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这些日子我观察了一下咱们村的地形,依山傍水,气候宜人,很适合开个养鸡厂。到时咱们可以跟县里的供销社达成合作,稳定给他们供应鸡蛋,这样不仅能够积极响应“一抓三促”政策号召,同时也能为整个村庄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一举两得。”
大队长并不看好卢长青这个计划,“说的容易,四处都是耕地,难不成要用种庄稼的地去养这些鸡?这多糟蹋地方!”
卢长青提议道:“咱们可以利用河渠那边的空地啊,那边不是还有一块竹林吗?虽然河渠那边离村子有一点距离,可关键是不占地方,到时把竹林跟那块空地围起来,刚好可以养鸡,一点也不浪费田地。”
那块空地也不算太大,砂石比较多,以前那儿也就种点树,粮食什么的根本没法种。
卢长青说着将手中的企划书递给了大队长,“大队长,你看看。”
大队长见卢长青这是有备而来,拿着那页纸仔细阅读了起来。
看完之后,大队长不得不承认这养鸡场计划看起来的确很有发展前景,可问题是拿什么来喂这些鸡?总不能用他们自己的口粮吧?
卢长青得意一笑,“大队长担忧的这个问题我也想到了解决办法,之前上工的时候我就注意到咱们这里田间地头有不少蜗牛。
到时候咱们可以发动村里的孩子们,让她们去山上捡蜗牛,或者去田里捞浮萍,用称重算工分的方式,让她们也参与到劳动之中。
这样既能让孩子们帮着家里减轻负担,又能解决鸡厂饲料的问题,一举多得。”
“那冬天怎么办?没蜗牛没浮萍的?鸡又吃什么?”
“蚯蚓啊,我可以教大家养蚯蚓,而且咱们村里每年产量最多的不就是红薯吗?到时候养鸡场建起来了,咱们可以向上边申请,看能否减免或者收一些红薯回来,到时候配合着麦麸、米糠什么的一起煮熟了给鸡吃。”
卢长青这话说的大队长很心动,可是开养鸡场是大事,需要向上边汇报等审批。
大队长讲卢长青的企划书折干揣到自己裤兜里,随后朝卢长青道:“苏z青,你的想法很好,不过建养鸡场毕竟不是小事,我还得回去仔细考虑一下。”
卢长青忙不迭地道:“应该的应该的,现在马上六月了,母鸡想要下蛋一般最少得五个月,所以大队长您最好是尽快向上边申请这事,这样村里也好早做准备。”
大队长疑惑,“准备?”
卢长青点头,“修栅栏,还有最重要的鸡苗问题,以及养殖人员的选拔问题。这些我们都需要早做打算,不能等审批下来之后再来处理这些问题。”
有陆绍丰在,对于养鸡场的审批问题,大队长还是信心满满的。
见卢长青胸有成竹的模样,大队长咂咂舌,问道:“苏z青都这么说了,是不是又有什么好的建议了?”
第173章 年代文女配(8)
首先就是选种的问题,小鸡是由村里自己孵化,还是去其它地方收,如果是自己孵,那就要着手准备了。
另外就是养殖人员的选择,卢长青的建议是等小鸡苗送过来后,让社员们自己申请,每一户仅限一人,在河渠那边每人分一块地用栅栏围起来,来场比赛。以两个月为期限,在鸡食同等的情况下,谁养得鸡好,谁的鸡活下来的多,就让谁来负责养鸡这事。
当然不可能只安排一个人管理这么多鸡,到时会看鸡的数量有多少,灵活安排人员。
……
卢长青说的头头是道,听得众人一愣一愣的。
等她说完之后,大队长这才开口问道:“我记得苏知青是从隔壁省城来的吧?怎么会对养鸡的事这么了解?”
卢长青糊弄道:“我有亲戚也在乡下,她们家养过鸡,再加上我曾在书中有看过别人用蚯蚓养鸡,所以便想到了这些。”
大队长点点头,客套地道:“行,感谢苏z青的建议,养鸡场这事我先回去想想,到时候去县里问问领导们的意见。”
在卢长青应了一声好之后,大队长手一挥,宣布散会。
在回z青点的路上,众人好奇地问卢长青,为啥突然提建养鸡场的事。
卢长青当然是怎么伟光正怎么说,上为国家下为乡亲,就是不说她其实还为了不下地干农活。
说真的,她宁愿天天待在养鸡场铲鸡屎,她都不乐意下地。
就在卢长青想着这大队长什么时候能去县里向上边申请时,他家里出了一件事。
就是剧情里怀孕的杜红梅想要天天吃鸡蛋的事。
这事如果放在二十年或者三十年,甚至是十年后也许不算是个大事,毕竟孕妇需要营养,而鸡蛋对于以后的人来说,那已经是很平常的东西了。
可现在不同,现在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对社员私产有严格的一套标准,有些政策在未来人看来简直是可笑至极。
比如家里鸡养多了会被打上资本主义,这可是大罪,需要关农场改造的。
加上现在粮食紧缺,家家户户没有多余的粮喂那些鸡,家里的鸡也做不到天天下蛋,所以鸡蛋在现在算是比较精贵的吃食,论个卖,3分到5分钱一个。
张桂华自觉已经对杜红梅很好了,虽然不能一天一个鸡蛋,但隔一天也会给她煮一个,奈何杜红梅不知好歹,人心不足蛇吞象,隔天一个嫌不够,非得跟阮糖一个,一天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