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她故意将年龄报大了些,而后试探着道。
  “夫人您是女菩萨,大善人,我和我妹妹都能干活,我们吃的也少,也可以不要工钱,求您可怜可怜我们,收了我们回去做个苦力杂役吧,只要有口饭吃,有地方睡觉就成!”
  那女孩儿这么说了,新月一时都心软起来,帮着求情道。
  “少夫人,咱们届时新买了宅院,总也要买上一批丫鬟小厮伺候的,奴婢瞧着她们俩还算机灵。”
  即便她不说,许纾和此时也已经不忍心不管。
  于是便点了头,“带上吧,回去安排安排,能做些什么就做什么。”
  她不是什么女菩萨,主动去管闲事倒也没那心思,不过这都撞到眼前来了,总是不忍。
  长在红旗的人,到底没有那么麻木。
  姐妹俩大喜过望,忙不迭跪下磕起头来。
  这说明往后是有活路了,她们自然高兴。
  回了府,许纾和便将此事告诉了陈知。
  听罢,陈知也是叹气,“天灾人祸,今年怕是不少人要遭难,岭州与咱们相邻,地势更高一点儿,往年本就比咱们这儿冬天更冷,下雪更早,如今倒春寒,怕是也更寒冷些。”
  “是啊,我打收留了那一对姐妹,回来的路上又看见不少逃难来的,都是可怜。”许纾和声音闷闷的。
  陈知倒了杯热茶递给她,“咱们能做的也只有这些,除非官府出面安排灾民,否则这情况只会越来越糟糕。”
  灾民大量涌入城中,势必会造成秩序混乱,形形色色的人多了,犯罪率也会增高,若是祁州也受灾,本地官府要处理的灾民就多了许多,也是一种压力。
  “只盼着赶紧暖和起来吧,太难熬。”许纾和喝了口热茶,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沉甸甸。
  两个小姑娘在府里留了下来,新月问过,大的叫春花,小的叫冬花,名字取的简单,啥季节生的就叫什么花了,另外,年纪虚报的事情也被发现了,春花今年十三,冬花只有八岁。
  不过自然不会因为年纪小就赶她们走,还是给安排了活儿干,因为两人出身在种田人家里,所以被分去侍弄花草了。
  两姐妹很是勤快,春花干活,冬花在旁边帮忙,乖巧又懂事。
  对她们而言,进了这府里每天有热菜热饭吃,能穿上好的衣裳鞋袜,有暖和的被窝睡,每月还有一点工钱,那真是来到天堂了。
  不过也并非所有人都会这么幸运,得到大户人家的收留,接下来的三四天,温度忽然急剧下降,虽还没下雪,但雨水却不停。
  雨降下来,风一吹就结成了冰,到处天寒地冻的。
  有人冻死街头的消息,天天都能听到。
  许纾和跟母亲还有陈知商议,想支个粥棚施粥。
  他们家如今的钱银,开个粥棚还是开的起。
  两人都没意见,于是很快就安排起来。
  粥棚开起来的前一天晚上,忽然降下一场暴雪,一夜之间,整个祁州城都被埋进了厚厚的白雪之中。
  夜半,梅香进来又给床上多盖了床毛毯,把炉子烧的更旺了些,饶是如此,许纾和还是冷的几乎贴在了陈知身上。
  早上起来时,人都窝到陈知怀里去了。
  还好这几天都睡在一块儿,脸皮已经练的厚实了不少,倒是还算镇定。
  起身后,就见外头白茫茫一片,丫鬟们刚把院儿里清理出一条小路来。
  “雪下的这样大,今日施粥恐怕不少人来,我看,不如再多烧几锅热水吧,喝了也能暖暖身子。”
  “也好,粥一直熬着也得用柴火,一并烧着吧。”陈知点头,抬眼看向门外,“多少年没有这样的大雪天了。”
  粥棚就设在府门口的空地上,家丁们早就准备好了,灾民里里外外好几层,将府邸围了个密不透风,都等着能吃上一口救命的热乎粥。
  这景象看的许纾和心里更不是滋味,原本打算施粥三天,现如今又想着还是再多几天吧,能帮几个人,是几个人。
  第125章 岂非前功尽弃!
  施粥从早上到中午就结束了,许纾和坚持在现场出力,陈知便也一直陪着她。
  郑氏也想帮忙,不过许纾和怕她着凉生病,只让她在现场待了一会儿,就给劝回去了。
  这半天的施粥当真是叫许纾和心里受到不少冲击。
  灾民们衣不蔽体是常见,不论男女老少,几乎都是饿了多日,滚烫的粥倒进碗里头,仰脖子就喝个干净,连碗都要舔干净,一点儿不怕烫着,只怕吃不到。
  许纾和看见满头白发,杵着拐杖几乎走不动路的老人,听他边喝粥边哭着道,若是早有这一口,逃难来的路上,小孙儿也不会活活饿死。
  还有汉子将已经饿昏了的母亲背在背上,小心翼翼的问,能不能给他打两碗粥,再多给些热水。
  小小的娃娃饿的眼神空洞,几乎就剩一口气了,母亲打了热粥,一边流泪一边小口小口的往孩子嘴里喂,哭恨自己饿的太久,没有丁点儿奶水,只能叫孩子喝些米汤续命。
  病残者更是数不胜数,还有那些已经打来热粥,却发现等待的亲人已经悄然逝去的人,更是撕心裂肺的哭,痛骂老天爷为何要如此折磨众生。
  越看越叫人揪心。
  不止是她,本就属于这个时代的陈知,在这半日的施粥之后,心里也是说不出的滋味,本就已经在心里萌发的念头,此时更加不可抑制的疯狂生长起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