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陆天立无奈地挥了挥手,陆易安躬身看他进了殿,便去了吏部。这段时间吏部和礼部一直在加班加点准备科考之事,这是开国之后陆易安负责的事务。
  吏部是尚书省六部之首,掌全国文职官员铨选、勋封等事务,甚为重要,所以清洗掉的陶朝官员也是最多的,剩下的人手不多。
  随朝科举制度失败的原因是没有打破士族和门阀对朝政的垄断和掌控,既没有给寒门学子真正进入仕途的机会,又得罪了世家大族,两头落空。
  陆易安吸取随朝失败的教训,将益州来的文官安置到了吏部和礼部,一多半在吏部,参与科考之事的准备工作。
  这些益州文官都是出身寒门的学子,受过陆天立恩惠,忠心耿耿,也最是清楚该怎样才能改变“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制度。
  但长安的官员都是士族出身,大部分还是不支持科举制度。陆易安提前知会这些寒门学子,要谨言慎行,避免和这些官员发生矛盾。也找了一些缓和一派的官员做“内应”。
  吏部考功司员外郎张勋就是其中之一,他刚和其他几名官员囫囵用完午膳,便又开始清点名单。连续几日公务劳累,几人便边做事边聊起天来:“之前听说太子殿下只会花天酒地、声色犬马,还以为到这来就是挂个名头,没想到还真是行事稳重。”
  同为考功司的胡主事却摇了摇头,“我倒不觉得,人啊,本性难移。我看他啊,也就这刚当上太子,装的好看,过段时间就原形毕露了。”
  另一人说道:“说不定以前是韬光养晦,卧薪尝胆,故作浪荡掩人耳目。听那帮益州的文官对他评价很高……”
  还没说完,就见被议论的太子殿下正带着一人阔步进了考功司的大间。
  几人行礼问安后便散开了。张勋拿过一个本子递了过来:“殿下,这是您要的官职空缺名单,我们刚整理完三省六部的。”
  陆易安认真地翻看,“空缺如此之多,光今年秋闱不能挑选足够合适的人。”
  张勋脸上带着忧色,“的确,这还只是三省六部的,地方上的名单还要两日才能整理出来。”
  陆易安又看了会名单,将名册装进了袖袋,对张勋颔首:“辛苦了,张大人”。
  张勋行了个大礼:“殿下放心,臣等将不遗余力,不负圣上和殿下重托。”
  *
  陆易安从吏部出来又去了礼部,因要参加宫中的七夕晚宴,本来该回东宫等着就是。但他一想起宋常悦,总觉得不安心,便转头往宫外去。
  陆雷没有陆风沉稳,看向了陆易安:“殿下,现在出宫怕是不好。”
  陆易安沉声问:“如何不好?”
  陆雷便不再说话,跟了上去。
  回了蜀竹院,一跨进房里,本来该放下的心,看到人和梳妆台都不见的瞬间,便空落落的。
  “陆风!”在门口的陆风听见陆易安略带怒气的声音,赶紧从院门口飞奔到房里。
  “殿下,怎么了?”
  陆易安横了他一眼:“谁让你们搬的?”
  “没有搬过什么啊?”陆风机灵,看到前几日他才帮忙搬来的梳妆台不见了,猜到了大概,才答道:“殿下,应该是绿柳他们自己搬的吧。”说完却不敢看陆易安的脸色,总觉得身边飘来阵阵凉意。
  “那你们怎么不看着,不拦着?”
  陆风低头道:“是属下失职,甘愿领罚。”站在房门口的陆雷同情地看了他哥一眼,心想:他只是守着院门啊,也不能随时往里面看吧,还有就算看见了,他也不敢拦啊,怕是您在您都不敢拦。
  陆易安顺了顺气,才往西厢房去,陆风二人逃也似地往院门口去。
  这个时候宋常悦该在小憩,陆易安便没有敲门,本来想的只是回来看看她就好,顺便把东西给她放房里。
  没想到,他小心翼翼地推开门,刚好坐在榻上看书的宋常悦看门开了,也往这边望来,两人都有些错愕地对上了眼。
  陆易安摸了摸鼻子,有些尴尬道:“阿鸢,你没睡吗?”
  宋常悦将书收到了一旁,“嗯,睡不着。”
  陆易安听她声音没有嘶哑,眼睛也不肿,应当是再没哭过。便当没有那件事情一般,怕一问她,反而惹她伤心,“什么时候搬的,你要搬的话给陆风说一声就行,绿柳和红果两人怕也不好搬。”
  “啊切~”刚回到院门口守着的陆风打了个喷嚏。
  “早上,绿柳和我一起搬的。”
  “你搬的,红果呢?”
  “我想静一静,早上便让她走了。”
  陆易安走过去,抓着宋常悦的手翻来覆去地看着,“可有伤着自己?”
  “没事。”说着宋常悦抽回了自己的手。
  说完两人都默了默,陆易安便从袖袋里拿出一个东西,那颜色实在耀眼,宋常悦看了过去。那是一根珍珠点翠步摇,碧蓝色的点翠实在适合做鸢尾花的造型,有的完全绽放,有的还是花苞,形态各异。下面还坠着两串莹润的珍珠,更是显得灵动。
  陆易安侧身给她插在了发髻上,看了看那步摇,又看了看她,觉得甚为满意。
  他看宋常悦没有将这步摇取下,心中松快了些,嘴角也不自觉的翘起:“我陪你一起用晚膳,今日想吃什么?”
  宋常悦看着他,面色沉静,“今日是七夕,宫中有晚宴。这是平朝的第一次宫宴,你是太子,必须要出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