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度韶华> 第746章

第746章

  退一步说,就算范大将军鼓动了手下跟着他一同举兵,立刻成了反贼,没了京城拨运粮草,那就得靠掠劫百姓,什么时候才能打到京城来?打赢的可能性不大,范家未必能得多少好处。输了却是万劫不复。
  一个懵懂无知的平王,值得范大将军抛弃身家性命吗?
  或者再直接一点,一条注定了灰暗无光的穷途末路,范家愿意走吗?
  连葛公公都能看明白想清楚的事,范贵太妃却想不明白。她满心希冀地拆了范大将军的书信,在看完信后,却失望至极,甚至愤怒地扔了书信,咬牙切齿:“都是软骨头的势利小人!”
  范大将军非但没有要起兵支持平王的意思,反而在书信中反复劝诫范贵太妃要敬重新帝,不得胡乱生事。
  等了两个月,就等来这样的书信。范贵太妃越想越怒,她霍然起身,血流汩汩,眼前一黑,软软倒了下去。
  ……
  此时,姜韶华也在看范大将军的亲笔信。
  边关路途遥远,八百里加急送信,一个来回也得一个多月。算一算时间,范大将军应该是在听闻姜韶华争皇位的第一时间就写信让人送来京城。
  这封信在路上跑了半个多月,终于在天子登基大典后的这一日呈到她手中。
  “……郡主雄才大略,文武双全,胸怀天下,末将只恨远在边关,不能亲自朝堂支持郡主登基!”
  “等郡主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末将应该已改口称皇上了。这是大梁之幸,亦是群臣和百姓之福。”
  这个范大将军,表态得及时且果断。不愧是当日能从左大将军手中抢走边军的人物,确实有厉害之处。
  姜韶华嘴角浮起一丝笑意,继续看了下去。
  范大将军继续在书信里表了一番忠心,也不讳言地提起了平王母子。
  范贵太妃短视浅薄狭隘,范大将军恳请姜韶华不要和一个后宫无知妇人计较。并且明确表示,范家素来是大梁忠臣,会对新帝效忠,绝不会生出二心。
  姜韶华又是一笑。
  说到底,无非是平王是个付不起的阿斗。不值得范家豁出一切为他冲锋陷阵。付出太大,得到的好处又不够,起兵最大的可能是范氏一族全灭。
  范大将军这等混迹朝堂几十年的老臣,怎么肯做这等亏本之事?
  “范大将军一共送了几封信进京?”姜韶华随口问道。
  一旁的宋渊低声应道:“范大将军一共送了四封信,一封呈到昭和殿,一封送到了范贵太妃手中。另外两封,分别送到了范家和郑家。”
  送去范家,想来是要提醒警告族人,不得做什么不安分的举动。
  至于送去郑家的信,应该是送给范嘉宁的。
  第663章 风云(二)
  郑宸叛逃一事,其实朝中人人皆知。
  碍于郑太皇太后,没人当众提罢了。
  后续到底要如何处置郑宸,会不会牵连郑家,这就得看昭平女帝的态度了。
  安国公一直养病,郑家自动自发地闭门不出。郑宸的妻子范嘉宁,也一直销声匿迹,外人根本不知范嘉宁近况如何。
  姜韶华自然是知道的。郑太皇太后不止一次地在她面前提起郑家如今的窘迫和可怜,范嘉宁在知道郑宸和姜颐合谋叛逆后,大病一场,每日靠着汤药续命。
  不知范大将军的书信,能否让范嘉宁重新燃起求生之志。
  想起范嘉宁,姜韶华心情略有些复杂。
  前世,范嘉宁红颜薄命,生孩子时难产而死。闭眼的那一年,还没到双十年华。
  这一生,范嘉宁嫁进郑家还不到半年,孩子都没怀上,郑宸就出了这等事。这对满心都是夫婿的范嘉宁来说,无疑是致命的重击。
  野心过甚不择手段的郑宸死有余辜,范嘉宁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没做过,可夫妻一体。郑宸的罪责,又怎么能不波及到范嘉宁?
  “郡主……皇上,”姜韶华初登基,身边人偶尔会口误,会喊出旧日称呼:“是否要派人打探安国府后宅动静?”
  姜韶华淡淡道:“不必了。”
  陈瑾瑜也就不再多言,转而禀报起其他事务。
  过了片刻,陈长史和王中书令也进了昭和殿。姜韶华将范大将军的信给了陈长史。
  从姜韶华的随手之举,可以看出她对陈长史是何等信任器重了。
  一旁的王瑾识趣地保持距离,心里暗暗羡慕,并不探头张望。
  这封信,可以视为范大将军的“投名状”了。陈长史看后,欣然笑道:“如此看来,边军也安稳得很。皇上可以安心了。”
  姜韶华也是一笑:“范大将军素来是忠臣良将,朕本来也未对他起过疑心。”然后,又转头对王瑾道:“范大将军的信,你也来看看。”
  王瑾有些受宠若惊,正要自谦推让几句,就听女帝陛下笑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朕信得过你。”
  不必扯什么男女私情心中恋慕,只说姜韶华这份上位者的宽宏气度,便足以令臣子由衷折服。
  王瑾心里骤然涌过一阵热流,拱手谢了天子恩典,郑重地从陈长史手中接了书信,仔细看了起来。
  陈舍人悄悄冲陈长史使了个眼色,陈长史不露声色,以目光示意陈舍人端肃。
  今时不同往日。以前在南阳王府,臣子来来回回就那么些人,郡主也不拘什么规矩,陈瑾瑜随意些无妨。现在郡主登基做了大梁天子,陈瑾瑜也一跃做了正六品的天子舍人。不知多少双眼睛在盯着天子,身为天子舍人的陈瑾瑜,言行举止就得格外注意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