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惟静,你先出去一下,我跟你两个姐姐有话要说。”杜荷之坐在床上,她的脸色较昨天好了一些。
  等屋里只剩下三人后,杜荷之问道:“扶楹,你昨天跟你二姐姐说的话可还算数?”
  “主母是指和离的事吗?”
  “是。”
  “当然算数。”卢长青看向白令宜,问道:“二姐姐这是考虑好了要和离?”
  白令宜点了点头。
  杜荷之道:“我昨天跟你二姐姐已经商量好了,这事不用通知你父亲,我点头就行了。”
  卢长青知道杜荷之在担心什么,于是道:“主母,其实不用担心爹爹不同意,我会写信跟爹爹说明此事,他人微言轻不敢得罪伯爵府,我敢!你们也别担心伯爵府报复,她们再横,能横得过官家吗?”
  卢长青回到宫中就去见了赵祯,借着求他为白令宜主持公道之际,跟他讲了那些京城权贵们铺张无度奢靡成性的作风。
  这些乱七八糟的这个侯那个伯的必须得提前除掉,世袭罔替的规则在当前这个爵位通货膨胀的世界破坏力惊人,就算西夏辽国不来进犯,光养这些蛀虫,国库都能被掏空。
  拿不如侯爵的伯爵府举例,七百户以上封伯,食实封者,按实封一户,每月给钱25文计算,随月俸向官府领取,朝廷每个月就要给这个伯爵府一万七千五百文。
  这是古代的一万多钱币,可不是如今一万多rmb,考虑到当时的生产力,两种货币的购买力完全不一样的。
  “臣记得当初先帝赐忠勇伯爵位时,明明白白写的赠田八百亩,可据说她们现在已经拥有良田三千亩。”
  赵祯以为自己耳朵出了问题,惊愕地椅子上站起来,惊呼道:“多少?!”
  “据说三千亩。”卢长青抬头看了看一脸苍白的赵祯,继续道:“这还只是伯府,如果此事属实,难以想象那些侯府和国公府又会是什么情况。”
  赵祯咽了一口唾沫,忍着心中的怒火,朝身边的张茂则道:“平甫,去外廷衙门把吕相公和晏相公叫过来!现在就去!快!”
  第251章 不叫清平,乐不起来(20)
  之前就说过仁宗朝间天灾不断,朝廷每年需要花大量的财力物力用于赈灾,加上每年给辽的岁币,还有军费上的用度,这时候宋朝的财政就已经非常紧张了。
  赵祯气的不是这些权贵们花他的钱,而是这些人想方设法买了那么多的地。
  宋朝是允许土地买卖的,在这个时期土地兼并就已经比较严重了,赵祯自然知道任由这些权贵们私下购买土地会发生什么情况,于是在卢长青的建议下,他做了两手准备。
  削爵和重新丈量土地。
  赵祯下旨将世袭罔替袭爵制变成了终身制。
  身死爵消,后辈不能袭爵,但可凭借父辈的功绩或地位直接获得官职,而不必通过科举考试。
  至于重新丈量土地,这事非常得罪人,此令一出,几乎全朝反对。
  重新丈量土地,根据土质好坏来规定每亩的税额,致使大地主们无法瞒田避税,作为大地主或者大地主预备役的臣子们自然会跳脚。
  赵祯一下就犯了难,懦弱的人总是能被别人轻而易举地拿捏住,那些朝臣们也是摸透了赵祯的脾气,这才敢蹬鼻子上脸骑在他头上拉屎。
  要是换卢长青,直接下令查跳得最凶的那几个有没有贪污受贿,没有那也必须得有,然后杀鸡儆猴拉出去砍了。
  赵祯从朝会上回来就把卢长青喊了过去,抱怨他这个皇帝的难处。
  卢长青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把他的话当个屁放。
  做皇帝真那么难,这天底下就不会人人都想做皇帝了。
  等赵祯抱怨完了,卢长青这才道:“官家,这天下是你的天下,又不是大臣们的天下,国库没钱,朝廷就运行不下去,若对百姓增税,百姓活不下去就会造反,到时候大臣们可不觉得是他们的错,毕竟下令增税做决定的人是你,他们可都是干干净净清清白白的。”
  赵祯捏眉心的动作一顿,看向卢长青,表情十分复杂。
  他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可他想要成为明君圣主,想要留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美名,他不敢得罪这些大臣们。
  朝臣见赵祯不再动丈量土地的心思,于是对于他削爵一事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可能就是鲁迅文中所写的——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礕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家有三千亩的地在这些权贵们当中已经算少的了,最恐怖的居然有近万亩的良田。
  赵祯不敢惹朝臣,可不代表他不敢收拾这些公爵们,尤其是像顾戢这种从祖辈那里袭爵来,空有爵位而无实权的空架子。
  在卢长青有意为之下,顾家成了典型,这要怪也就怪这顾家父男俩都不做人。
  顾戢就不说了,老闝虫一个,花天酒地骄横奢侈,在京中是出了名的纨绔,名声旁臭。
  他爹则是个不要吊脸骗昏吃绝户的老登,其实在赵祯眼中这些根本就不算什么,但他瞒田躲税正好踩雷。
  就顾戢这些年在京城里干的那些事,但凡国家法律健全一点,老早就被关起来了,所以想整侯府非常简单,只需要拿顾戢开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