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百合>磨镜> 第231章

第231章

  “你说什么?”
  ……
  木良漪来到宸元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从外到里跪了一地的侍卫、内侍和宫娥。
  谢昱坐在龙案后,神色平静,或者说呆滞。大概是因为没有剃刀,所以他只用剪刀贴着头皮将自己的头发尽数剪了下来,此时呈现在木良漪眼中的是一颗斑驳的头颅。
  一口气堵在了木良漪的胸口。
  她的到来并未打破大殿内死寂的气氛,她站到了龙案对面,谢昱却好似没看见她一样。
  木良漪闭上双目,深吸一口气,再缓缓吐出胸中浊气。如此反复几次,心口的闷窒感总算有所缓和。
  “陛下若是得空,将传位诏书写了吧。”她道。
  直到此时,谢昱的双目才重新聚焦,慢慢将视线落到了木良漪脸上。
  木中好似有欢喜,却被其他更深的情绪掩盖了。
  “……你终于,肯放过朕了。”
  “不然呢。”木良漪道,“从古至今,可曾有秃头和尚坐到龙椅上受百官朝拜的先例?”
  谢昱闻言哂笑,道:“离经叛道的事,你做的还少吗?”
  “我不怕世人眼光,但却不能至朝堂稳定和大周国威于不顾。”
  “呵呵……哈哈哈……好好好!你们一个个,都大义凛然,心里都装满了家国天下。”谢昱戳着自己的心口,“只有朕,只有朕满心装的都是儿女私情。是朕不配,既不配这个皇位,也不配得到真心!”
  第131章 玉玺
  于泰和十一年腊月登基的正熙帝谢昱,在正熙元年九月的最后一天亲笔写下传位诏书,将皇位传给了已故嘉宁帝的太子谢赢。
  预备好的太子册封典礼连夜修改,变更为新帝的登基大典。
  与此同时,木良漪也从大周皇后变成了太后。
  诏令下达天下各州,新皇大赦天下,恩施九州。
  三日后,新帝颁布登基后第一道圣旨,一共三条政令——第一,裁撤冗员,整顿吏治;第二,改革祠禄之制;第三,改革郊祀恩荫与赏赉制度。
  “如此大刀阔斧的改革,从前几十年都不一定能见一次,今年才过了九个月就发生了两回。这不知道这是盛世之相还是乱世之相。”
  “何止。先是宫变,后是围城,从泰和十一年到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龙椅上的人就换了三个,从哪里都看不出这是太平盛世该有的样子。”
  “唉,乱了乱了!刚过了十几年太平日子,北真没打来,自己内部就乱了。”
  “我倒不这么觉得。诸位看到的乱世之相,在我看来却是盛世的开端。虽然近两年变故频出,但诸位只看到表象,却忽略了结果。”
  “什么结果?”
  “结果就是,不论再大的动荡,每次都能化险为夷。逆王领兵逼宫时,女少帅临危不惧,不到半日就将逆王完全压制,让他再无还手之力;滇南大军围城时,又是她带兵自涵江南下,以八千压十万,迫得瑞王城下投降。再说在中越大郡重启的青苗法,据说推行的十分顺利,南海三州税收减免,不论是渔民还是海商,自是赞不绝口,民间一片喜气洋洋。这些,岂能说是乱世之相?”
  “仁兄还是太过乐观了……”
  茶楼里的人各抒己见,发表着对时事的看法。
  这时,一匹快马载着驿兵自街道上飞驰而过,直奔向兵部。
  ……
  谢昱剃发的第二日便搬出宸元殿,住进了空置许久的玉虚宫。谢赢登基之后,从悬玉阁搬出,住进了宸元殿。
  他正式拜周颉与齐安美为太傅,除住所发生变动以及隔日需要上朝之外,生活与从前相比并无多大变化。每日需按时到悬玉阁听课,到垂拱殿学习如何处理政务,课余时间则需完成三位老师布置的课业。
  这日他结束课程已至中午,便留在悬玉阁陪两位先生共进午膳。餐后拜别周、齐二人,前往垂拱殿。
  走到半路时,与兵部尚书李纲碰到了一起。
  “微臣拜见陛下。”
  “李尚书平身。”谢赢见他神色有些慌忙,便问道,“有事要呈报给姨母?”
  “回陛下,确有要事。”李纲道,“刚刚接到来自西南的军报,蜀州通判吴良杀害蜀州知州,掌控蜀州,自封蜀王,如今还在大肆招兵买马,意图攻打周边州府。”
  “军报给我。”
  ……
  “玉玺?”木良江看过军报,道,“好个吴良,小小州官,竟敢伪造玉玺起兵谋反。”
  “这玉玺或许不是伪造。”木良漪却道,“也可能是真的。”
  众人闻言震惊。
  “娘娘此话何意?”于林甫问。
  只见木良漪指向桌上的玉玺,问道:“诸位可还记得这枚玉玺是何时所制?”
  “回娘娘,乃是泰和元年所制。”林如晦道。
  嘉宁九年梁京被占,本是宗室旁支的谢景在萧重信的扶持下登基为帝。但是自太祖传下的玉玺消失在了旧都的战火中,无奈之下,只得新制一枚。
  “难道是……”木良江想到一种可能。
  其他人随后也想到了,纷纷看向木良漪,以及安静地端坐在她身旁的新帝。
  自木良漪入永安,民间便有传言,她当时是带着传国玉玺一起逃出的梁京城。
  “本宫当初与陛下一起逃离梁京时确实将玉玺一并带了出去。”木良漪的话证实了众人的猜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