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而且……这个时代的师傅们都很严厉,也没那么多耐心,不会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大多不会因材施教,只管教知识,不会就挨。
她一个从未来过来的人,总觉得这么做有点揠苗助长了。
所以,她还是自已先教一教吧。
等孩子正儿八经满了六岁,再去上书房读书。
年惜月记得,弘时他们兄弟三人,都是虚岁七岁时,才进宫读书的,而且……胤禛之前并没有派人先在王府给他们启蒙。
或许他想培养福煜。
但年惜月不想让孩子小小年纪就承受这些。
“好,那就由你先给孩子启蒙吧。”胤禛笑着答应了。
莺莺之前就是年惜月自已在教,教的挺好的。
胤禛只是怕她累着,又担心福煜是个小子,别不听年惜月的话,把她给气着了。
年惜月愿意自已教,他当然乐见其成。
“时辰不早了,你先去梳洗歇着,我去给你四哥写一封书信。”胤禛起身说道。
年惜月也没有问他要同四哥说些什么,只是点了点头,起身去了耳房。
她猜测,应该是和西北的战事有关。
她前世看一些帖子,了解过胤禛继位的事。
有人说,他是篡位,也有人说,他是正常继位。
但有两人无疑是立了大功的,那便是——隆科多和年羹尧。
……
经过几日休养,弘历的脸消肿了,胤禛亲自将他送到了上书房,叮嘱师傅们严加管教,又把弘昼吓唬了一顿,才去南书房批阅折子了。
他到的时候,隆科多已经等了好一会儿了。
“坐吧,何时来的?怎么不派人说一声?”胤禛坐到椅子上后,给隆科多赐了坐。
“下官刚来不久,听闻王爷送小阿哥去了上书房,便在此等候。”隆科多说着,拱手作揖:“王爷,您吩咐下官办的事,已经办妥了。”
“嗯。”胤禛点了点头,亲自给隆科多倒了杯茶。
隆科多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躬身接了过来:“多谢王爷。”
“这些日子,你我二人得好好守着京城,不能出任何纰漏,免得让皇阿玛担心,我知你十分辛苦,只要一切顺利,你们佟佳氏一族的荣耀,只增不减。”胤禛低声说道。
“请王爷放心,下官绝对不会辜负王爷的重托。”隆科多颔首。
俗话说得好,一朝天子一朝臣。
他现在的确很受皇帝重用,可皇帝年纪大了,为了避免自已在新君继位后坐冷板凳,他不得不为自已谋一条新的出路。
倘若一切顺利,他不仅能继续身居高位,也能延续佟佳氏一族的荣耀。
在十四阿哥和胤禛之间,他选择了胤禛。
第355章 雪中送炭
他隆科多能混到今日,那可是揣摩圣意的高手,否则绝不会拥有这么大的实权。
直觉告诉他,比起十四爷,皇上更满意四爷。
加之这两年他同胤禛一起留守京城,配合的极好,知道这位爷能力很强又擅长谋划,这位置,十有八九会落到他头上。
隆科多倒是很有信心。
更何况,胤禛还有一门得力的姻亲——川陕总督年羹尧。
十四爷如今在西北追击准噶尔余孽,都追到人家的老巢伊犁了。
说实话,穷寇莫追,更何况那还是人家的大本营。
那地方可不是好打的。
山高路远,一般人根本受不住。
关键是,粮草要运送进去,太难。
若是路上出了点什么事儿,或者粮草送达的日子比预定晚了十天半个月,甚至个把月,也没人能说什么。
路太难走了。
尤其是在冬日里。
十四阿哥手底下的大军已经陷进去了。
虽然兵力远超对方,但粮草短缺,只能保守作战。
只要年羹尧这个负责筹措粮草的总督愿意,完全可以借用粮草把十四阿哥和西北军拖在那边,让他一时半会回不来。
皇上如今又很器重雍亲王。
十四阿哥远在西北鞭长莫及,只要雍亲王这两年再加把劲儿,说不定就要被立为太子了。
尤其是明年,皇上即将迎来七十大寿,他老人家的身子骨的确比不上从前好了,或许会立储传位。
一想到这些,隆科多便觉得自已的选择很明智。
再说了,投靠雍亲王的大臣并不多,像他这样的重臣,也只有年羹尧了。
一旦成事儿,他们便立下了汗马功劳,以后便可高枕无忧了。
倘若他投靠十四爷,人家那边连皇子都有好几位了,皇室宗亲和重臣也不少,他去了也只算是锦上添花,到头来未必能得多少好处。
在雍亲王这边,那就是雪中送炭了。
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
九月底,皇帝从木兰围场回京。
比起以往,倒也算早。
“围场和行宫那边每日的花销都有些吓人,皇阿玛明年还要办大寿,现在能省则省,只能提前回来了。”
浮香院里,胤禛正在同年惜月说这事儿,苦笑连连:“提起这个,我便觉得头大,皇阿玛七十大寿,当然办得越隆重越好,可国库的银子确实不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
“王爷若缺银子,我应该能凑个二十万两银子给你。”年惜月说着顿一顿:“多的便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