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流程中的一项是资助人分享自己与被资助者之间发生的暖心的事情。几名资助人上台侃侃而谈,听到这里韩凇才发现,原来资助双方之间的联系都要比他和白意之间多得多,甚至在节日之时还会互相邮寄物品,比如特产。
  韩凇往常都是以集团的名义做慈善捐款,这还是第一次一对一资助学生读书,对于这些分享,他备受启发。
  白意对他如此防备,只是因为他是韩凇——一个让她难过,伤害了她的人。那么如果他不是韩凇,而是“暮冬”呢?
  这种做法真是卑劣,韩凇摇摇头,对自己的想法感到不屑。
  回到家,韩凇直奔书房,思来想去,还是拿出了电脑。
  算了,比起白意,自尊算什么。
  决定借助身份优势,以资助人的身份给白意发邮件。
  第85章 处处·处处
  韩凇决定借助身份优势,以资助人的身份给白意发邮件。
  【许久没有听到你的消息,不知你近况如何,国外的饮食和生活是否习惯?现在才询问你这些,似乎有些“迟到”,但如果你有任何需求,都可以和我讲。
  上次你提起过的事情,如果有需要,我也可以替你先支付。你不要误会,我没有别的意思,大学是很美好的时光,你应当享受学习的快乐,充盈自己的眼界,而不应被金钱所负累。
  而以你的成绩,以后会有更好的生活,就像现在的“十万”对于以后的你来讲,也只是“仅仅十万”而已。
  时不我待,你应该能明白我的意思。
  我想,我们的关系不应只是如此,如果你愿意,我很乐意成为你的好友,或者是品味相投的听友。
  近日听了一首很不错的音乐,分享给你:《stay alive》】
  收到暮冬的邮件时,白意正在听英文广播。
  尽管在米国生活了一段时日,但和室友聊天时大多用中文,白意的英文水平似乎到了瓶颈,和外国人交谈总是很难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思来想去还是应该再深入学习一下。除了广播外,白意最近开始看国外舞蹈家的大师课,原声版。
  一个清脆的邮件提示音,白意点开后,是“暮冬”。
  这个名字出现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突兀,印象里“暮冬”几乎没有主动联系过她。点开邮件,一如既往的风格,话不多,只是这次白意又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对方的小心翼翼和特别关照。
  她拿出手机,在音乐软件里搜索“暮冬”推荐的歌曲,点开,播放,有一种寂静、绝望,却偏偏绝处逢生之感。
  是她喜欢的风格。
  听着“暮冬”推荐的歌曲,白意又看了一遍邮件,目光停留在“好友”两个字上。
  “好友”?她从未想过能和“暮冬”成为“好友”。
  大约是先入为主的关系,潜意识里把“暮冬”当做了一位前辈。倒也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前辈,只是能有这样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资助别人的人,应该是一位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吧,想来是要比她年长一些。
  和“暮冬”为数不多的交往中,白意总是感到很舒适。其实她不是一个自来熟的人,但人与人之间的磁场似乎就是这么难以言说。如果能和ta成为朋友,倒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至少从内心来讲,白意对“暮冬”有一种莫名的信任。
  弦乐知音,好过泛泛之交。
  所以当得知水舞在国际上获奖的时候,白意迫不及待想把这个好消息第一时间同ta分享。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白意的手机震动了几下,紧接着跳出了好几个对话框,她粗略地看了一眼,都是“恭喜”之类的话。
  她有些疑惑,明明这个时间,国内已经是深夜,为什么会有人莫名其妙恭喜她呢?心中隐隐有种预感,大约猜到兴许是之前报送的水舞拿了奖。
  这也不奇怪,毕竟像这种大型比赛,只要报名参加,起码也能得个优秀奖,所以获奖算是意料之中。
  直到看到于老师转发给她一篇权威舞蹈公众号发布的喜讯时,她这才惊喜地发现,《袖吟》竟然在国际比赛上获得了金奖!这对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的舞蹈演员来讲,是非常大的肯定,而且,竟然是通过中国的民族舞蹈获奖,实属不易。
  白意逐一回复着感谢,拿起手边未完成的咖啡,丝毫没注意那是一杯意式浓缩,她只觉得甜,比蜜都甜,甜到让她的嘴角不自觉扬起。
  只是想着想着就哭了。
  只有她知道自己付出了多少,获得了多少,又失去了多少。
  韩露看着白意在厨房一会儿笑一会儿哭,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正想上前询问时,见白意接起了电话,她便没有上前打扰。
  是邢克打来的跨洋电话,“收到获奖通知了吗?”
  “收到了。”白意平复了心情,擦了擦眼泪,又忍不住破涕为笑道。
  韩露无意偷听白意讲电话,只是隐约能听到电话对面是一个男人的声音,听起来似乎与白意年纪相当。竟然能让白意的情绪能有这么大波动,是什么人呀?难道是来和她抢嫂子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