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百合>磨镜> 第210章

第210章

  海山青沉默了。
  “您意识到了,但因为祖宗之法,因为大势所趋,因为大部分人的利益,所以您选择忽视。您试图在不改变旧制的基础上寻找新的道路,在不损害受益者的利益的前提下设法救国。”木良江质问道,“但是十多年过去了,您找到梦想中的那条路了吗?”
  海山青无言以对。
  “没有。”木良江替他答道,“您没有找到。”
  “既然如此,那为何还是不愿意改变?为何不愿意承认从前的想法与做法都是错的?为何不愿意摒弃旧制而谋求新法?”
  “黄口小儿!”海山青怒道,“旧制,新法,改变,你当这是稚童嬉戏吗?保宁帝与文正公变了,可是结果呢?国力非但没有提升,反致生灵涂炭哀鸿遍野。最后只能草草了之,一败涂地。你说来轻巧,但是一旦失败,后果谁来承担?不是你,也不是皇后,而是大周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
  “人总会犯错,但不能因为错过一次就止步不前。正确的路,是在一次次错误的尝试中找寻出来的。”木良江丝毫不退,据理力争道,“只因皇后以女子之身执政,就让你们畏其如虎狼,拼尽全力将其扳倒。大相公,下官在此问一句,您害怕的到底是黎民百姓受苦,还是您与您的追随者手中的权力被抢走?您为的,到底是大义,还是私利?”
  “你!”急怒攻心之下,海山青激烈地咳嗽起来。
  “如今大局已定,不论您为了什么,已经不重要了。”木良江接着道,“下官诚心相劝,莫要再做无谓的抵抗。顺势而为,才是对您,对您的族人与追随者而言最正确的选择。”
  “皇后的抉择到底是对还是错,您也想要亲眼看到结果,不是吗?”
  第120章 落幕
  木良漪病愈之后开始着手处理政事,可谓雷厉风行,短短十日内,就以谢昱的名义连发数道圣旨,瑞王带兵围困永安一案有了初步的了结。
  与谢庭、谢显和海山青暗中勾结参与滇南大军围攻永安城的地方官员中,主要涉案者十八人,全部叛处斩刑;次要涉案者六十人,叛流放。朝廷下旨,以上涉案人员,皆罪不及家眷。
  瑞王谢庭象征性地罚俸三年,带着他的十万大军返回滇南。世子谢旦则被封了殿前司都虞候一职,留任永安。
  海山青贬为海仓知县,圣旨颁下之日便动身前往海州上任去了。
  他离开永安那日,从前的追随之众大多因为种种原因不敢正大光明地送行。城外柳丝亭中,昔日主战派的主要官员只见于林甫与丁坤,再加上一个已经被罢官的李纲,总共三人。
  反倒是木良漪这边,有她与萧燚,还有木良江、代替齐安美前往的齐辙、与海山青同榜进士出身的林如晦以及看着那么多人过去他也跟了过去的谭万年。
  两方人马分站柳丝亭两侧,愈发显得对面人员寥落。
  海山青坐在马车里本不愿现身,然而行出一段距离之后又折返回来,走下马车,亲自走到木良漪面前拜别。
  也是他那一拜,替木良漪留住了于林甫。
  海山青离开后的第三日,宫中下旨,提拔了新的宰辅——原兵部尚书于林甫升任左相,原礼部尚书林如晦升任右相。
  也在同一日,宫里接了丁坤告老还乡的折子。
  其后数日,六部当中最忙的要数吏部。左右二相的人选定下之后,朝中紧接着便是一大番人事变动。
  于林甫升职之后留下的空缺,由朝廷下旨请回太和年间被罢官的兵部尚书李纲重新担任。
  原本的刑部尚书正式告老,刑部侍郎木良江接任尚书之职。
  御史大夫郭怀礼告老,殿中侍御史齐辙因功升职,成为御史台新的掌舵人。
  在大大小小数十个职位变动之中,有一个人引起了众人的注意。他原本只是一介白身,许多人听都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却在此次被直接擢升为侍卫步军司都指挥使,接掌了三衙之一。
  他的名字,叫作常欢。
  所有人都在好奇,这个常欢到底是何方神圣。
  终于,众人在大朝会上见到了真人。
  是个完全陌生的面孔,相貌并不算出众,但胜在年轻。跟不到三十岁就成为大员的木良江和齐辙比起来也不遑多让。更为关键的是,此人并没有木、齐二人那样显赫的家室与耀眼的履历。
  “这个常指挥,到底是什么来头?”
  “不清楚,从未听说过,永安各家公爵权贵也没有姓常的。”
  “你是吏部的,也不清楚?”
  “上头直接下的命令,我们也只是过个手走个流程而已。”
  “原来如此。”
  这个上头自然不会是官家。
  ……
  “常欢,有何特别之处?”
  “姐姐为何这么问?”
  垂拱殿里,木良漪如常在批阅奏章。萧燚找了本兵书坐在她边上看,看着看着忽然发出疑问。
  她将书倒扣在,转头看她,却见她在揉眼。
  “眼睛不舒服?”萧燚凑上前查看。
  “无事,就是忽然有些模糊。”木良漪搁了笔,道,“许是看奏章看得久了。”
  “那就歇一歇,待会儿再看。”她牵起她的手,“带你出去走走。”
  木良漪顺从地由她牵着起身,微笑道:“好呀。”
  二人一边往外走,萧燚重提方才的问题:“我见你只是在朝堂之上与各方博弈,将各方的人收为己用,而未将自己的人安插进官场。对于常欢的安排,有些突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