为应付这么一号人,钟洺实在不想和他扯皮,干脆带着工匠,拿着虾蟆澳里正亲手写的契书上门。
有了这两样,里正很快松口,还拉着林阿南等人打听地仔细,明显是也对这水栏屋起了意,同时心里还有些别扭,心说他家哪里缺这点银子,怎叫钟洺这个后生抢了先,若他是第一个,面子上该多好看?
偏生钟洺是个惹不得的,拳头硬、路子广,只得暗自叫悔。
钟洺这头得了里正的允,半点不耽误,即刻回船给林阿南补足了一成定钱,又付总价的四成。
这下只等木头买回,翻黄历寻个好日子开始打桩。
第67章 做客
家里连着吃了几日水芹和莲藕, 炒菜、做汤、包馄饨,到了多少有些吃腻的时候,干脆将余下的全都做成泡菜, 封了满满一坛子。
坛口浇清水,这样脏东西进不去, 泡菜怎么放也不会坏。
一日傍晚,钟洺和苏乙收了摊子, 提上准备好的鱼虾, 买了几样礼, 往詹家做客。
詹九娘又是杀鸡又是宰鸭,四人吃的饭足足做了八个菜,让小两口好生受宠若惊, 又问他们怎么没带钟涵过来。
“听我家这混小子说起过,你还有个小弟, 是个极乖巧的哥儿, 本想着今日能见着。我过去生了他,也还想再要个姐儿或是哥儿,那才是贴心暖肠的,哪里像这个, 成日只恨不得活活气死我。”
詹九娘面对詹九没点好脸色,说话时指头恨不得戳到詹九脑门上去,害得他端着碗一路躲。
“我的亲娘,我不是都已学好了, 生意也愈发像个样, 外人面前,您给我留点面子行不行。”
钟洺听罢他们母子俩的“官司”,忍着笑道:“我那小弟岁数小, 和我性子不一样,总有些怕生,今日便没带他来,下回有机会,定要领他来和阿婶问声好。”
来前他和苏乙实则商量过要不要带小仔,思来想去,多是不妥,纵然是个小娃娃,去了也是多张嘴吃饭,不像那么回事。
再问钟涵,他和詹九不那么熟,听到要去对方家里,也着实有些扭捏,既如此,他俩便作罢,只两人提了礼上门。
那么多菜,实在是拼命吃也吃不完,临走时詹九娘把没人动的糯米饭装进竹篮,倒扣一碗挡尘保温,让他俩拎着带走。
“这东西小孩子爱吃,本就是想着你小弟会来所以才做的,你们不嫌弃,拿回去热热,和刚出锅的一样,只是夜里别吃多了,恐克化不动。”
当地常做的糯米饭是咸口,里面放香蕈、干贝、虾米,因詹九的外婆当初是北边嫁过来的,厨艺传给了詹九娘,她做出来的则是甜口。
甜饭当中搁了红枣莲子花生,里面还填了一层豆沙,米粒晶亮,是加了荤油的缘故,听着就知拿去食肆,一份得花个几钱银,不然都对不起里面满当当的料。
除却糯米饭,篮子里还有一包詹家自晒的柿饼,加一包桂圆、一包枸杞子。
见钟洺和苏乙要推拒,詹九娘坚持道:“又不是什么值钱物,桂圆和枸杞是詹九去村里老乡家收的,比去铺子里买来划算,这两样都是补物,乙哥儿你拿回去记得闲时洗干净吃一把,或是泡水都好。”
又同钟洺玩笑道:“你们汉子就不用补了,当心吃多了留鼻血。”
苏乙刚在这上面吃过亏,深知其中道理,他被詹九娘拉着手又说几句话,末了谢过对方好意,提了东西与钟洺告辞离开。
詹九一路把他们送到巷子口,钟洺好说歹说才把人打发回去,改日再见。
秋末的九越,太阳底下仍然燥热,只早晚生出几分清凉,除此之外,唯有风中送来的湿漉漉、咸滋滋的味道不变。
在海边呆久了的人,不特意提及已经闻不到,因着睁眼闭眼都泡在这滋味里,不比外来的走商,常听他们说清浦乡的风是蛤蜊味的,闻多了吃饭都不用放盐。
这个时辰,夜色朦胧,街上大多摊子都歇了业,尚在经营的基本都是食肆、茶肆等地方,另还有寻欢作乐之处,远远将丝竹管弦织就的靡靡软音,遥遥送入路人耳中。
苏乙的目光略过街旁铺面门前挑起的各色灯笼,或明或暗,或高或低,单手挎在钟洺的臂弯间,两人慢慢朝前走。
因说好了晚上来詹家用饭,早上他们是跟着二姑家的船来的,这会儿要去码头搭艇子回去。
为着防止回去时码头没有载客的船,他们也未在詹家逗留太久,钟洺吃的酒不多,身上酒意淡淡。
他们续上方才与詹九聊及的话题,对方在桌上提起,有意进些酱去村户里贩卖。
就算不为支持詹九生意,单是多一个卖酱的路子,钟洺和苏乙定也是乐意配合的,一斤酱让出一点利,两边皆有得赚。
“村户里也并非都是穷人,好些人只是祖祖辈辈住在那处,轻易迁不了根,但你说舍不舍得花几文钱、十几文钱打一碗酱吃,那指定还是有人舍得的。”
钟洺认可詹九的看法,答应后续回家定个价出来,既做生意,就在开始之前把话都说明白,省的到时候暗生龃龉,坏了情分。
“我过去小瞧了詹九,而今觉得他是真有几分本事。”
钟洺同苏乙道:“他跑的村子不少,一个村澳里但凡来个卖东西的,常常是大家伙全都一窝蜂凑热闹,买不买的都看一眼,看罢常常是不买的也意动,改了主意想买,除非是手里真没钱。所以我估算着,他往后从咱们手里拿的酱不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