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可有时父母之命也未必是对的,陛下,你可还记得梅妃。”
阮秦天神色有些恍惚,从记忆中搜寻着此人,“梅妃?你是说十年前过世的那人?”
左丘雅点了点头。
梅妃原叫李诗兰,乃江南人士,其祖父是朝中元老,曾随先帝开疆扩土打下了大邺,他的儿子李濯玉受了恩荫,才能入朝为官,只是论才能,他与那位元老差了许多,所以强行将自己的女儿送到了宫中。
李诗兰温柔贤惠,模样清秀算不得惊艳,她是左丘雅这辈子见过最温柔的女子了,性子不争不抢,举止投足都是赏心悦目的。
她同自己说,在北方才见到雪,很喜欢铮铮傲骨的梅花,冬日园中的梅花盛开,她就站在雪中赏梅,远看她似一幅美人画,还未侍寝就被破例封为梅妃。
就是这种生在江南的小梅花,无声无息死在了梅花下。
后来打探才知晓,李诗兰在江南已心有所属,是从小一起长大的竹马,本想着待祖父辞官归乡,两家便商量亲事的,谁曾想她的祖父在京都逝世,她的父亲便让李诗兰来京都,见祖父最后一面。
她的父亲不成器,便想着李诗兰入宫做个妃子,给自己仕途铺路,她想过反抗,奈何父亲以她母亲作为要挟。
她只是个庶女,母亲背后又无娘家撑腰,最终妥协。
远在江南的发小知晓李诗兰身陷囹圄,鼓足勇气一路北上,终于见到了朝思暮想的李诗兰。
她现在的模样比在江南时好了不少,枯黄的头发在京都这片土地都养的油黑发亮,夹袄还有半身裙,都是以银丝绣花,缝边的毛绒料子都是小羊羊绒,看起来是用心了,发髻间戴着一朵简单的海棠花发钗,人面桃花。
他想起了当时李诗兰父亲说的话,“她如今在京都好不容易要有一席之地,能被封为妃子,你不过是个庶出,上头兄弟好几个,你母亲早逝,待她入了你家门,她也只能跟着你吃苦。”
他着急向李诗兰的父亲证明,焦急道:“我可以给她更好生活的!我可以入仕途,只要三年。”
“可她等不得。”
……
那是李诗兰与竹马酒馆见的最后一面,竹马说要娶新妇,再后来从江南传来噩耗,李诗兰母亲病逝。
李诗兰郁郁寡欢之中又得来竹马身亡噩耗,几番打探,才知竹马是投了江,送来了二人定情的帕子。
李诗兰也自我了结殉情。
两个命运相似的人抱团取暖,本以为最后能迎来黎明,新的生活,最后败给了命运,还有父母之命。
左丘雅怪自己未能看出李诗兰的难处,才让有情人在另一个世界团聚。
许久,左丘雅开口道:“陛下,你便由玲珑去吧!她从小便与别人不同,如今也大了,能自己拿定主意。”
“好,但愿温千楼能度过此劫!”
阮玲珑带着那位大夫日夜奔走,是累死了好几匹马赶回的京都,那大夫感觉自己上了贼船,她竟在皇宫御马。
长生殿台前落下的雪,扫地的宫人时不时就要扫一下,两侧的侍卫伫立在寒风中巍然不动。
“见过乐嘉帝姬。”
“参加乐嘉帝姬。”
“帝姬安好。”
……
阮玲珑她畅通无阻走入了长生殿内,入殿是一副屏风上面绘着众人拜苍天,祈求平安,靠墙左右两侧的百盏油灯长燃。
那百安城的大夫微微颤颤跟在阮玲珑的身后,阮玲珑日夜兼程,同去百安城传话的人擦肩而过,她心中也是忐忑,温千楼是否还活着。
“须清见过乐嘉帝姬。”
他身上带着一股浓浓的草药味,阮玲珑不敢再往前的寝殿走,隔着一道帘幔,她忐忑不安抓住帘子的一角攥紧,又猛然松开,帘幔上留下细微的褶皱。
“他……如何了?”心提到了嗓子眼。
“督公尚在,还是命悬一线我日夜看护着,就算是命保住了,也只怕是醒不过来。”
阮玲珑悬着的心终于放心,他还活着,将身旁的大夫引荐给了须清,“我留了人在那边继续打探秘宝下落,他是小宋大夫。”
须清看到他时候顿时沉了脸,“怎么是你?”
宋澜讪讪一笑,“许久不见啊师弟。”
“你们认识?”阮玲珑看着打招呼的二人。
“帝姬,他与我是同门,只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宋师弟比我提前离开医门,将我灌醉还拿了我傍身银子……”须清从始至终没看宋澜好脸色,将人引进了寝殿。
阮玲珑放轻了脚步,也放缓了呼吸,生怕惊到床榻上的人,她缓缓伸手掀开了垂落在地的帘幔,帘幔下缀着的流苏轻晃发出清脆的声音,在安静的殿中却格外响亮。
温千楼满头白发铺在柔软的床垫上,脸色上几乎没有血色,双眸紧闭,整个人像是缩小了一圈,瘦骨嶙峋的,下巴尖得吓人。
阮玲珑坐在床榻旁,伸出手握住他冰凉的手,“千楼,我找大夫来了,你一定醒来啊!”
温千楼依旧没有回应她。
须清瞪了一眼一旁的师弟,声音压低没好气道:“你不是自诩医术无双,连师傅都不曾放在眼里,也不知帝姬怎寻了你。”
宋澜瞧着吊儿郎当没个正经样,他将斜挎在腰上的药箱随手放在了桌上,“须师兄,你医术不行便别在此丢人现眼,他若不活,届时帝姬要杀要剐我悉听尊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