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黄昏分界> 黄昏分界 第534节

黄昏分界 第534节

  “兄弟们,战场搏命,虎口夺粮,若想活着,便随我杀这最后一次吧!”
  “……”
  “……”
  “这群恶鬼来了……”
  而在保粮军中,也正是各路人马、奇人异士纷纷来投,声势愈发雄壮,正要借了明州这荡荡气运,强行打入明州城时,闻得饿鬼有动,非但无惧,反而点起兵马,直迎了上来。
  “杀!”
  经过了这几日的试探,双方多少也都摸清了彼此的底,大旗一挥,便即向了对方杀去,一支支兵马,顷刻间搅在了一起,迸溅无尽血肉。
  如今整支饿鬼军,身上的鬼气已被明州法坛压住,不像之前那般邪异,而保粮军势大,血气激荡,也有破邪之效,眼见得这场大战掀起,居然杀得难分胜负。
  但却也就在此时,明州城内,忽然饿鬼军身后,一阵迷蒙香火烟气,呼荡荡的直向前卷了过来。
  保粮军中,能人异士无数,各率了兵马,正与饿鬼拼杀,眼见得压住了对方凶戾气焰,却冷不防见着,身前的饿鬼军竟仿佛又变了一个模样,兵凶马烈,挟着滚滚阴风向前掩来。
  惊惶之间,肉眼可见他们身上蒸腾着的血气里,隐约有个高大尊贵,眼神冷漠的身影,抬袖一挥间,保粮军内,便狂风刮起。
  “坏了……”
  保粮军中军师铁嘴子,正背负六杆大旗,准备施展异术相助保粮军,却转瞬间就被那凄凄狂风吹了满脸,动弹不得,而军中各方头目,也一个个只觉耳边厉鬼哭嚎,魂儿都被这风吹了出来。
  非但如今,就连如今这坐落在了明州各处,嬉戏喧闹的精怪,与星星点点之坛,都被这风吹得烛火乱晃,竟是有了熄灭之势。
  不出手则已,这一出手,便让明州诸方,心惊胆颤,一州府君之威,加持于饿鬼身上,竟一下子成了荡荡席卷之势,所过之处,摧枯拉朽,压得保粮军,连头也抬不起来。
  “他确实心狠,胆大,所为之事,无一简单,让人气他,也恼他。”
  明州城里,主坛的胡家三叔立身于坛前,手持令旗,却也在低声叹着:“只可惜,他难道连最简单的也不懂?走鬼斗法,不仅看谁的坛高,谁的坛大,还要看谁坛上请来的东西厉害……”
  “明州精怪自难缠,但又有哪一个,能挡得住官州府君的凶威?除非,他是真想请来老阴山里那位府君出面?”
  “又或是,只能将镇祟府给请出来了吧!”
  “……”
  “……”
  “二爷说的有道理……”
  而同样在这时的朱门镇子,到了这一刻,看着那恶风吹来,胡麻也确定了心里的想法,低低叹着:“远房亲戚上门,就看他带了什么东西……”
  “这些远亲,是真的辛苦,特地挑了这么一位官州府君,硬塞到我面前来,让我敲他呀……”
  “只可惜,太小家子气,准备出来的东西,还不够格!”
  “……”
  说着,也是脸色一沉,猛得看向了朱门镇子上红灯娘娘的庙里,喝道:“还不去?”
