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十四岁的少女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喊:“哥哥!”
柔然蛮子嫌刺耳,用力甩一巴掌,直接将少女拍晕了,伸手撕开少女的衣服。
……
“恭贺大将军,柔然退兵了!”
“边军大胜!边军大胜啊!”
边军上下欢欣鼓舞,武将们满脸喜色,争先恐后地张口报喜。
范大将军面上露出欣慰,叹了一声:“柔然终于退兵了。我们边军,总算没辜负皇上和朝堂的信任。”
“来人,去请宋将军和刘统领过来,一同商议接下来的对策。”
片刻后,宋将军和刘恒昌来了中军大账。
领着四万援兵前来的宋将军,实在是倒霉,几乎一直被柔然蛮子压着打。从头至尾都苦苦支撑,根本没打过一场像样的胜仗。
五十多岁的宋将军,在短短一个多月内白了头发,憔悴了许多。
范大将军对宋将军道:“柔然已经退兵了!多谢宋将军领兵来支援边军,边军才有此大胜!”
这是要将击退柔然的战功分一些出来。事实上,宋将军带来的四万援军,大大牵制了柔然兵力,确实有功。
宋将军心中对范大将军的大度慷慨颇为感激,拱手道:“奏折该怎么写,都由范大将军决断!”
范大将军也没客气,点了点头。然后,又对刘恒昌道:“刘统领领着南阳军夜袭敌营,斩了柔然第一大将阿伏罗,令柔然蛮子军心溃散。此次柔然退兵,刘统领当居首功!”
“本将军会在奏折里为刘统领请功,为南阳军请功。”
这就是范大将军高明之处了。刘恒昌打着南阳军的旗号前来,实则众人都知道这两千精锐是南阳郡主的亲卫。
请功的奏折里,却不能言明这一点。藩王亲卫是有定数的,忽然冒出两千亲卫来,这就是现成的把柄。
要请功,只能以南阳军的名义请功。刘恒昌立下的功劳,便都归到他个人身上。
刘恒昌拱手谢过范大将军。
范大将军又道:“此次边军打仗,多亏了郡主送来的大批军粮。让将士们能吃饱了打仗。郡主这份情谊,我范某都记在心里。请刘统领回南阳郡之后,代我向郡主谢恩。”
刘恒昌笑着应下。
提起南阳郡主,宋将军面上稍微有些不自在。
三年前,太康帝驾崩,南阳郡主进京奔丧。因姿态强硬手段厉害,他颇为看不惯。在侄儿宋渊登门示好的时候,毫不客气地拒绝了。
这三年来,南阳郡主威名远播,所做的事一桩桩一件件都显露出了城府手段。如今谁提起南阳郡主,都得恭敬几分。哪怕是政敌,私下里也要赞叹几句。
宋家和南阳王府是姻亲,看在已故多年的南阳王妃的情面上一直有来往。郡主亲卫统领宋渊,更是他的亲侄儿。可惜,这几年却因他目光短浅,几乎断了来往。
或许,此战过后,他也该写信给宋渊,修复一下彼此的关系了……
刘恒昌忽地说道:“柔然蛮子退兵,确实是喜事。不过,柔然蛮子退兵之际,带走了数万大梁百姓。敢问范大将军,打算怎么救回他们?”
范大将军笑容一顿。
第575章 退兵(二)
刘恒昌这一问,正中边军痛处。
这些年,边军靠着城墙之险,在柔然骑兵进犯的时候勉强固守。可以说,柔然蛮子退兵,便算是边军大胜了。
柔然蛮子掳走的大批百姓,边军根本无力救回来。
范大将军有些耻辱地长叹:“刘统领,本将军一样心痛被掳走的大梁百姓。可边军实际的情况你也看见了。真正上马能战的骑兵,最多就一万人。步兵进了草原,连柔然蛮子的踪迹都摸不着。”
“这一万骑兵,就是边军真正的家底。我若是一时义气愤勇,将骑兵派了出去,非但救不了人,还会将骑兵营都搭进去。”
这不是边军之错。事实上,大梁所有的军队,以骑兵为主的只有京城几支驻军。大梁没有那么多战马,也耗不起那么多钱粮养太多的骑兵。
哪怕是京城的骑兵尽出,去草原上追击柔然蛮子,在马战上也不是柔然蛮子对手。
这就是大梁和柔然战争现状。主动出击也好,退走也罢,主动权自始至终都在柔然蛮子那一边。
刘恒昌对这一点心知肚明,此时说出来,不是故意要戳范大将军的痛处,而是提醒范大将军别被所谓的大胜冲昏了头脑。
“大将军的难处,末将都明白。”刘恒昌缓声道:“末将说这些,是想请大将军铭记大梁和柔然的血仇。”
“柔然蛮子这回退兵,下一次再来,不知会是什么时候。还请大将军积极操练边军。”
“末将平日在军营里操练骑兵,有些心得。这里是末将自己写的练兵之策,请大将军空闲时看一看,或许会有些助益。”
刘恒昌早有准备,从袖中暗袋里抽出一本薄薄的册子,呈了过去。
范大将军立刻接过册子,翻看了几页,目中绽放出光彩:“好!好!刘统领果然是领兵大才,擅练兵阵。这份美意,本将军就收下了。”
宋将军心痒难耐,厚着脸皮道:“大将军可否借末将看一看?”
范大将军很是爽快,将册子给了宋将军。
宋将军看了一会儿,眼睛也亮了,紧紧抓着册子不肯撒手:“刘统领,我可否让人将这本册子抄录一遍,日后照着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