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因此,钟书玉直到最后一刻才敢这么做,只要上神现身,她就有的救。
  “上神……啊!”
  才说两个字,长生药的药效彻底消失,魔气侵蚀她的眼珠,巨大的痛苦如潮水一般把她压垮,让她说不出一个字。
  “上……神……”
  不能这样!不可以!
  钟书玉用尽全身力气去够祂的衣摆。努力了这么久,只差临门一脚,她不能死,不能在这个时候死!
  上神动了,祂伸出食指,轻点在她额头。
  顷刻间,一股清凉的气息席卷全身,带走了所有痛楚。
  眼睛逐渐清明,痛意尚留存在神经中,让她不敢轻举妄动,直到痛苦彻底消失,钟书玉才如溺水之人般,手撑地面,大口大口呼吸着。
  豆大的水珠跌落,在地面晕出一片片斑点。
  不知是冷水,还是冷汗。
  结束了,一切都结束了。
  钟书玉缓缓抬头,神明依旧如初见时一般,站在不远处,静静地看着祂的信徒。
  周围一片漆黑,仅有一颗黄豆大小的烛火,勉强照亮一小片地方。
  那双与雕像八分相似的眼睛,平静无波地看着这一切,无悲无喜欢。
  “上神。”
  钟书玉连忙跪下,态度虔诚,希望神能原谅她之前的唐突。
  但,神没动,眼神也无任何变化。
  就像高台上的神像,莫名出现在了眼前。
  钟书玉不由抬头,试图寻回之前的少年。
  或许他知道些什么。
  “在找什么?”神道。
  祂的声音很轻,像从云端飘落。
  “是一个少年。”钟书玉解释道,“他住在这儿,十五六岁的样子,不久前我让他先去睡了。”
  顿了一会儿,她重新解释,“他和您一样,白发碧瞳。”
  他们真不是同一个人?
  上神解开了她的疑惑:“他是我的灵识。”
  “灵识?”
  钟书玉头一回听到这个词语。
  上神道:“在我沉睡时,灵识会和寻常人一样转世轮回,生老病死,直到我苏醒。”
  原来如此。
  钟书玉又问:“那您,会有他们的记忆吗?”
  上神半合上眼,道:“有。”
  “那他们是什么样的?”
  和那位少年一样,待在神宫孤寂一生,还是和普通人一样,娶妻生子,过完简单的一生?
  “大都刚生下来就死了。”
  钟书玉:“……”
  她还以为,只有那位少年白发碧眸,原来每一个灵识的转生都如此。
  普通百姓生性胆小,生下这样一个孩子,很难与太极宫的那位联系在一起,像那位少年,临死前遇见老国师夫妇,保住性命,于太极宫平安长大
  ——恐怕与她一样,是万中无一的运气。
  定了定神,钟书玉问出她一直想问的问题:“您为何沉睡?”
  这也是人族大部分人想问的问题。
  上神没回答,转身朝外走去。钟书玉赶紧跟上。
  月光如瀑,洒落在天地之间,蝉鸣蛙声不绝于耳,花岗岩的石砖在月光的照映下,亮如一整块通透的玉石。
  上神停在石桥前,驻足良久。
  “怎么了?”钟书玉问。
  上神道:“以前没有这些。”
  几百年的时间,足以改变很多东西,太极宫,也从之前的几间小屋,变成了如今这副模样。
  “我不喜欢这些。”祂又道。
  人总是如此,喜欢自以为是地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加给别人,比如花费众多人力物力造就的宫殿,每年劳师动众的祭祀礼。
  更有甚者,将人族千百年来的婚嫁传统强加在神明身上,据说两百年前,还有人要塑一个女神像,放在上神神像旁边。
  几塑几倒,没办法了,才请国师占卜,得知上神不喜如此。
  钟书玉看着祂的背影,祂的头发很长,快要垂到地上。耳后,只用了一根银簪虚拢了一部分,好让四散的发丝别来捣乱。
  衣服也极为素净,几百年前的款式,轻飘飘的,像云。
  她一路跟着,到了九鹿台。
  九鹿台在太极宫西南角,一开始是一座全木制结构的塔楼,随着时间变迁,与宫中其他建筑一起更新迭代,成了如今的模样。
  推开门,一阵尘土飞扬,想必许多年都无人打扫了。
  里面很黑,什么也看不见。上神抬手,自树丛间冒出许多绿色的光点,同萤火虫一般,聚集在一处,照亮脚下的路。
  尘归于尘,钟书玉跟着走了上去。
  木制楼梯不堪重负,发出吱吱呀呀的响声,在黑夜里尤为清晰。
  九鹿台上的风很大,吹得发丝胡乱飞扬。
  钟书玉被眼前的场景惊讶到了。
  从这儿,可以俯瞰整个盛京。金碧辉煌的皇宫,繁华的永安坊,热闹的永兴坊……还有,七十二坊。
  这里看到的人,真就如蝼蚁一般,无论王孙贵胄,还是平民百姓,同样渺小。尘世尘世,或许在神明眼中,世间的万千繁华,都如尘埃一般吧。
  “你看到了吗?”祂问。
  钟书玉点头。
  “数百年的时间,瘴气足以覆盖整个人间。”
  “啊?”钟书玉重新看向盛京,她只看到了万家灯火,没看到所谓的瘴气。
  “你问我,为何沉睡。”上神道,“这就是答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