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度韶华> 第867章

第867章

  张尚书的威信威望,被一再削弱。现在还勉强能守住的,就是吏部衙门的一亩三分地了。
  就这,办差事的时候也得利索些,不能被挑出毛病来。
  先定下章程,然后将所有符合条件的人都列出来,每一个官位至少得有三个候选人。再根据每个人的优点缺点进行筛选,最终定下候补的官员名单。
  十天后,张尚书捧着名单进宫面圣。
  巧得很,纪尚书也忙妥了差事,一同进宫来面圣。
  陈长史和王中书令都在昭和殿内,还有几位舍人伴驾,女帝陛下坐着龙椅,目光淡淡,在张尚书要开口之前说道:“纪尚书,户部能拨的钱粮有多少?”
  就是这等看似不起眼实则让人堵心的招数,令张尚书心中窝火又无计可施。
  张尚书忍着闷气,竖耳聆听。
  纪尚书高声禀报:“回皇上,户部能调拨十万石粮食,农部那边能供应一批新粮粮种,够十五万亩良田耕种。另外,户部还能拿出三十万两现银,一并都送去豫州。”
  这个数字,显然是比照过了南阳王府呈上来的数字,最终斟酌定下的。赈济粮一样,粮种少一些,现银直接翻三倍。
  掌管大梁国库的户部衙门,要和一个南阳王府来攀比,本来就很可悲了。如果比不过,纪尚书也没脸面站在昭和殿里了。
  姜韶华心中了然,微微一笑:“纪尚书辛苦了。”
  这就算满意了。
  纪尚书心里一松,恭声应道:“臣当差做事是本分,不敢言辛苦。”
  然后,才轮到张尚书禀报:“这里是吏部选好的官员名单。请皇上过目定夺。”
  姜韶华略一点头。
  陈舍人上前来,从张尚书手中接过名单。然后,女帝陛下直接吩咐:“陈舍人,先将名单给陈长史瞧瞧。”
  陈舍人笑着应是,很顺手地将名单给了陈长史。
  张尚书:“……”
  第771章 添堵
  陈长史没有丞相的名头,做得却是大梁丞相应该做的差事。
  所有奏折,都得先经过陈长史这一关,由陈长史筛选出重要的奏折呈到御前。不太要紧的小事,根本到不了天子眼前,陈长史可以直接处置。
  便是要紧的大事,女帝陛下也会和陈长史商议。还有一个王中书令,晚上回丞相府,隔日一早就能带着合适的“建议”进宫来。
  如此一来,王丞相这个真正的大梁丞相,倒被陈长史压了一头。
  皇上对陈长史的信任,犹胜过当年的太康帝对王丞相的倚重。等王丞相彻底退出朝堂,丞相之位就是陈长史的。
  这是众人皆知的事实。也是张尚书不甘不忿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个五品的王府长史,放在以前,只有低头巴结讨好朝堂六部尚书的份。现在倒是一跃而起,跃到了他们的头顶。这在官场上,何止是连升几级,简直就是平步青云。
  别人服不服的不知道,反正张尚书心里不服气。
  陈长史不知道张尚书在想什么,就是知道了,也不会在意。他仔细地看了名单,心中便有数了,将名单又给了王瑾:“王中书令也看看。”
  王瑾应一声,接了名单,看完后直截了当地说道:“名单上一共有五十三人,别人都还算妥当,有两人不合适。”
  “卓跃是举人出身,做过几任县令。现在去豫州,补做郡守。这不合规矩。要么换人,要么降至县令。”
  “还有这个沈知,原本在任上犯过错,被罢免了官职。也不该在名单之列。”
  不愧是王丞相的爱子,对原本的丞相党官员如数家珍。
  卓某和沈某投靠张尚书,自然都是为了功名利禄前程。豫州不是什么好地方,对他们来说却也足够好了。
  张尚书也不是好惹的,张口便应了回去:“皇上用人不拘一格,南阳郡有一位蔡县令,不过是秀才出身,照样做了县令。后来才考了举人。还有平州的卢刺史,原本是罪臣,按着朝堂规矩,永不该再起用。当年皇上还是郡主的时候,一力推举卢琮,卢琮先做郡守,后来做刺史。短短几年,便将平州治理得井井有条。臣选人的时候,便也有学有样,胆子大了些。”
  “如果皇上坚持不允,臣回去再换两个合适的人选就是。”
  陈长史面色不愉。
  王瑾皱了眉头。
  张尚书是有备而来。这两个人选,就是比照着蔡县令和卢刺史选出来的。皇上不同意,那请问蔡县令和卢刺史为什么可以破例?就这么同意了,岂不是让张尚书昂首挺胸扬眉吐气了?
  姜韶华挑了挑眉,忽然笑了起来:“朕用人确实不讲究这些。”
  “只要有真才实学,能做好差事,举人和进士都无妨,罪臣也能将功补过。就按着张尚书的意思,将这两人都列在名单里。”
  张尚书眉头动了一动,嘴角扬了一扬,拱手应道:“臣遵旨。”
  姜韶华淡淡笑道:“不过,有件事朕也得说在先。”
  “当年朕还是南阳郡主,敢破格任用蔡县令,也敢推举卢刺史。他们两个都争气,差事当得好,给朕争了脸面。”
  “卓郡守和沈县令,要是在任上出了差错,朕不但要重惩他们,还要追究张尚书识人不明之过。”
  到了这一步,张尚书退不得,也不能退,挺胸应道:“臣对他们有信心。”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