  红灯娘娘早在胡麻吩咐了让自己去将那官州府君拿过来时,就已经吓得红光都黯淡了,真是宁愿看孩子,也不想去啊,但偏偏,又不敢不去,只能被迫无奈,红灯光芒,渐渐亮了起来。
  而胡麻虽然板着脸,心下却也想笑,看着她这磨磨蹭蹭的模样,便也将镇祟击金锏拿在了手里,暗暗做好了准备。
  如今的城外,饿鬼军得了官州府君加持,正是凶煞难挡,顷刻之间,便将保粮军冲得人仰马翻,乱作一团,甚至有人冲到了杨弓身边,要护着他赶紧离回。
  但杨弓却咬牙撑住,死战不退,只是望着那饿鬼军上空蒸腾出来的官州府君影子,恨得咬牙切齿,但也就在这一霎,保粮军身后,骤然之间,血一般的红色光芒,铺满了整片天空。
  所有人都在惊惶之间,抬起头来,便看到一盏红色灯笼,已经飞上了高空,照得四下里一片血红,身边又跟了百余盏灯火,活泼跳动,如顽童嬉戏。
  红色光芒照住,饿鬼军一方吹来的滚滚恶风,便自悄然后退,保粮军一方只觉精神大振,耳中甚至听到了隐隐约约的歌谣响起:
  “拜石马,挂红灯,一枚铜钱请阴兵。”
  “请来阴兵千百万,夺回钱粮供祖宗……”
  “……”
  无数童音在这战阵之上响起,竟仿佛压下了满地的阴风,杀气,直让所有人都怔在当场,一时忘了厮杀,耳中只有那清脆嬉闹着的动静,与清脆怪异的童谣。
  “怎么会?”
  明州城里,那主坛之人,正冷漠向前看来,全不将这保粮军兵马看在眼里,却在红光照亮满天之时,惊得浑身一颤:“这小小案神,居然……”
  “案神么?”
  而在朱门镇子,胡麻却也嘴角含笑,镇祟击金锏轻轻杵地,低声道:“我怎么觉得,是府神呢?”
  第568章 府神红灯
  红灯娘娘当然是案神,这无可争议,偌大明州,无人不知。
  但在这一刻,她飞到了空中,红光洒满整片战场之时,便已然让人察觉到了不同。
  血一般的红光,似乎无穷无尽,直将那明州城内坛上滚滚吹出来的阴气与邪气都给压了下来,百余盏活泼顽皮的灯火绕了红灯笼不停地跳跃着,便也使得红灯笼上那一缕金痕,尤为显眼。
  早在红灯娘娘被迫无奈,身边一下子收了那百儿釜内的孤苦怨灵时,这一缕金痕便已经出现,只是她自己都不知道这是做什么的,也顾不上多想。
  连续几日,自己都没时间歇口气,只能一直不停地念咒神光消孽咒,让这些不省心的小家伙们戾气别那么重,安稳消停着。
  右护法不在,整个红灯娘娘会里,如今也只有一批光想着跟保粮军干大事的掌柜,供奉,脾气暴躁的左护法,所以当然也就没有人注意到红灯娘娘的变化,更是无从开导了。
  更不知道,这,便是功德。
  而紧接着,便是那在夜风里不停嬉戏着响起来的童谣。
  红灯娘娘法力总是在莫名其妙的暴涨,她自己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些喜欢跟在了她身边玩耍的怨灵,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只是听到了,便也嘻嘻哈哈地念着玩。
  所以,微妙的变化出现时,就连红灯娘娘都没有想到,自己的香火之地,已然到了那么遥远而广阔之地。
  石马镇子上,一场灯火福会,不知影响了多少百姓,口口相传,又不知将这挂红灯笼的习惯,传出去了多远,日夜发酵,无尽的香火供奉,直到这一刻,才真正加持到了红灯之上。
  在这一刻,才有人看了出来,这红灯娘娘,无论是阴德,还是香火,都早已够了。
  她已经远远超出了案神所应该有的水平。
  但还缺一件东西。
  便如红灯娘娘早先法力就够了,但要建庙,要食香火,还是需要孟家的香火令。
  如今她想更进一步,自然也需要有人点头才可以。
  胡麻知道这一点,所以拿起了锏来。
  轻轻转头,便看到院子外面,周大同一阵喊着:“疼疼疼,别扯了别扯了……”
  院门一开,就看到小红棠正揪着周大同的耳朵跑了进来,周大同是个聪明的,早在杨弓的军中,看到了这么多奇人异士之后,便也打开了思路。
  知道自己如今这点子手段,与那些人相比,还不算什么,早回阵子找了胡麻一趟,决定要跟着胡麻,继续学那些真正本领。
  胡麻当然也同意,并且想好了应该给他安排一个什么样的活。
  “拿着!”
