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郑宸目光闪了一闪,低声道:“我知道殿下心里不痛快。不过,这么一桩小事,实在不值得殿下为此和丞相置气。”
“丞相要宣召南阳郡主来京城,不仅是为了私心,也有正经事情相询。譬如玉米红薯这两种新粮,到底产量如何如何耕种能否推广。只凭奏折和书信,实在说不清楚。还是当面问一问为好。”
这倒也是。
之前王丞相和郑太后安国公掰手腕,推广新粮一事被压了下来。现在王丞相彻底占了上风,便又想起这两样新粮来了。
太子哼了一声:“换了我是韶华堂妹,也不愿来京城受这份窝囊气。”
郑宸淡淡道:“这算什么窝囊。朝廷重提此事,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南阳郡主深明大义,等想明白了,就会来京城了。”
而他,也在等着那一天。
等姜韶华进宫,来到他面前。
所以,他知道王丞相的用意后,强忍着怒气,暗中推动此事进行。不然,郑太后和安国公怎么会一声不吭,太子殿下又怎么会默许?
太子发了一通牢骚后,便将此事搁下,转而和郑宸说起了平州战事:“平州路远,卫将军在路上已经走了一个多月,不知有没有到平州城下。”
郑宸对卫将军的能耐本事颇为认可,张口道:“殿下且放宽心,卫将军能征善战,英卫营又是最精锐的军队,此去平乱,定然马到功成!”
太子叹口气:“但愿如此。”
话音刚落,书房的门就被敲响。
一个小太监匆匆进来禀报:“启禀太子殿下,英卫营送战报进宫了。”
第267章 大败(一)
战报终于来了!
太子霍然起身:“快些拿过来。”
郑宸也随之起身。
片刻后,看了战报的太子殿下和小公爷面色齐齐变了。
“英卫营刚进平州境内,就遇了埋伏,仓促之下交战,英卫营大败!战死一千三百有余,轻伤重伤者多达四百余人!”
站报上的噩耗,简直触目惊心。
“英卫营竟然打了败仗!”太子殿下怒发冲冠,猛地用力,将手中战报扔到地上:“混账!孤这就要去问王丞相!接下来要怎么办!”
郑宸面色也难看极了。
前世,大梁北方确实民乱迭起战乱连连。潭胜这个自封的平州王,也确实是第一个揭竿而起自立为王。
不过,朝廷派出军队去平乱,很快就杀了潭胜,压下叛乱。他心中有数,所以,从没将潭胜放在眼底。
谁能想到,卫将军领了两万精兵前去,刚进平州,就吃了个大败仗?这中间的变数,令人心惊不已。
郑宸迅速定下心神,伸手拉住暴躁愤怒的太子:“殿下不要轻举妄动。这战报送来东宫之前,定然已送过昭和殿了。王丞相现在的怒气,未必比殿下少。”
“殿下不必急着诘问王丞相,先看看他怎么说。”
太子冷哼一声,铁青着脸出了书房。
同在东宫的王瑾李博元姜颐都闻讯赶了过来。个个都面色凝重。
朝廷出兵平乱,第一仗就大败,实在难堪。更重要的是,平州乱军的实力远超预料。
太子殿下看王瑾一眼,声音紧绷:“孤要去昭和殿,你们也一并来。”
王瑾被看得心中一凛,拱手应是。
郑宸暗暗勾起唇角。
昭和殿里,早一步得了消息的王丞相,愤怒比起太子犹有过之。
卫将军是他一手提携任用的武将,此次派兵去平州,也是他一力举荐。现在卫将军吃了大败仗,他这个丞相也跟着灰头土脸颜面无光。
王丞相在太康帝龙榻边拱手请罪。
太康帝眉头皱了皱,吃力地说了几个字:“此事怪不得丞相。”
王丞相一脸沉痛自责:“是臣识人不明。这个卫鹏,实在有负皇上信任,令朝廷失了脸面。”
“只是,临阵换将是大忌。英卫营损伤近两千人,还有一万八千精兵。臣请皇上下旨增兵,并传旨给卫将军,令他速速领兵平定平州。”
刚说完,太子殿下领着一众伴读便来了。
太子心中有气,对着王丞相说话也没平日客气:“王丞相立主增兵,可敢担保卫将军能打胜仗?如果再败下去,别说平定乱军,朝廷耗费无数银子养出来的英卫营,不知有多少要在平州埋骨。”
王丞相眉头动了一动,看向太子:“殿下这是在质疑老臣的眼光,还是在怀疑臣的忠心?”
“臣自是盼着卫将军早日平乱,所以才建议增兵。如若不然,就要临阵换将。到那时,军心浮动,士气不振,再吃败仗,又该算谁的责任?”
太子被王丞相锐利逼人的目光看着,心里骤然有些慌乱,下意识地转头看向龙榻上的太康帝。
太康帝没有说话,以目光示意太子闭嘴。
太子悻悻的住了嘴。
王瑾在一旁看着,只觉心惊肉跳。
太子是储君,未来的大梁天子。父亲这般强势霸道,太子殿下心中焉能痛快。日后太子登基了,父亲还能安安稳稳地做丞相吗?
王丞相转身,冲太康帝拱手:“臣请皇上下旨,召六部尚书和武将们进宫议增援一事。”
“准!”太康帝话语简洁:“太子代朕下旨。”
太子拱手应是。
半个时辰后,一众朝廷重臣面色凝重地进了昭和殿。