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十四福晋闻言不敢吭声了。
  因为就算是她,也不可能同时收买两位太医。
  胤禛到的时候,午时已过,年惜月却还未醒。
  两位太医已是满头大汗。
  他们把能试的法子全都试了。
  针也扎了药也喝了,穴位也按压了,可人依旧未醒,这都过去一个多时辰了。
  “侧福晋如何了?”胤禛看着昏迷不醒的年惜月,又气又急,忍不住握紧了拳头。
  “回王爷的话,侧福晋的气血比之前足了些,脉搏也没有那么紊乱了,气儿也顺了不少,但人……人一直未醒,大约……大约是身子太弱了,要再过上一两个时辰才能醒。”太医小心翼翼道。
  “本王听说她是犯了心疾?”胤禛沉声问道。
  德妃派人去找他时,便是这么和他说的。
  他当时正在衙门办差,听闻此事连忙快马加鞭赶到了宫里。
  却不知年惜月竟然晕厥了,而且久久未醒。
  好端端的人,怎么进了一趟永和宫,就犯了病,危在旦夕了?
  他晨起出门时还和她说话来着,那时候的她,才刚起身,但气色不错,还和他说,今日要同娜丹珠去潇湘楼。
  他见她很开心,还嘱咐她多在潇湘楼待一待,自已下衙去接她。
  结果……
  第263章 昏迷不醒
  “回王爷的话,按照脉象和侧福晋如今的状况来看,的确是犯了心疾,不过……侧福晋的病情有所缓解,应该能醒来,王爷切莫着急。”老太医连忙回话。
  “除此之外,可还有别的症状?有无中毒?”胤禛也顾不得那么多了,直接问道。
  “未曾。”二位太医异口同声道。
  胤禛闻言稍稍松了点气。
  只要没中毒就好。
  只是这好端端的,年惜月怎么就犯了心疾?
  到底是谁故意刺激了她?还是给她吃了诱发心疾的东西?
  “儿子一早离府时,未曾听说额娘要召见儿子的侧福晋,她为何会出现在宫中?额娘到底有何事非急着见她不可?”蹲在床边的胤禛站起身来,直接质问德妃。
  “你这是何意?额娘久久未见年氏,她又给你生了个小格格,乃有功之人,额娘让她进宫,自然是为了赏赐她,你这般质问额娘,方才又问太医,年氏是否中毒,莫非你以为,是额娘害了她?”德妃怒气冲冲道。
  她之前就很不高兴了。
  就算她再不喜欢年氏,也不至于让人下毒害她。
  她不想为了一个女人,伤了他们的母子之情。
  胤禛这孩子从小不是在她身边长大的,母子二人从前很生分,后来因为一些事,还有了点隔阂。
  德妃并不想加重二人之间的隔阂。
  她不求胤禛能像小十四一般孝顺,只求他们做一对和和睦睦的母子。
  可他现在却为了这个女人怀疑她、质疑她。
  德妃怒火中烧。
  这就是孝懿皇后养出来的好儿子,根本不懂什么是孝顺。
  想来也是,别人肚子里生出来的儿子,孝懿皇后又怎会真心疼爱,用心教导呢?无非是哄着孩子,顺着孩子罢了。
  胤禛年少时性子有些乖张,就连皇上都说他喜怒无常。
  长大后脾气性子也有些古怪,并不合群。
  正因为如此,小十四宁愿和八阿哥他们待在一起,也不愿意和胤禛这个一母同胞的亲兄长多亲近。
  想起这些事,德妃心中很不是滋味,对儿子也多了一分埋怨。
  百善孝为先。
  不管怎么说。
  当儿子的也不能为了个女人,质问她这个额娘。
  “儿子并无此意,只是她这几年身体调养得当,早就没有心疾之症了,之前生孩子,也十分顺利,未曾犯病,为何进了一趟宫,便性命垂危?她是儿子的侧福晋,出了这样的事儿,莫非儿子问不得?”胤禛的脸色稍稍和缓了一些。
  他是有些激动了,可躺在榻上人事不省的,是年惜月。
  这是他最珍爱之人。
  他们志趣相投、无话不谈,和她在一起的日子,看似平淡却让他觉得安心,觉得舒坦。
  他平日里连一句重话都舍不得和她说,把她捧在手心里宠着,哪怕她稍稍皱皱眉头,他都会担心,更何况是现在?
  他根本无法冷静。
  好端端的一个人,进了一趟永和宫就性命垂危,这让他如何冷静?
  “你别急,额娘可以向你保证,今日召她进宫绝无恶意,也未曾对她不利,她犯了病,额娘也很着急,立即让人宣了太医,额娘也盼着她早些醒来。”德妃虽然很生气,可儿子这般不理智,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就质问她,她不得不解释一番,稳住局势。
  当儿子这般不信任她这个额娘,德妃心里有些发堵,却不得不忍着。
  年惜月今日来永和宫,自已并未对她说什么重话,虽然她听了十四媳妇的建议,让年惜月去郊外的庵堂斋戒沐浴,诵经七七四十九日给四福晋祈福。
  可那也是好好与她说的,并未苛责、怒骂,年惜月总不能因为这个就犯了病吧?
  她犯病完全是因为她自个身子不好,从小就有心疾,赖不到她头上。
  早知年惜月这身子如此不好,这般不中用,她今日就不叫她进宫了,不仅没能达到目的,还惹来一堆麻烦。
  倘若儿子因此和她隔阂更深,那就更是得不偿失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