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度韶华> 第749章

第749章

  “赵春明!你立刻代哀家去一趟郑家,给郑家撑一撑门脸。无论如何,也要将丧事操办得厚重些。”
  赵公公低声应是,一脸沉痛地出宫去郑家吊唁不提。
  然后,也就是这样了。
  一条年轻的生命,就此消失在天地间。就如一粒石子落入江河,打了个小小的璇儿便沉没下去。
  姜韶华心情不太美妙。
  怀着身孕,肚子渐渐隆起,体力精力不济往日。还要每日操劳政务为国事殚精竭虑,平衡宫中朝堂局面人心。再有这么一桩丧事,姜韶华的心情能好得起来才怪了。
  一直伴在她身边的陈舍人,私下里安慰开解:“范氏之死,和皇上没有直接关系。说起来,都是受了郑宸连累。范大将军的那封信,更是直接令范氏没了求生的念头。”
  这么想有些残忍。可对范家来说,范嘉宁死了,才能让范家和郑家彻底撇清关系。
  范大将军是否心里也有这样隐秘的念头,所以才会写了那样一封信?
  身为朝堂重臣边军主将,范大将军这么做无可厚非。
  可身为祖父,让自己的亲孙女早些去死,这又是何等狠心!
  在陈瑾瑜看来,姜韶华和范嘉宁半点不熟,完全不必有任何负罪之心。只有姜韶华自己清楚,前世也好,今生也罢,范嘉宁的死,都和她有间接的关系。
  “你先退下吧!我想一个人静静。”
  陈瑾瑜只得应声退下,迅疾叫了秦虎过来:“让人去送信给长宁伯,请长宁伯回宫一趟。”
  ……
  口信送出去,当天晚上,长宁伯便从皇庄回来了。
  崔渡回得匆忙,连衣服也没来得及换一件。身上还带着些许泥土的气息。
  姜韶华见了急急赶回来的崔渡,心情果然立刻好转:“是不是陈舍人给你送的口信?”
  崔渡嗯一声:“我先去沐浴换一身干净的衣服,再陪你一起吃宵夜。”
  姜韶华点点头。
  昭和殿里还有一些不太要紧的奏折,陈长史正在批阅处理。
  陈长史做了几十年长史,掌管王府人事,对处理公务十分熟稔。现在公务的范围更大,人事复杂了十倍不止,陈长史也在慢慢适应中。
  崔渡没有提刚死不久的范嘉宁,也不提和姜韶华牵绊颇深至今没有下落的郑宸,宫廷朝堂通通不说,只兴高采烈眉飞色舞地说起皇庄里:“……以前在南阳郡,我觉得田庄很大。现在这皇庄,有几万亩良田。想转一圈,得走一天。”
  “就是有一点不妥当,皇庄的管事不通农事,官腔十足,说话做事都不如林庄头。”
  “我已经写信回去,让林庄头带着家眷来京城,还有我堂兄,伤已经好了,我想让他也来京城。”
  姜韶华笑着瞥一眼崔渡:“崔家人去皇庄找你了?”
  崔渡挠挠头:“你怎么知道?”
  姜韶华轻笑一声:“猜也猜得出来。”
  太和帝丧事过了一个多月,她这位新帝就正式登基。速度之快,离京城远一些的州郡根本反应不及。
  崔卢两家因为是王府姻亲,早一步得了确切的消息,总算及时赶到了京城来。虽没资格参加天子登基典礼,也都上了奏表庆贺新帝登基。
  卢玹一死,卢家人难免有些底气不足。也没人质疑过卢玹的死因——最多暗中揣度,没人敢表露出一星半点。来了京城之后,卢家人格外老实安分。
  至于崔家,因为提前下注,又有崔渡这个皇夫兼农部尚书,腰杆倒是挺得格外直。
  崔平特意去皇庄小住,时不时就提起崔望。崔渡心里也惦记堂兄,顺口便提了起来。
  这就是御前有人的好处了。大梁少年才俊多如牛毛,想出头可不是易事。博陵崔氏沉寂多年,现在终于攀上了通天坦途。
  于姜韶华而言,这都是小事,随口笑道:“你以前用惯的人手,可以尽数带到京城来。”
  说着,忽然轻轻咦了一声,右手抚上了肚子。
  崔渡眼前一亮,迫不及待地问道:“孩子是不是动了?”
  姜韶华目中漾起笑意:“嗯,几日前就有细微动静了。刚才忽然动了一下。”
  崔渡忙将手放在她的肚子上。肚中的孩子又动了一下。
  崔渡一脸的震撼和不可思议:“孩子真的动了。”
  这傻乎乎的模样,逗得姜韶华轻笑不已:“这才刚开始,以后有的是胎动的时候。”
  崔渡又将头贴了过去:“我要仔细听听。闺女一定是知道亲爹在这儿,想和亲爹说话。”
  这般热热闹闹的说笑着,姜韶华心里的阴郁悄然散去。
  第666章 抉择(一)
  隔日一早,崔渡去景阳宫请安,顺便做个好姐夫陪平王玩耍去了。
  姜韶华在金銮殿举行小朝会。
  戴尚书第一个拱手启奏:“高凉王府东平王府谋逆一案,已经审清楚了。请皇上下旨论处。”
  太和帝的丧事办完了,新帝也正式登基了。现在,也该腾出手来处置这一桩谋逆大案了。
  身为主谋的高凉王世子姜颐,当日就被姜韶华一枪刺死。东平王父子,前几日的一夜,在牢狱中服毒自尽——别管毒药是从哪儿来的,总之,主谋基本都死了。
  只有一个脑子说话都不灵光的高凉王,还被关在王府里。另有两座王府的妇孺老少,也要被株连,抄家也是应有之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