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是。”苏培盛应了一声,连忙去将人请了进来。
“皇阿玛万福金安。”弘历站到胤禛面前,笑着行礼。
“坐吧。”胤禛抬了抬手:“你来找朕,所为何事?”
这个时辰,儿子若无事,不可能来养心殿。
“启禀皇阿玛,儿子担心西北战事,更担心年大将军佣兵自重,有不臣之心,加之听了一些外头的传言,怕皇阿玛被他蒙蔽,儿子便斗胆……在年府安插了耳目,听闻年大将军已彻底将四川、甘肃、青海和云南掌握在了手中,那里的官员们只知年羹尧,不知皇阿玛,如此不忠,实在可恶。”
弘历一脸凝重道:“那年羹尧已经密谋将年家人送往西北,不管他是要造反还是要割裂西北,皆为乱臣贼子,还请皇阿玛明察,断不能让此等不忠不义之辈乱了我大清的江山。”
“你在年府安插了人,是何人?”胤禛问道。
“是个小宫女,名叫钰柳,她原本是景仁宫的宫女,机缘巧合之下入了莘雨格格的眼,儿子便求了额娘,将钰柳给了莘雨格格,莘雨对其极为信任,日日带在身边,年府里发生的事,钰柳皆知晓。”弘历一脸恭敬道。
胤禛闻言笑了,只是笑意未达眼底。
说是机缘巧合,其实就是弘历刻意安排的。
这小子年纪不大,心机倒是颇为深沉。
莘雨在永寿宫住了两年,一直陪伴莺莺,皇帝也时常见到她。
在他印象中,年羹尧这个嫡幼女是个十分沉稳的小姑娘,也规矩懂事。
不仅皇贵妃和二公主十分喜欢她,他对这个小侄女印象也不错,之前还想着,等过几年将她赐给老四或者老五,留在宫里做儿媳呢。
没想到,弘历竟然算计到人家头上去了,而且还往她身边安插人,查看年家的虚实。
作为皇子,即便他要替父分忧,也不该去盯着那些大臣们。
他不盯着别人,偏偏盯着年家,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
年家倒了,皇贵妃自然也就倒了,六阿哥和七阿哥也没有机会继承皇位了。
这小子从前看着老实,原来是个有心计的。
“此事朕已知晓,你有心了,懂得替父分忧,朕心甚慰,时辰不早了,回去陪你额娘用晚膳吧。”胤禛挥了挥手道。
“皇阿玛,您千万不能放年大将军回西北,不然便是放虎归山了,儿子知道,皇阿玛顾着皇贵妃和六弟他们的脸面,一直善待年家人,可这年羹尧却不知回报皇阿玛,皇阿玛万万不能再纵容他了。”弘历说道。
第396章 真病了
“嗯。”胤禛点了点头:“朕已知晓,你去吧。”
这个臭小子,都敢教他这个老子怎么做事了,还是太急切了些。
毕竟还是个半大小子,所有的心思都表露在了脸上。
“是。”弘历应了一声,退下了。
“熹妃还真是教子有方啊。”等弘历走远了后,胤禛才笑道。
苏培盛伺候了他这么多年,一听便知道他话里有话,连忙道:“皇上所言甚是。”
“这弘历读书和骑射一般,心思倒是挺重的,竟然懂得往朝中大臣身边安插耳目了,倒是胆大。”胤禛说着笑了笑,只是笑意未达眼底:“熹妃就是这么教导儿子的,果真是有心了。”
苏培盛闻言不敢吭声。
皇上向来偏爱皇贵妃,倘若皇贵妃这般教导六阿哥,皇上肯定觉得娘娘是在替他分忧。
可这事儿偏偏是熹妃娘娘和四阿哥做的,皇上当然难以接受了。
而且,年家的事在皇上这儿本来就是个禁忌,也只有皇上和皇贵妃出手,皇上才不会多想,旁人插手,不管怎么看都好像是在针对皇贵妃和六皇子他们,皇上心里能痛快吗?
皇贵妃娘娘今日之举,在皇上看来已经算是“大义灭亲”了,熹妃娘娘和四阿哥的所作所为,便是落井下石。
也怪不得皇上不高兴了。
第二日一早,年府请了太医。
到了第三日,皇贵妃亲自派人去了一趟年家,赏赐了不少贵重的补品和药材。
第四日,皇帝不仅派太医院的院使去给年大将军治病,也赏赐了许多贵重之物。
京城里传言四起,有的说年大将之前在战场上受了不少伤,旧疾复发,昏迷不醒,病情十分凶险。
有人说年大将军身染恶疾,恐不久于人世。
又过了几日,太医禀报,说年大将军的病虽有所缓解,却需卧床静养一段日子,暂时无法去西北了。
皇帝感念其功劳,仍保留其北大将军一职,命其在京中养病,同时下令,让岳钟琪暂时掌管西北大军,稳固西北大局。
……
与此同时,年府正院里,奉旨回京述职的年希尧正在给年遐龄磕头请安。
已近年关,他总算赶回了京城。
“阿玛,不知四弟身子可好了些?”年希尧问道。
“你等会儿去他住的院子里瞧一瞧便知。”年遐龄叹息一声道。
“是。”年希尧颔首。
“好好劝一劝他吧,阿玛早就说过了,你们兄弟二人能有这样的成就,已是光宗耀祖,一家人安安稳稳的比什么都强,他之前的想法太危险了,稍有不慎便会让年家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我听了你四妹妹的话,将他留在京城,也是为了保住整个年家,他却对此事耿耿于怀,郁结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