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度韶华> 第692章

第692章

  似在提醒众人,他是皇室近支血脉,是姜氏藩王。
  武安郡王在必要时候,也低得下身段,同样跪下,恸哭道:“皇上被逆贼合伙谋害,太后受了重伤,宝华也死在贼人手下。如今,这宫里全靠太皇太后娘娘,娘娘可一定要撑住!”
  论辈分,武安郡王可以称呼郑太皇太后一声皇嫂。不过,一向自高自傲的武安郡王此时却谦卑恭顺极了。磕头的时候几乎将头贴到了地上。
  这是在向郑太皇太后表露自己没有争位的野心。也是做给众臣看的。
  郑太皇太后对淮阳王武安郡王态度十分冷淡:“都起来吧!”
  “你们进宫来奔丧,就好生在灵堂里跪着,待皇上入土为安了,再回你们的藩地,将你们的藩地治理好,让治下的百姓过些安宁日子,便是你们为大梁朝廷尽忠尽心了。”
  郑太皇太后的意思也很明显。皇位继承没你们的事,丧事办完就利落地滚回你们的藩地去吧!
  淮阳王和武安郡王心里想什么,无人知晓,面上都是一派恭顺。
  郑太皇太后没再看他们两个,伸手召了平王姜颢过来,一手握住姜颢的手,另一手握住姜韶华的手,叹道:“颢儿,你年岁还小,以后要听你韶华堂姐的话。知道了吗?”
  姜颢这句话倒是听懂了,用力点头:“我听堂姐的。”
  郑太皇太后欣慰地点点头,看向姜韶华,声音更温和了些:“韶华,今后你多照顾颢儿一些。”
  当着众臣的面,当着淮阳王武安郡王的面,郑太皇太后这番表态,已经十分明显了。
  太和帝已死,兄终弟及。皇位就该传给平王。平王年幼不能理政,还有姜韶华这位精明厉害能干的南阳郡主在。总之,和淮阳王武安郡王没什么关系。
  能和郑太皇太后一较高下的王丞相半死不活地躺在床榻上,张尚书前几日被郑太皇太后一番发落大失颜面,现在无论如何不肯丢人现眼了。至于太皇太后党的官员们,巴不得一切顺着郑太皇太后的心意进行。
  毕竟,姜韶华一直被视为太皇太后党的人。安国公现在受了伤,正好由姜韶华扛起太皇太后党的大旗。如此一来,朝堂政务牢牢把持在太皇太后一派手中。对他们来说,再好不过。
  郑太皇太后这么清晰地政治表态,竟是十分顺当。
  姜韶华自不会拒绝,点头应下。
  武安郡王心中恼恨,脑子飞快地运转起来。得找个合适的机会,去探望重伤不起的王丞相了……
  淮阳王心中也在思虑该如何拉拢朝臣。至于姜韶华,也是个绕不过去的障碍。拉拢不成,就得想个法子除掉了……
  陈长史一直在留意淮阳王武安郡王,脑中在盘算着要怎么对付这两人。
  总之,众人各怀心思。
  分明是灵堂里,都还在为太和帝跪灵。可众人的心思,已经从天子忽然驾崩的噩耗中移开,从逆贼叛乱的阴影中挣脱,迅速进行到了下一步。
  大梁的江山和皇位,到底该由谁来继承?
  ……
  几日后的某一个深夜,武安郡王终于窥到了机会,悄悄去见王丞相。
  王丞相重伤不起,奄奄一息地躺在床榻上,面色惨淡。
  王瑾白日跪灵,到了夜晚就陪在亲爹身边。
  武安郡王一来,王瑾几乎瞬间就猜出了对方的来意,心中厌恶鄙夷。武安郡王这一把年纪,都是快入土半截的人了,还肖想着皇位,真是贪婪至极。
  “我和郡王有话说,”王丞相吃力地吩咐:“你先出去。”
  第615章 藩王(二)
  王瑾却不像往日那般孝顺听话,张口道:“父亲伤得重,太医嘱咐过,要安心养伤,不宜烦心。这几日,所有想来探望的人,都被拦下了。”
  “武安郡王有什么要事,不如等父亲伤势好转了再说。现在父亲这般模样,实在不宜操心忧虑。”
  武安郡王没料到王瑾先给自己碰了个硬钉子,心中颇为不快。不过,他深知王丞相最喜爱器重幼子。想得王丞相和王家的鼎力支持,绝不能和王瑾交恶。
  所以,他不但没恼怒,还道:“王舍人这般孝顺体贴,丞相真有福气。”
  王丞相叹一声:“我这儿子,看着温顺,其实是个犟脾气。”
  然后,板起脸孔:“我说的话,你现在不听了?出去!”
  王瑾无奈,只得起身出去。临走之前,还扔下一番话:“武安郡王的来意,不必说我也猜得出一二。我奉劝郡王,别蹚浑水。等天子丧事结束,新帝登基了,安稳地回藩地,继续做个逍遥快活的藩王。”
  这些话,武安郡王自然一个字都听不进去。他满脑子都是皇位,压根就没把王瑾一个毛头小子说的话当回事。
  门关上后,武安郡王甚至对王丞相笑道:“王四郎将近弱冠之年,倒没染上官场风气,性情坦荡,说话耿直。”
  王丞相最护犊子,平日也嫌自家儿子这样那样不好,一听武安郡王带着讥笑的语气,心里就不乐意了,淡淡道:“他这个脾气,也就是有我这个亲爹护着,不然,早碰得头破血流了。”
  武安郡王实在不太会看人脸色,竟接了话茬:“丞相可得好好养伤,早日好起来。大梁朝堂离不得丞相,王家更得有丞相做主心骨。王四郎还是年少嫩了些,现在担不起重任哪!”
  王丞相:“……”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