  他将罚官大刀,与那张从左护法手里借来的笑脸面具,递了过去:“戴上吧!”
  这活周大同来做正合适。
  罚官大刀太过凶戾,普通人压不住,七姑奶奶带着这刀,都觉得凶气激得人脑袋发懵,但惟独周大同可以,他也没有本事使这柄刀,但若只是老老实实地抱着,倒不会生出异状。
  毕竟有宿缘在此,罚官大刀的原身,便是他家里传下来的刀。
  “啊?”
  周大同见了,不由呆住:“那麻子哥你……”
  “我还有别的事情……”
  胡麻笑了笑,抬眼向西边看去,手里的镇祟击金锏,上面几个铁环微微转动,便卷起了一阵滚滚阴风。
  隐约可见,那位于兖州地界的山坳里,正有两尊身材高大的金甲力士,一左一右,抬起了一具沉甸甸的铁棺,正一步一步,翻山越岭,以一种极为沉甸的步伐赶来。
  以明州之地为坛,法力取之不尽,想做什么,当然也有着种得心应手之感。
  ……
  ……
  “嘭嘭嘭嘭……”
  朱门镇子外面,正是战场之上,厮杀惨烈,红灯笼出现,滚滚法力压住了战阵之时。
  那明州城里,法坛之中,官州府官的泥塑,也已生出强烈怒意,似乎滚滚法力,都要一并涌出城来,将那不知死活的小小案神,彻底击溃,甚至抓至身前,一口将其吞掉。
  但却也在这时,随着保粮军后,沉重的战鼓声音响起。
  不知有多少人目光忍不住看了过去,便见得持槌击鼓之人,乃是一位身穿道袍的妙龄仙姑,正一脸凝重,于阵后击鼓。
  而紧接着,伴随了鼓声,滚滚荡荡的狂风袭地而起,自保粮军阵后直吹了过来,旋即在那夜色之中,有人戴了笑脸面具,怀里抱着罚官大刀出现。
  紧接着,便是一阵吱吱作响,荒草簌簌,那是无数精怪,伴了七姑奶奶出现。
  又紧接着,是被无数阴魂追随,坐在了一头驴背上,背着包袱的张阿姑。
  再加上如今正懵在了半空之中,意识到了什么事情不对劲,但还没反过味来的红灯娘娘。
  捉刀问事,说理分香四大堂官皆已出现在了保粮军后,也一下子使得那明州城里,以战阵之中的某些人,意识到了什么,不由得咕咚咽了一口口水,睁大眼睛,向他们身后看去。
  “真……真要来了?”
  “……”
  不等这念头闪过,便见到朱门镇子南边,那深沉夜色里面,隐约有身影浮动。
  他们都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便赫然看到,那竟是一片一片,足有数百人的阴兵大军,虽是阴魂,但身周萋冷雾气缠绕,脚步沉重,所过之处,大地之上,都留下了如同实质的阴森雾气。
  那些阴魂,或者说阴兵,分量之重,竟仿佛连这个活人的世界,都要支撑不住。
  而在这阴兵大军之中,却又有两位金甲力士,身高三丈,分为左右,手里抬着一具缠满了铁链的铁棺,铁链两端,各自缠在它们胳膊上,而在棺材上面,却正懒懒坐了一个人。
  没有人能够看清楚他的模样,明州数百坛,皆有遮蔽面容之能。
  但对于这个层次的人来说,却没人怀疑他是在遮头盖脸,单纯只是因为,这等身份的人,本来就不会轻易被人看清楚模样。
  或者说,很少有人,有资格看清楚他的模样,同样也没人觉得他仪帐古怪,贵人出行,自然都有仪帐,但他的仪帐,便是这一支阴兵大军……
  以及,那于暗中随行的,满地精怪阴祟。
  “真的是那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